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看今天的报纸了吗?”
“还没看,今天的报纸,又有什么大新闻?”
“也不算大新闻,而是皇太孙殿下,把我们大明所有驿站,重新整治了一遍,成立了一个叫做大明邮局的东西。”
“以后驿站,再也不是驿站,而是邮局。”
“现在成立的大明邮局,不仅是为朝廷传送公文、奏章往来、官员外出等所用。”
“还会为我们普通人,提供服务。”
看了报纸的人,开始在讨论,报纸上的内容。
报纸绝对是一个,超级好的宣传渠道。
很多事情,只需要在报纸上刊登发行,第二天早上,就能传遍整个应天府。
其他府的报纸,消息上会有一定的延时。
那些推广到其他府的大明日报,一部分消息来源,是当地的见闻等事情,另外一部分消息来源,当然是来自金陵的总部。
古代的消息传输,肯定有局限性。
但是无所谓,延时过后,应该有的宣传效果,一个都不会少。
现在的宣传效果,首先在应天府内,体现出来了,以后还会传到其他府。
拿到报纸的人,首先惊叹。
“怎么提供服务?”
马上又有人问道。
“就是我们普通百姓,也可以直接去驿站邮寄我们的书信,再也不用找其他人高价寄信了。”
“上面还写着,买一个邮票就好,邮票好像还很便宜。”
“如果不会写字,还能拜托邮局的人,免费帮忙写信。”
“这个邮局,好啊!”
“府之内,县与县之间邮寄书信,只需要十文钱。”
“这也太便宜了!”
看过报纸的人,继续看这一篇刊登报道,感到惊讶万分。
“真有那么便宜吗?”
有人不敢相信道:“外面找人寄信,十文钱根本不用想,如果真的如此便宜,以后那些寄信的人,就得没饭吃了。”
那个看了报纸的人,肯定地说道:“当然是真的,报纸上都刊登了,你见过报纸刊登的消息,有假的吗?”
大明日报,自诞生开始,所有的消息,全部是真的。
没试过有假消息。
好像真的有那么好。
又有人问道:“有没有人,要去试一试?”
提起这个问题,那些看报纸的人听了,一起微微摇头。
他们没有其他事情,暂时不需要写信,没必要为了一封信,专门跑去邮局折腾。
好奇是好奇,但不想浪费时间验证。
——
大明邮局。
原本这里是驿站,但被李景隆重新装修,上面还挂着邮局的牌匾,里面的布置,焕然一新,和以前的对比,完全不一样了。
能够把邮局做起来,李景隆认为自己的成就感,还是很满足的,心里沾沾自喜,觉得殿下一定会称赞自己。
不过邮局想要让人相信,觉得可以用,首先需要有人来用才行。
李景隆站在这里,等了好久,都等不到有一个人来邮寄书信。
毕竟在古代的环境之下,有书信邮寄需求的人,不是很多。
古人都是这样,很多时候分开了,基本等于永别,要说邮寄书信联系,成本可高了。
“这样不行啊!”
李景隆想了想,找来一个身边的人,道:“你去找人来当托,邮寄我们大明邮局第一封信,寄去凤阳府的,再写一篇文章交给大明日报,大概写第一个寄信的人出现了,多谢他选择信任我们大明邮局等的内容,明天再刊登。”
身边的那个人,得到命令赶紧下去。
李景隆还是很懂,怎么炒作的。
这样的手段,他信手拈来。
等到一切,准备完毕。
第一个寄信的人,来到邮局外面。
“诸位,既然大明日报说,邮局那么好,我今天就要过来,寄第一封信给大家看看,刚好我有书信,需要送出去的。”
来的是一个中年男人,手里拿着一封信。
大明邮局的事情,今天传出去了。
现在还有不少人,在大明邮局外面,好奇地观望。
听到有第一个来寄信的人,附近的人无不好奇地看了进去,还有人跟随到邮局里,想看看具体怎么操作。
在邮局二楼的李景隆,看到那么快有人来了,心想下面的人,办事效率还是挺高的。
“在这里,怎么寄信?”
那个中年男人问道。
邮局里的一个伙计说道:“只要你能提供完整的地址,贴上邮票即可。”
报纸上也刊登了,关于邮票的介绍和描述。
邮寄的伙计,再给对方介绍了一遍。
对方就买了一张,二十文的邮票,把这封信交给伙计。
就这样,好了。
“那么简单?”
中年男人问道。
伙计点头道:“就是那么简单,如果书信丢失、损坏,我们会原额退还,再免费帮你们,邮寄一封新的书信。”
中年男人说道:“好,我就等我那位朋友的回信,如果他不回信,我再来找你们。”
然后,他离开了。
“这寄信,真的那么简单,还真的那么便宜!”
“这个大明邮局,一定又是皇太孙殿下的,也只有殿下,才会如此想着,惠及我们。”
“我要回去想想,有没有什么事情,想写给外地的朋友。”
“我也回去。”
……
他们议论纷纷,还是有人不怕麻烦,想尝一尝鲜。
试一试怎么寄信的。
这个世界,不缺那些,想尝鲜的人。
李景隆在二楼,往下方看着这一幕。
正好刚才那个人回来了,李景隆说道:“你小子,动作挺快的,离开没一会,就把托找回来了。”
“啊?”
那个人惊讶道:“公爷,我们的人,才来!”
这时候,楼下又来了一个,大叫想要寄信的人。
“刚才的不是托?”
李景隆听了,心里更是欢喜。
说明今天的宣传,特别到位,真的吸引人来寄信。
李景隆笑眯眯道:“如此更好,我们的邮局,要成了,哈哈……”
“大哥!”
李增枝在此时,找来了邮局。
至于李芳英,出海去了。
跟随郑和他们,又一次远洋,李家的船队,同样跟随出海。
李景隆问道:“来得那么急,有什么事情了?”
李增枝说道:“我刚得到消息,殿下同意,让江南商人他们北上了,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跟随?”
“真的?”
李景隆听到这个消息,大喜道:“当然可以跟随,你快回去亲自带队北上,我们要低调一点,袁宇会在北边帮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