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天狼诀2 > 第六十章南宋使者心机重

第六十章南宋使者心机重

    淳熙十年深秋,临安城笼罩在一片萧瑟的雨幕之中。御街石板上的积水倒映着宫墙朱红,陆明远撑着油纸伞,缓步走向临安府衙。寒风卷着梧桐叶擦过他玄色锦袍下摆,他的目光始终低垂,看似漫不经心,却将沿途官兵布防、市井动向尽收眼底。

    三日前,枢密院突然传来密令,命他即刻返京。作为常年在北金国境内活动的密探,陆明远深知此次召见绝不寻常。自隆兴和议后,宋金虽维持表面和平,但暗流涌动。北金国新帝金顺璟野心勃勃,边境驻军频繁调动,而南宋朝堂主战派与主和派的争斗也愈发激烈。

    临安府衙内,枢密使周庆春正在书房等候。见到陆明远,他屏退左右,从袖中取出一封密信:“这是前线传来的急报,北金国在淮河北岸增兵三万,意图不明。圣上有意派使者前往北金国,探其虚实,我推荐了你。”

    陆明远接过密信,目光在字迹上停留片刻:“枢密使大人,此次出使凶险异常。北金国如今对我大宋戒备颇深,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周庆春长叹一声:“我何尝不知?但放眼朝中,唯有你熟悉北金国风土人情,又擅长察言观色。况且,你在北金国经营多年,人脉广泛,或许能探出些有用的消息。”

    陆明远沉思良久,缓缓道:“既如此,明远愿为朝廷分忧。只是,此次出使,还需大人在朝中为我周旋。主战派那帮人,怕是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

    周庆春点头:“这个你放心,我自会处理。你只管安心出使,务必摸清北金国底细。”

    离开临安府衙,陆明远并未返回宅邸,而是绕道去了城西的一间茶楼。这是他在临安的一处秘密联络点,平日里由一名哑巴老仆看守。进入茶楼,他径直上了二楼雅间,一名身着灰衣的男子早已等候在此。

    “大人,这是近日收集到的情报。” 灰衣男子递上一个油纸包,里面是几张写满小字的薄绢,“北金国除了在淮河北岸增兵,还在燕山一带秘密打造兵器,规模不小。”

    陆明远展开薄绢,仔细阅读,眉头越皱越紧:“看来北金国这次是有备而来。你继续打探,一有消息,立刻通知我。”

    灰衣男子应了一声,正要离开,陆明远突然叫住他:“等等。帮我查一查,朝中主战派最近可有什么异动。”

    三日后,陆明远带着使团踏上了北上之路。使团规模不大,除了几名随行官员,还有二十名精锐侍卫。出了临安城,道路愈发泥泞,寒风裹挟着细雨,让人浑身发冷。

    行至润州,使团在一家客栈落脚。半夜,陆明远被一阵细微的脚步声惊醒。他悄悄起身,透过门缝望去,只见一名侍卫正鬼鬼祟祟地往客栈后院走去。陆明远心中警铃大作,不动声色地跟了上去。

    后院里,那名侍卫正与一个黑衣人低声交谈。陆明远躲在暗处,隐约听到 “北金国”“计划” 等字眼。他握紧腰间佩剑,正准备现身,却见那黑衣人突然出手,一刀刺向侍卫咽喉。侍卫反应不及,瞪大双眼倒在地上。

    黑衣人确认侍卫已死,转身欲走,陆明远从阴影中走出,冷声道:“站住!你是何人?为何杀他?”

    黑衣人冷笑一声:“陆大人,何必明知故问。你以为你的使团就那么干净?” 说着,黑衣人突然发动攻击,手中短刀直取陆明远面门。

    陆明远侧身避开,抽出佩剑反击。两人在夜色中激战,黑衣人武功高强,但陆明远也不遑多让。几个回合下来,陆明远逐渐占据上风,一剑刺入黑衣人的左肩。黑衣人吃痛,虚晃一招,转身翻墙逃走。

    陆明远没有追赶,而是蹲下身子查看侍卫尸体。在侍卫怀中,他发现了一封密信,上面写着:“事成之后,北金国必有重赏。” 陆明远脸色阴沉,将密信收好。看来,朝中有人与北金国勾结,想要破坏这次出使。

    经过十余日的跋涉,使团终于抵达北金国中都燕京。燕京城里,处处可见北金国士兵巡逻,气氛紧张。使团被安排在驿馆休息,等待北金国皇帝召见。

    次日清晨,一名北金国官员前来传旨,命陆明远即刻入宫。陆明远整理好衣冠,随官员前往金宫。金宫内,雕梁画栋,奢华至极。北金国皇帝金顺璟高坐龙椅之上,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下方的陆明远。

    “南宋使者,所为何事?” 金顺璟开口,声音低沉威严。

    陆明远不卑不亢地行礼:“启禀陛下,我大宋皇帝听闻陛下登基,特命臣前来祝贺。同时,也希望能与贵国继续保持和平,互通有无。”

    金顺璟冷笑一声:“和平?你们南宋一边说着和平,一边在边境屯兵,是何用意?”

    陆明远心中一惊,面上却不动声色:“陛下误会了。我大宋在边境驻军,不过是为了防备盗贼,并无他意。况且,自隆兴和议后,两国和平已久,我大宋皇帝向来珍视这份情谊。”

    金顺璟盯着陆明远看了许久,才缓缓道:“既然如此,希望你们南宋能信守承诺。否则,我大金铁骑可不是吃素的。”

    陆明远连忙道:“陛下放心,我大宋绝无冒犯之意。此次前来,我皇帝还准备了一份厚礼,还望陛下笑纳。” 说着,他示意随从将礼物呈上。

    礼物打开,是一幅精美的字画和一些珍贵的瓷器。金顺璟看了一眼,微微点头:“还算有心。你且先回驿馆休息,明日再议。”

    回到驿馆,陆明远陷入沉思。金顺璟的态度捉摸不定,北金国的真实意图也难以摸清。正在这时,一名随从匆匆赶来:“大人,驿馆外有个自称是您故人的人求见。”

    陆明远心中一动:“带他进来。”

    片刻后,一个身着粗布麻衣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见到陆明远,男子眼眶泛红:“明远兄,多年不见,别来无恙。”

    陆明远仔细打量着男子,认出他是自己在北金国的旧识赵平:“赵兄,你怎么会在这里?”

    赵平叹了口气:“一言难尽。我如今在北金国做些小生意,听闻你来了,特来相见。对了,明远兄,你此次出使,可要多加小心。北金国朝堂最近暗流涌动,有人想挑起宋金战事。”

    陆明远心中一紧:“赵兄可知是谁在背后捣鬼?”

    赵平摇摇头:“具体是谁,我也不清楚。但我听说,他们与南宋朝中的某些人有勾结。你一定要提防。”

    陆明远握紧拳头:“多谢赵兄提醒。我定会小心应对。”

    送走赵平后,陆明远决定主动出击。他让随从去打听北金国朝中主战派大臣的消息,自己则乔装打扮,混入燕京的市井之中。在一间酒肆里,他听到几个北金国士兵在谈论:“听说平章政事徒单克宁最近频繁与南宋的使者接触,不知道在搞什么鬼。”

    陆明远心中一动,付了酒钱,悄悄跟在那几个士兵后面。士兵们来到一处宅邸前,敲门而入。陆明远记下宅邸位置,返回驿馆。

    经过一番调查,陆明远得知,徒单克宁是北金国主战派的核心人物,一直主张攻打南宋。而他与南宋朝中的主战派大臣似乎也有书信往来。陆明远意识到,这背后的阴谋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

    为了进一步摸清情况,陆明远决定冒险夜探徒单克宁的宅邸。深夜,月黑风高。陆明远换上夜行衣,翻墙进入徒单克宁的宅邸。他避开巡逻的侍卫,悄悄潜入书房。在书房里,他翻找了许久,终于在一个暗格里发现了一叠书信。

    书信内容果然证实了他的猜测。徒单克宁与南宋主战派大臣约定,里应外合,挑起宋金战事。一旦战争爆发,北金国便可趁机南下,吞并南宋领土,而南宋主战派则想借此机会夺回中原失地。

    陆明远将书信收好,正要离开,突然听到外面传来脚步声。他急忙躲到书架后面,只见徒单克宁带着几名侍卫走了进来。

    “奇怪,我明明感觉有人来过。” 徒单克宁皱眉道。

    一名侍卫道:“大人,会不会是您多虑了?”

    徒单克宁摇摇头:“小心为上。加强戒备,任何人不得靠近书房。”

    等徒单克宁等人离开后,陆明远悄悄从原路返回驿馆。他知道,自己掌握了一个足以改变宋金局势的重大秘密。但如何将这个消息安全送回南宋,又成了一个难题。

    经过深思熟虑,陆明远决定利用北金国的驿传系统。他伪造了一封北金国皇帝的诏书,命一名亲信假扮成北金国驿卒,将书信送往南宋边境。同时,他继续在北金国周旋,拖延时间。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没过几天,徒单克宁便发现书房被盗,立即派人全城搜捕可疑人员。陆明远的身份很快暴露,北金国士兵包围了驿馆。

    面对重重包围,陆明远没有慌乱。他让使团成员紧闭大门,凭借驿馆的防御工事抵抗。同时,他写了一封信,派人偷偷送出,希望能得到北金国朝中主和派的帮助。

    激烈的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就在驿馆即将被攻破之时,北金国主和派大臣突然赶到,以皇帝的名义喝止了徒单克宁的行动。原来,陆明远之前在北金国朝堂上的表现,赢得了一些主和派大臣的好感。他们不想因为这件事破坏宋金和平,因此出手相助。

    徒单克宁虽然心有不甘,但也不敢违抗皇帝的命令,只能暂时撤兵。陆明远知道,自己不能再留在北金国了。他以受伤为由,向北金国皇帝请求提前回国。金顺璟考虑到宋金关系,同意了他的请求。

    在返回南宋的途中,陆明远一刻也不敢放松警惕。他知道,徒单克宁绝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派人追杀。果然,在一处山谷中,他们遭到了北金国杀手的伏击。

    陆明远率领侍卫奋力抵抗,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战斗中,陆明远身中数箭,但他依然咬牙坚持。关键时刻,南宋边境的守军及时赶到,击退了北金国杀手。

    终于,陆明远带着重要情报回到了临安。他将书信呈递给皇帝和枢密使周庆春,朝堂上下一片震惊。皇帝立即召集大臣商议对策,最终决定加强边境防御,同时严惩朝中与北金国勾结的主战派大臣。

    因为此次出使的卓越表现,陆明远得到了皇帝的嘉奖,被提拔为枢密院佥书。但他深知,宋金之间的争斗不会就此结束,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而他,也将继续在这波谲云诡的局势中,为南宋的安危出谋划策,用自己的心机和智谋,守护着这片江山。

    此后,陆明远在枢密院任职期间,时刻关注着宋金局势的变化。他利用自己在北金国的人脉,不断收集情报,为南宋制定应对策略。同时,他也在朝中积极培养自己的势力,打压那些企图挑起战争的激进派。

    然而,随着蒙古势力的崛起,北方局势愈发复杂。北金国在蒙古的攻击下逐渐衰落,而南宋朝堂上对于是否联蒙灭金的争论也越来越激烈。陆明远深知,这是一个关乎南宋存亡的重大抉择。他开始深入研究蒙古的情况,分析联蒙灭金的利弊。

    在一次朝会上,主战派大臣再次提出联蒙灭金的建议,认为这是收复中原失地的大好机会。陆明远却站出来坚决反对:“诸位大人,蒙古狼子野心,比北金国更难对付。一旦北金国灭亡,南宋将直接面对蒙古的威胁。况且,唇亡齿寒的道理,难道诸位不明白吗?”

    但主战派大臣反驳道:“陆大人,北金国对我大宋欺压多年,如今正是报仇雪恨的好时机。若错过这个机会,日后必然后悔莫及。”

    朝堂上争论不休,皇帝也犹豫不决。陆明远知道,光靠口舌之争无法说服众人,必须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于是,他日夜查阅资料,分析局势,最终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建议:与北金国保持一定联系,暗中支援北金国抵抗蒙古,同时加强南宋自身的军事力量,做好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

    皇帝采纳了陆明远的建议,命他负责与北金国的秘密联络工作。陆明远再次踏上了前往北金国的道路。此时的北金国,早已不是当年的强盛模样,在蒙古的攻击下,国土不断沦丧,人心惶惶。

    陆明远见到北金国皇帝完颜守绪时,对方已是满脸疲惫。完颜守绪苦笑道:“陆大人,如今我大金危在旦夕,贵国愿意相助,我感激不尽。只是,不知贵国究竟有何条件?”

    陆明远诚恳地说:“陛下,宋金两国唇齿相依,如今蒙古势大,唯有联手,方能抵御。我大宋并无他意,只是希望能与贵国共同抗击蒙古,维护北方局势的稳定。”

    在陆明远的努力下,宋金达成了秘密合**议。南宋暗中为北金国提供粮草和兵器,北金国则在前线顽强抵抗蒙古。然而,局势的发展却远超众人的预料。蒙古铁骑势如破竹,北金国最终还是难逃灭亡的命运。

    北金国灭亡后,南宋直接面对蒙古的威胁。陆明远预感到一场大战即将来临,他全力辅佐皇帝整顿军备,加强边防。同时,他也在朝中积极倡导团结,希望能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抵御蒙古。

    开庆元年,蒙古大军南下,直逼南宋边境。陆明远临危受命,前往前线督战。在战场上,他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过人的智谋,多次指挥宋军击退蒙古的进攻。但蒙古军队实力强大,宋军在长期的战斗中逐渐陷入劣势。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陆明远为了掩护宋军撤退,不幸身负重伤。他被送回临安后,病情日益加重。临终前,他将自己多年来收集的情报和作战经验整理成册,交给了皇帝。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说:“陛下,臣已尽力。愿我大宋,能度过此劫……”

    陆明远的离世,让南宋失去了一位杰出的谋士。但他的智谋和忠诚,却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他在南宋风雨飘摇的年代,以一己之力,在外交和军事的舞台上,为南宋的存续殚精竭虑,书写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传奇。

    以上故事展现了南宋使者在复杂局势下的智谋与担当。你对故事中的情节、人物设定是否满意,或有其他修改方向,都能随时和我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