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陆承安整理的资料,陆正田去了工部没多久,就回来开始收拾行李。
而赵月秀,也没多言。
将行李收拾好后,赵月秀认真的看着陆正田说道:
“当家的,我在家里等你回来。”
“娘子,无需担心。
这次救灾,陛下派出了不少官员。
到时候,我作为工部官员,只要负责完成自己的任务就行。
还有,我这次去的地方是南方,虽然雪也不小,但跟北方那些守在地区比起来,已经是好去处了。
在我离开的这段时间,就麻烦娘子你照顾好家里了。”陆正田赶紧说道。
闻言,赵月秀扭过头,用手帕狠狠地擦了下眼睛,接着才回过身说道:
“当家的,我会照顾好家里的。
再说了,咱们儿女都是懂事的,也不用我操心。
你记得照顾好自己,注意安全,我们都在家中等你。”
“对,我们都在家中等您,爹。”陆承安三人异口同声道。
接着,陆承安加了句:
“爹,保护好自己。
等你回来,我哥和我姐相看的人家,还需你来做最后的决定。”
陆正田:“……”
上前拍了下陆承安的肩膀,陆正田背着行李,大步走出家门,汇入被安排救灾的队伍里。
等他走后,陆承安没有任何犹豫,跑回房间,从一个箱子中取出一个大匣子,抱着就走。
没过多久,陆承安就来到皇宫。
“县子,您待会劝一下陛下。
他现在,可是有好几天都没休息好,也没好好用膳了。”郑公公出来迎接陆承安的时候,小声说道。
闻言,陆承安拍了下自己带来的大匣子。
虽然一个字都没说,但其中意思分外明显。
郑公公带着笑意,赶紧将陆承安请进了御书房。
此刻,周启明还在看着各地雪灾的折子,头疼的思考着解决办法。
现在国库虽然因为陆承安的原因,比前些年丰盈好多,但面对大周遍地雪灾的状况,还是有些力有不逮。
这次,周启明甚至连自己的私库都贡献出来一部分,但加上国库的银子,只够短时间的救灾。
接下来,后续受灾之地,还要花费不少银子的。
为银子发愁的周启明,在看到陆承安的第一眼,眼角余光就随着陆承安抱着的大匣子移动。
见状,陆承安马上将大匣子奉上,开口道:
“陛下,臣这次前来,是跟您雇佣一些高手。
您也知道,臣的父亲要去救灾,到时候不知道会不会遇到危险。
有几个人跟着,臣也能放心。”
此话一出,周启明心里更高兴了。
他别的不多,手里的高手不少。
瞄了下陆承安抱着的大匣子,以周启明对陆承安的印象,里面的银子,绝对比上次请高手保护他爹还要多。
于是,周启明直接大手一挥,道:
“承安,朕马上安排十个玄甲军中的高手,还有十个功夫好的暗卫,陪你爹一同去参加救灾。
你放心,他们唯一的命令,就是保护你爹活着回到京城。”
说完这话,陆承安就快速地将大匣子递到周启明手边,说道:
“陛下,这二十万两银子,就是臣的雇佣费用。”
听到这话的周启明,满意的点了下头。
他知道陆承安最近这些年赚的银子很多,甚至跟他不同,并没有花费出去多少。
但对陆承安这样的臣子,周启明也不会打他银子的主意。
跟陆承安本人比起来,多少银子都是小事。
而且,有了陆承安这二十万两银子,也能再拖几天。
没准,大雪很快就结束了呢。
这么想着,周启明就听到陆承安说道:
“陛下,臣还有一件事,想跟您商量一下。”
“不用商量,有话你尽管说。
就算你想提前知道这次春闱的成绩,朕也可以让郑公公这就去考院那边帮你问一下。”周启明调侃道。
听到这话,陆承安看了周启明一眼,确定周启明蠢蠢欲动的准备安排郑公公赶紧行动后,陆承安赶紧说道:
“陛下,臣对春闱考试的结果,还是有些自信的。
臣想说的是,春闱第一场考完后,臣结合各地县志还有大周历年的天气,计算了下。
当时,臣觉得天气变化跟五十三年前那场大雪有些相似。
但因为不确定,就没跟您说,而是给金家主传信。
去岁金家主那边的生意,有两百三十万两还没给臣送来,他说的是今年开春给臣直接送来家中。
这不,臣就请他在算出来,应该没有雪灾的地方,还有周围别的国家,买了点粮食和御寒之物。
想来,金家主提前几日准备,应该帮臣买到了不少。
这次前来,臣就是想问一下,臣的姐姐现在年岁正是需要相看之时,不知能不能给她加一道身份?”
“能,绝对能。
真觉得,你姐姐温柔贤淑,是女子楷模。
要不,就赐她荣庆郡主吧。”在陆承安说给金家主寄信采买粮食和御寒之物后,都已经从凳子上站起来的周启明赶紧说道。
说完,他对着郑公公催促道:
“快去取纸笔来,朕这次亲手给荣庆郡主写圣旨。”
说完后,周启明就用眼神示意郑公公赶紧行动。
要知道,金家主因为花露和精油的原因,生意早就做到了周围诸国。
在刚下雪,大家还没反应过来前,陆承安让才买的粮食和御寒之物,绝对又便宜又能买到不少。
就算二百三十万两银子花去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加上大周自己的物资,这次的雪灾,也能彻底缓解了。
接下来灾后之事,就没现在这般惹他头疼了。
一瞬间,周启明精神大震,看着陆承安的眼神比看着他所有儿女加起来还柔和。
要知道,这次雪灾受灾之地太广,一个不对劲,谁知道会不会有人高喊一声: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即便他现在兵强马壮,军队更是武器在周围诸国都是最顶尖的。
可救灾不及时,谁知道他会不会不光没了千古一帝的名声,还因为没安排好救灾的事,被后人称一句:“蠢皇帝!”
这名声,周启明觉得自己不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