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你不能只在吃铁杆庄稼时才爱大清 > 312 开除出名教,定性为异端!

312 开除出名教,定性为异端!

    黄宗羲今日没有穿官袍,而是穿一身朴素的青色文士服。

    他踱到装满落榜试卷的箩筐旁,随手抓起其中一份试卷,示意左边站在最前面的进士。

    “谁来念?”

    “我来!”

    周培公自告奋勇。

    “你叫什么?”

    “荆门士子,周培公。”

    黄宗羲见其外表瘦削、表情坚毅,顿时产生了些许好感,颔首微笑道:“大声的念。”

    “是。”

    周培公确实胆大,声音洪亮。

    “举子,赵原。《治国先愚民》,圣人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故,治民如治军,当束其行,默其口~”

    念完之后,现场鸦雀无声。

    “赵原可在?”

    “大宗伯,冤枉啊。圣人说,普通民众是很愚蠢的,就像牛羊一般,我等牧民官只需拿鞭子狠狠抽打他们,驱赶他们走路即可。”

    黄宗羲冷笑:

    “《论语·泰伯》,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圣人的意思是,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可以教化百姓,一定要抓好,如果百姓已经掌握了诗、礼、乐,就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百姓一时还掌握不来,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引导他们,尽量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而让老百姓成为高尚、优雅、文明的人。”

    赵原脱口而出:“大宗伯,在下是站在朝廷的立场。”

    黄宗羲怒喝:

    “你分明是为了自己的仕途,与朝廷何干?世上的事就坏在你这些伪君子手里,一边攥改圣人的学说,一边打着朝廷的旗号。本官宣布,举子赵原乃是异端、邪魔,从名教除名。”

    赵原瘫倒在地,他想不通。

    ……

    “周培公,你再挑一张卷子。”

    “是。”

    周培公从筐子里随手抓起一张,还没念,就被标题吓的脸发白。

    《治国先决堤》??

    疯了吧。

    “念啊。

    “是。”

    周培公刚念完标题,所有人脸就白了了。

    这篇《治国先决堤》洋洋洒洒数千字,很认真的从多个方面阐述了以叛军之名义掘开黄河大堤,有计划地淹死数百万百姓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现场所有人毛骨悚然。

    一名举人结结巴巴的当众解释道:

    “大宗伯,诸位同仁,我这是一劳永逸之法,残酷是残酷了点,但肯定能保证山东河南两省的长治久安。人多地少,这是无法解决的根本矛盾啊,我也是为了朝廷着想。”

    周围人都选择离他远远的,生怕血溅自己脸上。

    ……

    黄宗羲懒得多看这个异端邪魔一眼。

    “再挑一张。”

    “是。”

    周培公弯腰捡起一张,再次瞳孔地震,但仍镇定自若地念道:

    “《治国先杀人》。”

    “伏唯圣朝以威治天下。圣人曰,小人畏威不畏德,君子畏德不畏威。盖天下君子少,而小人多,以威治~”

    念的时候,周培公暗想,妈的,真是一帮虫豸,如果指望这帮虫豸捍卫道统真就完了。

    那个人不对劲。

    这帮虫豸更加不对劲。

    突然间,他更加坚定了《治国先治吏》的想法。

    ……

    “《治国先禁海》。”

    “海外皆蛮夷,海外皆乱党,海外是万恶之源。禁海,乃是长治久安的前提,为了大清万年,朝廷应开辟一条从山海关到广州的漫长禁海带。沿海20里内,禁止任何人居住,烧出一条无人带,彻底断绝沿海士绅百姓私自下海之可能。”

    周培公念的眼皮直跳。

    姚启圣听的暗自心惊,他突然意识到一场风暴潮即将来临。顺首辅者,生。逆首辅者、死。

    黄宗羲则是心中冷笑不止,更加坚定了彻底清洗异端的决心。

    “将所有落榜生抓起来。”

    “遵命。”

    一条绳子捆住十个人的手腕,现场哭声震天。

    八旗兵才不管你这那的,甭说抓人了。如果有军令,当场屠杀一千人也不带犹豫的。

    黄宗羲厉声喝道:

    “你们当中若是有谁觉得自己冤枉,四书、十三经在此,哪本书的哪一篇里有支持你们的字句?找出来,本官给你赔礼道歉。”

    众人垂头丧气。

    黄宗羲突然心生一计。

    “朝廷该如何处置这些败坏名教清誉的异端邪魔?就由你们这些三甲进士勾选表决吧。”

    ……

    这是一次真正的匿名表决,纸条上只有两个选项。

    一,削去功名,充军流放。

    二,保留功名,终生居乡。

    姚启圣一咬牙,勾选了选项一。

    他虽然想不出朝廷有什么办法能够追溯到每个人的选择,但保险起见,还是不要自找麻烦。

    周培公犹豫了很久,最终也选择了选项一,他的想法是,这些虫豸会败坏了真正的名教弟子清名。

    逐出名教,略施惩戒,对名教是重大利好。

    圣人是对的,错的虫豸们。

    两刻钟后,黄宗羲得到了两筐匿名纸条,他没有现场公开唱票,而是宣布今日到此为止,然后扬长而去。

    名列三甲的进士们望着哭哭啼啼被推搡带走的同伴们,心中很不是滋味。

    散场时。

    姚启圣找上了周培公。

    “走,喝一杯。”

    “好。”

    俩人找了家偏僻胡同里的二荤铺,在力夫们的喧嚣声中低声交换各自想法。

    “周老弟,我敢断定这1000名落榜生必死。”

    “朝廷只说是流放,没说要杀死他们。”

    “咱们打个赌?”

    “成,但我没钱。”

    “就赌一顿酒。”

    ……

    南城,蒋府。

    黄宗羲之孙女黄秀有孕在身,日常起居被照顾的无微不至,吃穿用度由文氏亲自过问。

    蒋青云更是时常过来看望一二。

    无他,盼子!

    这几年府中妻妾生了一堆女儿,这就很尴尬了。蒋氏偌大的家业,没有儿子继承怎么能行呢?

    倒是蒋忠诚老树开花,在保定府连生仨儿子。

    文氏气恼,遂长居京城。

    “娘,你找我?”

    “云儿,娘为你挑了四个宜男之相的丫鬟,你先收用,若有喜讯再升为侍妾。”

    “可靠吗?”

    “你放心,我让吴妈到江南亲自挑选的。”

    “谢谢娘。”

    吴妈是文氏的贴身心腹,早年丧夫,精明能干,吃苦耐劳,托自己的福,她的仨儿子如今非富即贵。

    忠诚经得起考验!

    蒋青云回屋,见四位丫鬟眉锁腰直、颈细背挺,显是清清白白、知书达理的大闺女,想着左右无事,遂留下一人共进周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