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雪翎长老的精心筹备与引领下,龟太郎,于雪凰族标志性的冰晶苑内,正式迎来了蓝凰族长老蓝漪与孔雀族公主孔璇一行。
冰晶苑内,冰柱林立如琼楼玉宇,地面铺着一层细碎的冰晶,行走间簌簌作响,恰好衬得这场跨族会面愈发庄重。
相较于前次相见时,孔璇那副剑拔弩张、句句带刺的咄咄逼人,此次重逢,她的锋芒明显收敛了大半。
即便依旧抬着下颌,周身萦绕着孔雀族与生俱来的高傲气场,可看向龟太郎的眼神里,却少了几分轻视,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审慎。
像是在暗中揣摩对方的深浅,又藏着一丝对接下来行程的探究,显然已不敢再将眼前人视作寻常之辈。
而身旁的蓝漪长老,自始至终保持着温和有礼的姿态,一身湛蓝色长袍与冰晶苑的景致相得益彰,言谈间举止从容,目光平和,既不失长辈的沉稳,也带着对未知事物的理性好奇。
寒暄不过三两句,龟太郎便察觉出两人此行的核心目的,索性不再绕弯,直接切入正题:
“二位远道而来,想必是为悟道冰林之事,我亲自带你们过去看看。”
话音落时,龟太郎已率先迈步,蓝漪与孔璇对视一眼,随即带着随行弟子紧随其后,一行人踏着冰晶小径,朝着雪凰族新晋的“圣地”行去。
刚踏入悟道冰林的边界,一股截然不同的气息便扑面而来。
没有冰雪的凛冽,反倒满是清新与宁静,吸入肺腑间,只觉心神一涤,连周身的灵力都变得温顺起来。
更奇妙的是,这宁静之中还藏着蓬勃的灵性活力,仿佛每一寸空气里都漂浮着细碎的道韵,轻轻触碰着人的神魂。
众人抬眼望去,只见林间空地上,一尊由整块冰心玉雕琢而成的龟太郎雕像静静矗立。
雕像栩栩如生,无论是衣袍的褶皱,还是眉宇间的淡然,都与真人一般无二。
雕像周身更是流转着淡淡的青、紫、赤三色光晕。
这三色光晕与周围纯白的冰雪环境非但不显突兀,反倒像是从冰雪中自然孕育而出。
光影交织间,竟透着一股“道法自然”的和谐意境,让人见之便心生敬畏。
再看雕像周围,数十名雪凰族子弟分散而立,姿态各异却同样专注:
有的盘膝静坐于冰晶石上,双目微闭,指尖萦绕着淡淡的冰蓝色灵力;
有的沿着林间小径缓步而行,神情肃穆,似在感悟周遭的道韵;
还有三五人围在一起,低声交流着修炼心得,语气中满是欣喜。
他们个个气息沉凝,周身隐隐有细碎的光纹流转,那光纹的频率竟与雕像散出的光晕悄然共鸣,形成了一片独特的修炼场域。
蓝漪与孔璇皆是修为高深的修士,神念早已修炼得收发由心。
两人几乎同时释放出一缕神念,扫过在场的雪凰族子弟,片刻后,神色皆有微动。
在神念感知中,这些子弟的神魂之光比同阶修士要凝练数倍,且愈发活跃,像是被注入了新的生机;
体内的雪凰血脉之力,不再是以往那般奔腾汹涌,反倒如同被温和的泉水反复洗涤过,虽未出现暴涨之势,却更显精纯厚重,潜藏的潜力被悄然激发。
更让两人安心的是,所有子弟眼神清明,道心稳固如磐石,神魂深处没有丝毫被外力操控或侵蚀的痕迹。
唯有一种沉浸在智慧启迪与生命升华中的愉悦,从眉宇间自然流露。
“诸位不必拘束,可随意感受冰林的道韵,也能向这些子弟询问修炼的切身体会。”
龟太郎负手立于雕像旁,语气平和无波,既不刻意炫耀,也不隐瞒,尽显坦荡。
蓝漪闻言,缓缓闭上双眼,将神念尽数放开,仔细捕捉着雕像散发出的每一缕道韵。
片刻后,她的眉头渐渐舒展,眼中闪过一丝震撼。
以往修炼水系神通时,总有些关于“水与冰”交融的模糊之处,此刻在道韵的滋养下,竟如同拨云见日般变得清晰,连体内的水系灵力都运转得愈发顺畅。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启迪效果,远比传闻中更加神妙,绝非寻常手段所能达到。
一旁的孔璇则依旧保持着警惕,行事也更为直接。
她径直走到一名刚刚结束静坐、正起身活动的雪凰族少女面前,虽语气依旧带着几分强势,却少了之前的敌意:
“你在此地修炼多久了?修炼时感觉如何?有没有出现过身体不适,或是被外力控制的感觉?”
那少女认得孔璇,此前对方的强势让她心有畏惧,此刻被当面追问,下意识地攥紧了衣袖。
但当她瞥见不远处神色淡然的龟太郎,以及身旁含笑点头的雪翎长老时,便渐渐稳住了心神,鼓起勇气如实回答:
“回孔璇公主,弟子在此修炼已有四个多月了。这段时间,最大的感觉就是头脑比以前清楚太多,以前修炼《冰凰诀》时卡壳的地方,现在静下心来就能慢慢想明白;”
“而且……而且能感觉到体内的血脉好像更‘干净’了,以往修炼时偶尔出现的滞涩感,现在也完全消失了,修炼速度都快了些。没有任何不适,更没有被控制的感觉,反而待在这里,总觉得心神特别安定。”
少女的回答质朴无华,没有半分修饰,眼神清澈明亮,看向孔璇的目光坦荡,毫无作伪之态。
孔璇沉默着点头,又接连走到三四名雪凰族子弟面前,提出了相似的问题,得到的回答虽措辞不同,核心却大同小异。
皆是对悟道冰林与雕像的认可,以及自身修炼的切实提升。
事实胜于雄辩,此刻无需再多言,悟道冰林雕像的修炼效果,以及其绝对的安全性,已然通过这些雪凰族子弟的亲身经历,得到了最直接、最有力的验证。
孔璇眼中的警惕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真切的信服,而蓝漪长老看向龟太郎的目光,也多了几分敬佩与郑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