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陆承泽给他画的大饼,陆承安指了下陆正田,对着陆承泽说道:
“哥,你先赶超爹再说。
我可等着往后将你的画作收藏起来,给后代子孙发家致富用。”
随着陆承安这话说完,陆正田也同时看向陆承泽。
见状,陆承泽干笑一声,给陆承安丢下一句:
“弟弟,你还是赶紧成家。
连媳妇都没有的人,提什么后代子孙。”
话落,陆承泽已经抱着他选好的画,跑到了谢琳雅和他的宝贝女儿跟前,没敢跟陆正田对视。
毕竟,别说跟大周的所有绘画高手比,他跟他爹比起来,都差不少。
现在,他画的画在外面,一幅也就只能换三百多文钱,他爹的画,那可是能换半两银子的。
光是赶超他爹,陆承泽就觉得压力颇大,若是加上陆承安想要用他的画作,留给未来子孙发家致富。
陆承泽只想说,压力太大,他真的做不到啊!
这么一想,陆承泽就连目光,都不敢跟陆承安对上了。
看到陆承泽这么不自信的样子,陆正田嘴角抽了抽。
最后,只是无奈的瞪了陆承泽一眼,陆正田就默默地将自己挑选好的画抱起来。
没办法,他以前在甜井村的时候,跟两个儿子教过不少处世之道。
而其中之一,就是就算亲爹要打人,那能逃赶紧逃,能躲一定要躲好。
他家这大儿子,别的没记住,就这一条,记得特别清。
再加上陆承泽作为家里武力值最高的人,陆正田可不想当着全家人的面,连追都追不到人,更别说教训一下没自信的儿子。
面对陆正田的反应,陆承泽只是嘿嘿笑了下。
而赵秋睿,则是缩了下脖子。
陆承泽最起码还有个能靠自己赚银子的手艺,先不说赚的多不多,最起码,能赚到银子。
而他,好像一直靠着家里人养着。
直到现在,他每个月,还从他爷爷和他爹手里要零花钱。
这么一想,赵秋睿恨不得将自己藏在陆美云身后。
丢人啊!
就在陆承安一家分礼物的时候。
此时,因为陆承安提前猜到在宣平侯府出没,却没有被发现踪迹的人,是前朝余孽。
提前好几天布局,又将人手撒出去,终于发现前朝余孽聚集之地后,陆承安才去了武朝藏宝地。
在他带人进入藏宝地后,周臻派去抓前朝余孽的人,也开始统一行动。
这不,陆承安家在分从藏宝地带出来的礼物。
而前朝余孽,已经全部被抓进了大牢。
当然,因为人数还不少,根据身份,这群人甚至还被赤血卫的人送去京兆尹和刑部大牢不少。
回到皇宫的周臻,很快就看着一份份审问出来的消息,乐的笑了好几声。
这一晚,周臻完全没睡觉,但人精神得很。
甚至,因为第二天不是早朝日,他还派人截了刚准备去户部的陆承安。
毕竟,压抑了一晚上的分享欲,让周臻一见陆承安,就高兴地说道:
“承安,这次,简直是天佑我大周。
你知道吗,我本以为这次的武朝宝藏,才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可前朝余孽,对大周太好了。
这些年来,他们发展人手,用尽一切努力,为大灾来临做准备。
现在,那些准备,可都到我们手里了。
有了前朝留给我们的准备,除了发生大规模地动,不管什么样的天灾,我们大周最起码能度过好几次难关。
我相信,我们君臣一心,一定能在未来,尽可能多的保住大周百姓。
甚至,不管大周在极寒时代中能不能保得住,我们君臣,在青史中也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周大哥,你要大胆一点。
前朝都这么给力了,有他们的付出,我们度过极寒时代会容易一点。
极寒时代是灾难,但在大灾时期,也是所有人进步最快的时代。
这天下人才,各尽其用,总有人能在各个方面创造奇迹。
与诸君共添青史几卷,岂不快哉?”
“哈哈,还是承安你想得好。
既然你觉得这天下有才之人,能创造奇迹。
给他们一个机会,也是可以的。
正好,去岁冬天,吏部尚书着凉后,身体一直不好。
你管理的户部现在国库爆满,近期倒也不用为国库操心。
吏部尚书那边,你抽空去帮帮他。
顺便,大周那些非科举人才,就交给你来决定他们放未来了。”周臻在陆承安说完后,马上说了这些话。
甚至,害怕陆承安拒绝,他还将吏部尚书那老头的状况说的可怜兮兮的。
反正就一个意思,吏部尚书的活,陆承安要帮着干一点,而户部,陆承安也不能丢下。
陆承安:“……”这是皇帝,还是周扒皮?
无语的看了周臻一眼,最后,在周臻用指点功夫威胁后,陆承安赶紧应下这些多出来的活,逃离皇宫。
出了宫门,陆承安扭头看了一眼,长长的叹了口气。
自从太上皇退位,陆承安觉得,每次入宫,他好像都是带着一些不在他职权范围内的任务离开的。
甚至,因为周臻比周启明这个太上皇多了武力威胁的本事,他连拒绝,都做不到。
这日子,没法过了!
带着这个想法,陆承安很快,就投入了繁忙的工作中。
他现在,既要带着户部的同僚,将新入库的那些金银珠宝等物,做好安排。
神医谷那边,他每日也有任务的。
还有齐国魏国那边,必须时刻关注,做出最合适的安排。
现在就连吏部,现任吏部尚书都恨不得让他将所有事都做完了,对方只领俸禄。
陆承安只想说,偷懒,好像是每个官员都想干的事,但吏部尚书有些过了啊!
最起码,俸禄不给他分一点?
时间一晃,又过了几日。
跟周启明唇枪舌战,终于讨价还价结束的周启明,日子再次恢复悠闲状态。
而陆承安,就连吏部的活,也开始干的顺手了。
也许是因为周臻明摆着要让陆承安成为吏部尚书的接班人,朝廷中不少年轻官员,开始时不时的在陆承安面前露个面,表现一下自己。
倒也因此,陆承安对这些官员,有了大致的了解。
很快,六部甚至京中的大规模人员调动,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