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
“其实是初始参数设置过于理想,未能完全模拟实际运行中轴承预紧力的微观变化。大家看这里……”
江南抬眸指向屏幕上一条不太起眼的辅助参数曲线。
“系统默认的阻尼系数与实际机械结构存在微小偏差,放大了高频振荡,这一点最终导致数值超标。”
话音刚落,他立刻动手飞速在控制界面上输入了一连串新的指令,把几个关键参数拉出来进行微调。
江南的动作流畅又精准,仿佛现在操作的一切早就在他脑海中演练过无数遍,现在不过是把大脑中的图像照搬下来而已。
所有人举起凝神,眼睁睁看着屏幕上的曲线在经过一番不稳定的剧烈跳动后,突然开始缓缓下降,波动幅度慢慢减小,最终稳定在一个极低的水平线上……这与江南预案中展示的预测数值高度吻合!!
“成功了!”
“真的降下来了!”
“我的天……这个响应速度,比我们之前的方案快了不知多少!”
“有用的,真的有用!成了!”
实验室里瞬间爆发出一阵压不住的惊呼和赞叹。
这是困扰基地近两个月的同步误差问题,虽然目前只是模拟预测,并没有完全彻底得解决,但江南目前给出的方案已经清晰地指明了可行的方向,并且展现了惊人的潜力!
他们有信心,按照江南的预案走下去,自适应前馈补偿算法问题终将得到解决!
想到这里,众人看向江南的眼神哪还有一点刚刚的审视与怀疑,反而满是纯粹的欣赏、认可,甚至是狂热!
二十多岁的基地总负责人,史无前例的考研最高分,让清大主动张开怀抱的年轻科学家。
天之骄子,科研偶像,江南名不虚传!
“江总工,了不起!”
之前以为曾当面议论“年纪轻轻名不副实”的老专家由衷得赞道。
看得出来,他喊的这句江总工完全是真情实感。
“快进行第二个预案的验证!我迫不及待想看看那个压电陶瓷致动器的效果了!”
另一位工程师在旁边激动得催促。
以往一个问题都能困扰他们数月,他们想都不敢想,如果将来这三个预案全都验证正确,能给基地省下多少时间精力,能把整个光刻机实验进度拉快多少倍!
龙老和吴风止站在最外围,看着被一众兴奋的科研人员下意识围在中央的江南,脸上露出了欣慰又骄傲的笑容。
他们无比清晰得再一次认识到,江南的实力,从不需要靠任何外力证明。
他的大脑,就是自己最好的武器!
第二个预案是关于引入新型压电陶瓷致动器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以提升纳米级定位精确度的验证。
这个实验需要使用一台极其精密的多传感器融合定位校准仪,是国家科学院上个月刚出的产品,整个基地内只有当年曾深度参与调试的汪铎有过成功操作的经验。
为了节约时间,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验证失败,汪铎主动上前建议:“江总工,这台设备让我来操作吧,你负责讲解和监控核心数据。”
江南点了点头:“好,辛苦王组长。”
汪铎走到操作台前,深吸一口气,熟练地启动设备。
连接传感器后,按照江南的报出的数值输入控制算法。
他的操作很熟练,显然对这台机器相当了解。不过在设置一个关键参数时,他的手指在触摸屏上快速输入数值后,下意识得用指尖轻轻点了点屏幕边缘,仿佛在鼓励机器好好运作,又像是在确认输入。
远远站在众人身后,一直关注着实验进程的孟良艺霎时间如遭雷劈。
一段在脑海中沉睡多年的画面,因这熟悉的小动作骤然浮现。
“哎呀汪铎,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不要习惯性去点屏幕,有时候很容易造成操作失误的知不知道?”
“行了行了,我会控制自己的。但这种下意识的小习惯很难改啊。”
当年跟她一起在小组里并肩作战的某个队友,曾经就有这样的习惯,她还取笑过无数次,说那简直就是他的“防伪标识”。
实验室里所有人都穿着统一的防护服,汪铎脸上也没有了那顶仿佛第二张脸的礼帽。这样孟良艺反而能更清晰、更审慎地观察这位近期与江南联系颇为紧密的“调查组组长王硕”。
她知道“王硕”一直对江南颇为关注。
也知道“王硕”一直在隐秘地调查劳伦斯及顾北舟的线索。
还知道“王硕”对江南的各项提案配合度极高。
但在此之前,她一直告诉自己那是因为工作需要,是因为江南本身智谋过人,他的提案本身极具价值。
然而此刻,那个熟悉的、属于记忆中那个人的小动作像一道闪电,撕开了久久以来笼罩在她面前的薄雾,打破了她之前所有的固有认知!
行为习惯有时候比人的脸更具有无可辩驳的代表性!
孟良艺的目光死死锁定在汪铎的手上,心脏跳得快要吐出来。
她看着他流畅的操作,看着他隐在防护服下那双镇静自持的眼睛,看着他与江南之间那种无需言说的默契……越发肯定了那个看似不可能的猜想。
这位突然出现在江南周围的调查组组长,就是当年那个抛下江岚母子突然出国的,江南的生父——汪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