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 第320章 宏丰帝的叮嘱

第320章 宏丰帝的叮嘱

    宏丰帝眉角挑了挑。

    好家伙,太医院也要开一个医学院?

    这群太医,自从被赵清虎点拨后,路子是越来越野。

    太医院太小,不够你们折腾了,去了工匠院还不够,还要去学院里面凑热闹?

    赵清虎则是乐见其成,医学院开起来好啊。

    只要钻研,肯定会有所成就。

    医学发展之后,对于整个大渊朝都有大好处。

    至少,平均寿命能大大提升。

    这些太医,如此有上进心,赵清虎自然是举双手赞成。

    等他家有余钱,还能捐赠一笔,给他们开展医学实验。

    难得他来皇宫一趟,见左右丞相还在体验新型马车,宏丰帝便带着赵清虎去了暖身殿。

    “爱卿,最近南北方都不太平啊!特别是黄淮之地,自从年后就没有下过雨,今年怕是要有旱灾。”

    赵清虎无奈一叹,小冰河期,这种事情很常见。

    “陛下,朝廷可有预案?”

    “加紧全国官道修整,加快粮食调拨!从全国来看,我们大渊朝是不缺粮食的。”

    “稳住粮价也重要,要不,把粮仓结合粮店的计划改一改,借助雪花盐店,把粮食也送进去?”

    宏丰帝想了想,最后点了点头。

    全国粮仓的储存量不少,重新开粮店,肯定是来不及。

    刚好,雪花盐店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

    唯一受阻的方向就是江南,而江南刚好也是全国最不缺粮食的地方。

    湖广熟,天下足!

    江南六道,富户最多,存粮也最多,产粮也最多。

    “陛下,沿海地区,可打造大船,入海捕鱼,汪洋大海之中有无数的渔业资源。”赵清虎道。

    赵清虎记得,华夏开国之初,曾经的困难时期,有爱国鱼。

    大黄鱼,这种鲜美的海鱼,曾经就因为捕捞量太大,导致滞销。

    最后是官方出面,号召全国,吃大黄鱼,支援渔民,这才有了爱国鱼这个称呼。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大黄鱼的产量着实惊人。

    太子殿下的晒盐场已经遍布沿海,海盐产量惊人。

    而且,这一次雪花盐业截留了四百万两银子,有这笔银钱,完全可以在沿海,继续开设晒盐场。

    有了晒盐场,就能大量晾晒海水,得到海盐。

    有了海盐,就能腌制海鱼,即便是炎炎夏日,有腌渍熏干的办法,也能得到美味的鱼干。

    缺粮的时候,鱼干总比观音土、草根树皮好吧?

    打开了这个思路,赵清虎提到了不少海产品。

    汪洋大海之中,可是无数的资源。

    不仅有海鱼,还有海虾、海带,这些东西晾晒成干货,保存期不短。

    只要运输路线规划出来,以海洋资源反哺大渊皇朝不是问题。

    大渊皇朝沿海城镇也有不少,让居住在沿海的百姓多吃鱼,少吃粮食,也能节省一些粮食。

    似乎,肚子里面没有油水,吃多了海鲜会伤身体?

    脑中念头一闪,赵清虎摇了摇头,算了,他也不是神,管不了太多。

    宏丰帝对于赵清虎的建议很感兴趣。

    太子不就在天津卫吗?

    从回报的消息来看,天津卫靠海的地方,已经大量开辟晒盐场,都是雪花盐业的产业。

    太子去了,海盐产量不会低。不仅是晒盐场,有了无烟煤,还可以海水煮盐。

    刚好,他们又在打造船只,准备远洋,出海捕鱼,还能借此让水手练习练习。

    “这个办法不错,值得期待。”

    宏丰帝当即让随侍的翰林下旨给太子,让他负责此事。

    “爱卿,胡志英来了折子,提议修建一条马路,从京城到房山煤矿,有三十多里,你怎么看?”

    “陛下,这是朝政,臣就不参与了吧?”

    这种具体的事务,赵清虎头疼。

    他要是愿意参与进来,那上奏折的就不是胡志英,而是他。

    “他让国库出钱。”宏丰帝笑了,也提到了关键。

    “国库有钱!”赵清虎立马补了一句。

    基础建筑,没道理让皇家煤炭银行承担啊,这是朝廷的职责。

    朝廷从万民手上收取税赋,修桥铺路,就是朝廷的责任。

    总不能,让煤炭商会出钱修建道路吧?这水泥大马路,跟那木轨可不一样。

    从房山煤矿,修建两条木轨连接通州码头,当初还是南王拍板,花了不少银子呢。

    如今有了董事会,皇家煤炭的股权拆开,再要花大力气,去修桥铺路,董事会那些家伙也不干啊。

    到时候,股价快速下跌,谁也受不了。

    见宏丰帝,似乎也有意,让煤炭商会出这笔钱,赵清虎不干了。

    到时候股价下降,你们可别来找我。

    解释了一番后,宏丰帝震惊,就修一条路,还会引起股价下降?

    “那煤炭商会不能出钱。”

    开玩笑,煤炭商会,最大的股东可是皇家,是宏丰帝。

    别说是股价下降,就是煤炭商会的利润,其中六成多也是他宏丰帝的。

    出钱修路,从京城到房山矿场,户部测算过,至少五十万两白银。

    国库又不是没钱,凭什么让煤炭商会出啊?

    陆帧有点懵,他费尽唇舌,才说动宏丰帝,让煤炭商会出钱。

    煤炭商会的账本他都看了,就一个冬天,全国汇总上来的利润,足足有三百多万两。

    这么多钱,拿一笔出来,修建一条几十里的水泥路咋了?

    接下来一段时间,陆帧在煤炭商会见到赵清虎,那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弄得赵清虎是莫名其妙。

    这位户部侍郎也算是有本事,没能从煤炭商会拿到钱,他硬生生,从宏丰帝的内库,拿到了五万两银子。

    “老爷,南方来了消息,土豆成熟了!”

    三月份的时候,顾凌轩给赵清虎传递了消息。

    土豆生长期短,最快的两个月,南方果然是土地肥沃之地,算算时间,这也才两个多月啊,就成熟了?

    飞鸽传书,传递消息也有四五日啊。

    “工匠院怎么说?”

    “已经上奏朝廷,六成收获往北方送,四成留在南方,往各府分配。”

    “好,这种事情咱们知道一下就好,接下来让工匠院去推广就好。庄子上如何了?”

    “已经全部开冻,暖棚内第二批土豆也要成熟了,马上就能收获。京兆尹已经去了好几次,看样子是早就准备好了,说是整个直隶都在等着这批土豆成熟。”

    “看来陛下给他的压力不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