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 第338章 答案暴露出来

第338章 答案暴露出来

    赵府发生谈话的第一时间,当晚,宏丰帝拿到了消息。

    他留在赵府的御林军可不是摆设,更何况,京中勋贵府邸,都有内卫的探子,这已经不是秘密。

    从土地兼并这条线,来看皇朝的兴衰更迭。

    这个角度很特殊,赵清虎也没有彻底深入将之探讨清楚,只是给儿子、女儿们梳理了一条粗略线路而已。

    从这方面来看,皇朝最终,会因为土地兼并走向毁灭。

    宏丰帝沉默了,这跟他想的差不多。

    但是,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当然了,赵清虎给出的两个解决之道,也是宏丰帝想到了,却没能想清楚的。

    生产力提升,缓解矛盾,这个方向,他之前并未重视。

    如今想一想,这才是根基,才是能兵不血刃,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之前,大渊皇朝的主粮亩产,无非就是小麦,亩产不足两石。

    还有就是稻谷,亩产也就是四石左右。

    如今,有了土豆跟红薯,亩产一下子翻了十几倍。

    虽说,土豆跟红薯,难以彻底代替小麦跟稻谷,但是,有了这种高产粮食,至少,大渊皇朝能养活多人,绝对可以提升数倍。

    这就大大缓解了生存问题。

    百姓不会因为吃不饱,要饿死了,而揭竿而起。

    “生产力!”

    宏丰帝沉默了,闭目凝神,在细细思虑。

    他是皇帝,大渊皇朝是他从太祖手中接过的,是祖宗基业啊。

    当然了,他也是要把这个江山社稷,传承给太子的,自然希望子子孙孙,万世一表。

    谁他娘的当皇帝了,能忍心见自家的社稷江山,两百年后,倾覆崩塌啊?

    三百年这个魔咒,无论如何都要打破。

    扼制土地兼并,前朝也并非没人做过,号称中兴的皇帝不是没有,谁没有压制土地兼并啊?

    但是,即便皇室努力抑制了,成功了吗?

    还不是没有皇朝扛过三百年?

    大渊皇朝可不能走这条老路,现如今,他们也并非没有希望。学我者生,类我者死。

    有了赵清虎,有了高产粮种,大渊皇朝,完全可以突破这个魔咒。

    而生产力的提升,虽然只是第一次,听赵清虎提到这个概念,但是宏丰帝有感。

    工匠院,绝对要继续支持。工匠院创造出来的价值,那就是生产力提升。

    最近,工匠院送来的马车,很舒服,不仅稳而且快,是工匠院花了大力气打造的。

    “老货,工匠院的马车作坊如何了?”

    “陛下,马车作坊已经连续三次增产,订单都排到明年了。”

    “好,下一个条子,从云南到京城的官道,一定要畅通,不管是陆路还是水路,都要修好!陆路官道不通,那就全力抢修,漕运不通那就疏通漕运。”

    “遵命!”

    宏丰帝拿到答案后,这件事情便不是秘密了,很快,该拿到答案的,都通过各种渠道,拿到了答案。

    这件事情也瞒不住,毕竟,五郎就是个大嘴巴,第二天去威宁侯府的私塾,直接就把他老爹提供的答案公布了出来。

    便是星月先生,对于这个答案,也是震撼无比。

    从土地兼并这个视线来分析皇朝兴衰,怎么听怎么有理。

    地主豪绅,这些家伙,偷税漏税,只要是个读书人就知道。

    毕竟,历朝历代他们都是这么干的。

    而且,还有士大夫集团,这些人自从宋朝以来,科举兴盛后,便拥有皇权特许的免税免赋权力。

    士大夫跟土地豪绅融合后,真的无解。

    “哎!”

    星月先生看了一眼私塾内的一众学生,见他们谈的是热血沸腾,也只能是叹了口气。

    威宁侯府的私塾,能进来的学生,非富即贵。

    你们在这慷慨激昂,可曾意识到,你们背后的家族,就是这个皇朝,最大的地主阶层啊?

    土地兼并,就是你们背后的家族在默默进行的,几十年,上百年不曾停歇。

    一直等到把能兼并的土地全都兼并,甚至是山地、荒地、河流都不放过,让赤贫百姓再无立锥之地。

    人之本性如此,如之奈何?

    皇室出面,扼制土地兼并?能成功吗,历朝历代,从来没有人成功过。

    赵清虎虽然没有点名,可修行到了星月先生这种程度,岂能不知道,皇家就是整个大渊皇朝最大的地主。

    皇室,才是需要最多百姓来供奉的。

    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倒是赵清虎提出的另外两点,开疆拓土,生产力提升,似乎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答案扩散后,原本还热衷思考、议论这个问题的官僚、读书人,很多都沉默了。

    三问翰林,至此,三个问题都有了答案,但是,最沉默的就是翰林院的翰林。

    这些家伙,都是清贵翰林,是走科举道路走上来的。

    能把科举道路走通,谁家不是地主豪绅,谁家没有几千亩、上万亩土地?

    他们这群人,就是大地主啊。

    翰林院的翰林,月俸、品阶,几乎是整个朝廷体系内最低的。

    他们这些清贵翰林,不仅仅是清贵,而且穷啊。

    若没有家族支撑,他们在京城连生存下去都困难。

    答案出来了,赤裸裸的,血淋淋的,让他们如何讨论,支持皇朝扼制土地兼并吗?

    他们所有人都是土地兼并的受益者,难道自己砍自己?

    可不扼制土地兼并,一百年、两百年后,又是一场皇朝更迭,血满乾坤,饿殍千里。

    大渊皇朝刚刚立国五十多年,他们还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

    但是他们的儿子、孙子呢?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当《大渊日报》在宏丰帝的授意下,将这个答案刊登出来之后,一时间,京城内氛围十分诡异,所有人总感觉头上顶了一片乌云,挥之不去。

    听说,有几个勋贵,甚至是皇亲国戚,主动入宫了。

    也不知道他们跟皇帝谈了什么,反正进去的时候满脸愁容,回来的时候倒是面露轻松。

    聪明人,提前掌握消息的,类似左相,比所有人都提前走了一步。

    土地兼并,在大渊皇朝内部,肯定是毒瘤,眼见着宏丰帝就要举起刀子开始砍人了,那就往外走。

    反正武王入秋,就要着手准备对安南用兵,他们若是能先一步,跟着大军进入安南。

    大战之后,那些无主之地,何等肥厚啊。

    若是能咬上一口,绝对是满嘴流油,不要白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