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继承道观,开局武媚娘来上香 > 第340章 司马迁太想进步了!【求月票】

第340章 司马迁太想进步了!【求月票】

    大汉武帝世界,定襄北大营。

    随着天气逐渐变暖,各大营也开始收拾行囊,准备撤回长安。

    草原上春季来临,那些南下的蛮子一个个全都散落到了草原各处,入秋之前不会南下劫掠百姓。

    大帐内,卫青正在看最近的战果汇总。

    李沮、公孙敖、公孙贺等人先后向北出击,端了不少匈奴人的聚居地,云中、定襄、雁门等郡,全都多了上万壮劳力。

    各地都按照卫青下发的修路教程,押着这些匈奴俘虏修筑道路。

    先把路上的浮土清理干净,挖出硬底,夯实,再铺一层石头,石头上铺一层小颗粒的砂石填补孔隙,反复碾压夯实后,再将铲掉的土盖上去,继续碾压夯实。

    路面要有弧度,中间高两边低,道路两侧要挖排水渠,方便雨水快速排走,免得将路基泡软,影响通行。

    这种修路方式很慢,会耗费大量人力,但优点也很明显,结实、耐用,平时只要稍稍维护一下,就能用很多年。

    过去大汉没能力修这种路,现在有了匈奴人,不用发愁人力问题了。

    正看着,张骞捧着一份竹简匆匆走了进来:

    “大将军,有李广的消息了。”

    听到这个名字,卫青一愣,这才想起李广是自己手下,名义上归自己这个大将军节制:

    “他在哪?”

    张骞放下竹简说道:

    “朔方太守传来消息,说在三封县的荒漠中遇到了迷路的李广,询问是否让其返回定襄北大营。”

    三封县位于河套地区最西边,贺兰山正北,黄河几字弯的外侧,距离定襄北大营有一千多里……卫青有些无语,这个距离要是一路往北跑,说不定还能撞见几条大鱼呢,结果李广一头扎进朔方,钻进了一个最不容易遇到匈奴人的角落。

    公元前127年,卫青发动河南之战,率军从定襄向西,一路横扫盘踞在整个河套地区的匈奴人,杀敌数万,让华夏故地得以回归大汉。

    刘彻命苏建重建朔方城,成立朔方刺史部,为此还往河套地区迁徙了十万百姓……这个时候率军去那里抓匈奴人,估计比三条腿的蛤蟆都难找。

    卫青懒得管这事儿,对张骞说道:

    “给朔方那边回话,就说定襄的仗已经打完,李广可自行返回长安。”

    张骞领命刚要离开,大帐入口突然多了个铁塔一般的身影,接着便响起了东方朔那爽朗的笑声:

    “大将军,陛下命我来给您讲笑话,您想听什么?”

    卫青有些奇怪:

    “我这边马上要撤回长安了,你此时过来所为何事……别在门口杵着了,进来说话。”

    东方朔低头走进了大帐,他两米多的身高,穿着全套的铠甲,往那一站气势十足,不过一张嘴就让人忍不住想笑:

    “霍骠姚说,很多将士都思乡,陛下命我代表朝廷,搞个慰问演出,增加将士们的战斗力……最近有仗打吗?在下好不容易来一次草原,不带几个匈奴人的脑袋回去当纪念品,群臣定会笑话我没本事。”

    听到慰问演出,卫青顿时明白了过来:

    “此事倒是不难,但如今大军分散在各处,并未集中在一起,倒是匈奴俘虏都在俘虏营中忙着修路呢,一些南归的匈奴人负责看守他们。”

    东方朔一摊手:

    “我千里迢迢跑过来,总不能安抚匈奴人的心吧?”

    张骞回忆一下自己看过资料,笑着说道:

    “这个还真的可以有,仙长那边有个名词叫劳改,意思是让犯人进行劳动改造,为了提高犯人的积极性,会定期召开一些大会和文艺汇演,不过对匈奴人不需要这样,可以给他们画饼,让他们误以为自己有个光明的未来。”

    东方朔一听,拍着张骞的肩膀说道:

    “怪不得子文公能从匈奴人手中逃出来呢,这头脑就是灵活……大将军,若是我找几个汉化了的匈奴人当演员,在俘虏营宣称,经过劳动改造,免费获得了我大汉的大房子,一文钱就能吃肉吃到饱,可以吗?”

    卫青觉得可以试试,反正这些匈奴人这辈子是没有自由了,先一路修到长安,修完路再去挖矿,直到生命完全耗尽。

    不过东方朔这个提议不错,给匈奴人一个希望,让他们有个念想,干活儿更有积极性。

    想到这里,卫青说道:

    “先排练一下吧,朝廷发的房子重点描绘一下,比如前后带院,外加一百亩良田之类的,一文钱吃肉也可以延展一下,什么新出锅的炸鸡、不限量的醪糟等等,都可以往上加,彻底将匈奴人心底的渴望勾出来。”

    东方朔答应一声,匆匆离开大营,准备先找几个匈奴人排练一番,确认没问题了,再往俘虏营去进行演说,给匈奴人加油鼓劲儿,让他们为了大汉的崛起献出热血。

    卫青对亲兵安排道:

    “撤离之前,让各部大军来此集结,看完东方朔的慰问演出再班师回朝。”

    东方朔几千里路跑过来,得给他一个施展的空间,同时也让将士们接受这种慰问演出的形式,以后就能逐渐形成惯例了。

    刚安排完这事儿,桌上的对讲机响了,赵破奴的声音传了过来:

    “启禀大将军,我方在定襄东北草原遇到一群南下的匈奴牧民,约有千人,言称向大将军投降。”

    卫青拿起对讲机说道:

    “收缴他们的武器,放他们过来。”

    张骞感叹道:

    “最近南下投降的匈奴人真是越来越多了,以后俘虏营全都可以交给匈奴人管理,转移他们的仇恨。”

    卫青点了点头:

    “不过还是要注意甄别筛查,手上沾有汉人鲜血之人,一个都不能放过。”

    另一边,司马迁和苏建已经完成任务,跟朝廷派来的赵郡太守接上了头……刚决定对江充灭族,刘彻就派出了使者带着诏令和赵郡太守出发,一行人在魏郡北部的梁期县等了小半月,总算听到了邯郸的动向,便马不停蹄的上路,赶过去宣读诏书,改赵国为赵郡。

    一连灭掉两个诸侯王,刘彻担心其他诸侯会串联,还将霍去病带去的冰糖让使者给他的兄弟们一人送了一包,以示安抚。

    赵郡太守刚上任,就开始查账,趁着苏建和司马迁还没走,连夜斩了一批跟刘彭祖父子亲近的官员,进行抄家。

    邯郸王宫和赵国府库里找到大量黄金,粮食也不计其数……都是刘彭祖父子这些年积攒的,如今全部充公,能极大缓解朝廷的财政压力。

    苏建感叹道:

    “一个赵国积攒的粮食物资,就能赶得上定襄北一场大战的损耗了,若所有诸侯王的封地全部被灭,多出来的粮食物资,怕是能让我大汉将匈奴赶到极西之地。”

    司马迁也很感慨:

    “好在有推恩令,诸侯王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小,直至沦为平民。”

    过去他一直批评推恩令,但现在站在刘彻这边,越想越觉得这是个天才的设计,任何人都找不出阻止的理由。

    两人正聊着,赵郡太守前来拜访,话里话外透着一个意思:

    “赵郡的一切都已上正轨,两位可以率军离去了。”

    数千骑兵驻扎在邯郸城,不管百姓还是官员,都是很有压力的。

    苏建是个老好人,表示明日就会启程离开,让赵郡太守准备好路上要携带的粮草。

    等太守走后,司马迁又有了新点子:

    “将军,我等就此返回长安,是否有些虎头蛇尾?”

    千里迢迢拐过来,就为了灭掉刘彭祖父子和江充一家,多少有些小题大做了。

    苏建问道: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司马迁还真找到了一个挣军功的路子:

    “我等此次回去,会顺着太行山一路前行,听闻太行山中颇多落草之人,若你我动用大军剿灭,定能给当地百姓带来安宁。”

    苏建一听,觉得文化人的鬼点子就是多:

    “子长,此次率军出征,看来你的侯爵是跑不了。”

    司马迁谦虚道:

    “在下只是想进步而已,并非为了封侯,霍骠姚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混元宫内,李清照正在带着赵嫣赵蕊学习现代生活常识,早上姐妹俩学会了刷牙,此时正在学系鞋带、系拉链。

    李清照教得认真,两个小丫头也很有兴趣。

    中午吃饭时,周易对赵嫣赵蕊说道:

    “好好学,晚上带你们去逛小吃街,尝尝这边的小零食。”

    正在啃可乐鸡翅的李清照一听,当即表示要带两人吃炒凉粉,感受一下人间烟火气。

    周易觉得吃什么不重要,主要是去找一下摆摊的徐文海一家,把两个小丫头上学的事敲定了。

    这个时候,就能体现出私立学校的好处了,只要给钱,别说上学了,甚至还能跳级、补课等等,钱到位了,一切都好办。

    李清照言不由衷的对两个小丫头说道:

    “姐姐真羡慕你们可以去寄宿制学校读书,不像我,只能孤苦伶仃的陪在仙长身边,想上学都不被允许。”

    赵蕊当即发扬起了风格:

    “姐姐咱俩换换吧,我看到文字就打瞌睡,就让我陪在主人身边吧,这种孤苦伶仃我能忍受……”

    李清照:????????

    好家伙,这就开始跟我玩宫斗了是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