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 第332章 出差?

第332章 出差?

    “呵呵?”

    赵清虎冷笑,这些人尚未放弃。

    让京兆尹出差?想得挺美,京兆尹又不是傻子,他会出差?

    出差去干嘛,他一个文官跟两万兵士去打擂台?

    “副会长,江南之乱,背景复杂,根深蒂固,到如今,乱源也影响了京城。”

    赵清虎沉默,乱源?无非就是几个读书人!

    没出手也就罢了,既然出手了,儒家这千年孽龙,赵清虎一定要给他刮了龙鳞。

    “乱一点好,大渊皇朝应该轻装前行。”

    多死几个地主,能多养活不少人。

    有胆子,这些人全都跳出来才好。

    见赵清虎老神在在,似乎根本没把这一次南方动乱放在眼内,卢俊渊内心叹了口气。

    那可是叛乱啊,至少都是数千上万,甚至是数万人的死亡灾难,您这心也太大了!

    仔细将手中简报阅读了一番,赵清虎点了点头,盖上了工匠院大宗师的大印,递给了顾凌轩。

    大渊皇家银行这些机构的权力,赵清虎是能放就放。

    可有些权力,他是牢牢抓在了自己手中。

    就比如,这工匠院大宗师的印玺,也是目前,工匠院最高权力象征。

    赵清虎虽然主管是偏行政方向的事务,但是他在工匠院的权力,不仅得到了宏丰帝的首肯,而且得到了一众大匠的认可。

    若不是赵清虎不收徒,这些大匠恨不能倒头就拜,尊他为师。

    卢俊渊有点郁闷啊,副会长是真的不避人。

    如此重要的事情,你当着我一个读书人直接就用印了,这是瞧不起我这个圣人门下吗?

    工匠院发起了召集令,召集诸子百家,齐聚京城?

    数千年了,诸子百家还有传人吗?

    一些大脉也许尚未断绝,可一些偏门的,能抗住岁月变迁?

    “副会长,我也是读书人!”

    “读书人咋了?你们儒家,要灭了诸子百家传承?”

    “不敢,先贤传道,我等后人岂敢造次。”

    就算是有这个想法,也不能说啊。

    真要是说出来,怕是孔老夫子都要蹦出来揍他,嫌弃他辱没门楣。

    “那不就得了,诸子百家的学问我不在乎,我在乎的是他们掌握的技术。”

    特别是墨家,若是有墨家之人帮助,打造机械,制造蒸汽机,绝对是如虎添翼。

    工匠院内,赵清虎就不相信了,这些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匠人,没有墨家之人。

    机会难得,趁着这些读书人,都被自己的三问翰林砸懵了,刚好发出召集令。

    已经开春了,整个大渊皇朝的道路也都解封了,通畅的很。

    等儒家这些文人闲下来,容易给你找这样、那样的麻烦,让政令不通他们可太有办法了。

    ------

    不同于赵清虎的悠闲自在,自认读书人,儒门弟子,圣人门下,聚集起来,讨论就不那么悠闲了,一个个争得面红耳赤。

    世家豪门、落魄寒门、赤贫百姓,这些区分全都被端了上来。

    读书人不傻,赵清虎抛出第一个问题,很快就有人想到了土地兼并。

    毕竟,历朝历代,有为之君,圣明之主,号称中兴的,谁不是打击了土地兼并,缓解了皇朝矛盾?

    “胡言乱语,累世行善,积德之家,富有余钱才会购入土地,上敬祖宗,下庇子孙,此乃大德之事,光宗耀祖,岂会危害皇朝?”

    “不错,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富户聚集财富,乃是祖宗有德,多行善举,勤劳节俭才有余财,岂可胡乱污蔑。”

    “若购入土地,荫蔽家族也有错,那易经所记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岂不是有错?人人不向上,皇朝岂不是顷刻间要颓败下去?”

    “你这是偷换概念,难道人人向上,便是多多赚取钱财,购买土地,当地主不成?”

    “你清高,事实上不是如此吗?你们谁家有钱不购买土地?”

    “就是,他赵清虎好大的脸,提出这个问题?他自家来了京城,不也四处购入店铺、土地?”

    “皇朝崩溃,社稷倾覆,乃是皇---”

    “住嘴!”

    “你不要命了,你不想活了可别带着我们,我们就是讨论。”

    讨论最激烈的,毋庸置疑,肯定就是国子监。

    这里可是大渊皇朝第一学府,教学的是朝中大儒,学生也是百里挑一,除了京中权贵之家的子弟,就是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

    就解题答题这方面,他们无惧任何题目。

    就算是皇朝无三百年国运的题目,他们也敢大声议论。

    倒是后面两个问题,有一些人也很感兴趣。

    “唐兄唐兄,这水往低处流乃是自然之理,天然而然,小神农为何有此一问啊?”

    “这谁知道,你去问小神农啊,你不是江北道的学子吗,跟他还是同乡,也许人会见你。”

    “得了吧,我区区举人功名,见不到小神农的。”

    “我听说小神农家的五郎,就在威宁侯府的私塾进学,他也有举人功名。”

    “不错,我听几个同窗提起过。可惜啊,威宁侯府的私塾,咱们进不去。”

    “大儒星月先生的课,可不是谁想上就能上的,这些年不少进士及第的,都是他的门徒。”

    “你们听说了吗,工匠院那些用蛮力的,也在研究这三个问题。”

    “什么?”

    “不是三问翰林吗,怎么工匠院也在研究,他们能研究明白什么?”

    “你还不知道?小神农可是工匠院内唯一的大宗师!他提出的问题,工匠院绝对是奉为圭臬,说是能开创他们新的研究方向。”

    对于三问翰林的讨论,在京城是越来越火热。

    因为宏丰帝的有意放纵,不仅是朝堂文武,士林学子,就是一些黎庶百姓,也能议论几句。

    几个男人聚集在一起,就会讨论这些。

    对于第一个问题,不少人还是敬而远之,可第二个、第三个问题,他们就是百无禁忌了。

    水往低处流,这个问题,跟皇朝兴替可没关系,大家都能讨论。

    赵清虎家里面,儿子女儿,甚至是下人,也都在讨论。

    顾凌轩直接被五郎拉走了,“你肯定知道答案。”

    顾凌轩摇头如捣蒜,“五少爷,我不知道,你别乱说。”

    “你肯定知道,昨天宋夷远大学士来家里拜访,当时爹身边就只有你一个人。”

    五郎语气坚定,他老爹的事情,顾凌轩肯定知道,这就是跟在自家老爹身边的小管家。

    “我真不知道,两位老爷在内间喝茶,我就在外面侍奉。”

    “你得了吧,那茶室才多大啊,你在外面肯定听得清清楚楚的。”

    “是啊,我也很好奇,凌轩大哥你跟我们说说?”不知何时,大丫也凑了过来。

    他们家,除了大郎对这个不感兴趣,其余的,都是读书有点多的,对于这三个问题,自然很感兴趣,都想知道答案。

    “大哥,你说说啊。”顾莜莜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