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个朋友因为在帮忙介绍,拉人头,所以也被带走调查了,现在都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呢。”
郭馨雅叹气。
“就连我昨天都被警方打电话询问了一下情况,让我将手上剩下的药交给他们,由他们进行统一回收。”
萧贺委婉提醒:“那说明这件事没那么简单,馨雅姐,你还是离你那个朋友远一点吧,别被牵连了。”
“我……我知道了。”郭馨雅也不是傻子,从警方的态度里,她也隐约察觉到了什么,只是心中仍旧有些惆怅,“她也是圈内人,前段时间好不容易争取到了一个角色 ,没有想到……唉。”
萧贺倒是没有那么多的感受,只是郭馨雅的话让他想起来了一件事——
结束工作回到酒店,萧贺问起柳如岚关于《默寻》的情况。
《默寻》就是萧贺之前辛辛苦苦准备,并在大导冯正洋那里试镜的剧组。
那个剧组全员恶人的冥场面,萧贺至今记忆犹新。
他完全无法想象,究竟是怎样的巨恶剧组,可以聚集那么多的“红名怪”,完全就是刑警的升职天堂,吃一口都能够升级的那种,非常离谱。
当时发现那个剧组已经被盯上, 萧贺也就没有再去管,而现在过去了这么久,萧贺又有些好奇,这个剧组现在的情况如何,这些人有没有遗憾落网。
柳如岚听萧贺提到这个剧组名字,回忆片刻才说道:“哦,好像上个月也杀青了,目前已经在后期阶段。”
“听说科明恩的大老板陈枞也投资了这部电影,现在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他们剧组没有受到影响吗?”萧贺试探性地问道。
“好像确实是受到了一些影响,但毕竟已经到了后期阶段,即使陈枞退出,也会有其他资本接手。”柳如岚耸耸肩,“毕竟冯正洋名声仍旧是在的,少了一个陈枞,也有其他资本前仆后继地上来投资,前段时间好像又从港市那边来了几个投资商,现在剧组的运行状态仍旧良好。”
况且这件事本身受到影响的是投资商,并没有直接针对《默寻》剧组,所以在不知情的外界看来,这仍旧是一个好饼。
萧贺嘴角一抽。
这怎么感觉……是在钓鱼呢?
拿《默寻》剧组这块“好饼”,继续钓大鱼……咳咳,上面人的想法,他也不好随意猜测。
不过萧贺也没忘记继续调查一下这个冯正洋。
冯正洋和他妻子的事情……现在可都还没有个定论呢!
幸好,拥有了更高级的黑客技能后,萧贺可以随心所欲地调查很多东西了——尽管他还是没有找到冯正洋相关的线索,但萧贺还是发现了另一样东西——
他得到了一条长达三分钟的录音。
“他那边说再要三瓶,这样会不会太多了一点?他的经纪人已经开始怀疑了。”
“这件事不归我们管,我们只负责销售。”
“这个确定无法查出来?”
“我们是正规药厂,销售的药物都是可以进行药管检测的,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出问题。”
“可他瘦的太快了!”
“过度服用药物,确实是会出现这些症状的,但那是他自己的问题,和我们无关,或许你可以适当劝解他一下。”
“我怎么敢劝?他现在断一下反应都很大,我都怕他死了!”
“这就不是我们的事情了。”
“啧,你们利用完我就丢?这不太好吧?”
“随便你啊,你可以去自首,贩卖这类药物,你自己可以先去看看刑法。”
“我没卖!我不是帮你们——”
“可钱我们没要啊,之前的可都当做你的报酬了,你心里没数吗?”
“你——”
“好了,这次的事情差不多该结束了,最后三瓶药给你,接下来让他自己找销售渠道,如果可以的话,希望能够拉他的经纪人下水,她手上的资源关系,我们可很是喜欢呢……”
“……好,我知道了。”
一开始听到这条录音,萧贺还以为这就是一场简单的药品交易。
只是其中一个人的声音萧贺总觉得有些耳熟,加上“经纪人”这个词,萧贺立刻就敏锐地察觉到,那个买药的人,应该也是圈内人。
而他之所以会觉得耳熟,应该是之前在哪里接触过电话中的这个人,甚至听到过他的声音……是在哪里来着?
萧贺闭上眼,开始在脑中认真回忆起来。
这条录音的来源也非常有意思,是《默寻》制片人董甑的助理偷偷保存并上传到云端的一条录音。
除此之外,他的这个助理没有再保存其他的内容。
显然,对于这个助理来说,这条录音应该是特别的。
——或者说,这条录音对其他人来讲,也是特别的。
至于原因……
原因……
萧贺忽地重新睁开眼睛。
童钧辉!
这个声音好像是田衡!
也就是柳如岚的死对头经纪人!
当年童钧辉减肥暴瘦,从此一蹶不振退出娱乐圈,而柳如岚也因此接手了苏晟锡,并开始当苏晟锡的经纪人。
现在想来,童钧辉暴瘦这件事确实非常不正常!
如果没有什么药物配合,他减肥的速度怎么可能那么快?甚至后面直接失控,无法恢复正常体型……
萧贺几乎可以猜到当年的情况:童钧辉正在减肥,结果被某人推荐了一款据说非常有效果的减肥药,在他半信半疑的情况下,简单试用了几次,结果效果迅速,立竿见影,大大减轻了他正常减肥的压力和痛苦,于是他开始大量服用药物,让他在拍摄前顺利减肥。
可也是因为对这款减肥药的依赖,童钧辉逐渐上瘾,产生了严重的药物成瘾情况……甚至可能在一切危机尚没有爆发前,他还没有意识到自己被人算计了。
——其实无论是前些年,还是这些年,许多人都对药物成瘾没有那么大的概念,甚至不如对毒的警惕性高,但实际上它就是利用这样的低戒备心理,悄无声息地来到大家的身边,并且出现了严重的低龄化现象。
甚至现在的许多青少年将它当做一种潮流,将这种行为名为“OD”,即“OverdOSe(药物滥用)”。他们自行建立了一个小圈子,互相交流分享“心得”,主动追捧并衍生出其他可怕的危险行为。
可殊不知这种行为,其实已经和吸差不多了,都是非常危险、非常不可取、非常影响身心健康的行为!许多瘾君子在无法获得相关资源时,就会想办法用药物代替,而很多人也是从药物成瘾一步步沦落到吸。换句话说,它和那东西几乎没什么区别。
这两者都绝对不能踏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