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 > 第492章 借力打力、再下一城

第492章 借力打力、再下一城

    有些事,点到为止。

    刘清明这番话,既是说给周继先听,也是说给周老爷子听。

    至于最终谁更能影响到高层的决定,那就不是他所能左右的了。

    他和苏清璇在周家待了大半天。

    大部分时间,是陪着周培民和谢语晴,一起带着小勇玩耍。

    小勇对这个新组建的家庭,还有些许的顾虑,但并没有表现出太过明显的排斥。

    看得出来,周培民和谢语晴都付出了相当大的耐心。

    这个经历了苦难中的男孩,正在慢慢地适应新的环境。

    两人看得出,他并不是很排斥周培民。

    他也隐约知道,这个高大的男人,将是以后保护自己和妈妈的可靠倚仗。

    再加上周继先和龙胜男也很喜欢这个坚强的孩子。

    周家的这些人,这些温暖的善意,让小勇再一次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暖意。

    刘清明和苏清璇的到来,更是让小勇喜出望外。

    当他得知两人以后都会定居在京城,这个事实更是让他欢呼雀跃。

    这意味着,他们可以经常见面了。

    不再只是依靠书信,来维持那份来之不易的联系。

    两人离开周家的时候,天色已经擦黑。

    小勇的脸上带着几分依依不舍,但已经比过去坚强了许多。

    谢语晴向他保证,晚上会让他和刘清明叔叔通电话。

    这让小勇的情绪又高涨了起来。

    周培民站在另一边,很自然地抓住了小勇的另一只手。

    三个人,就那样站在一起,共同将刘清明和苏清璇送到了山下的车旁。

    车子缓缓启动,驶离。

    刘清明从后视镜里看着那三道身影在暮色中越变越小,直到再也看不见。

    他收回视线,对身边的妻子轻声说了一句。

    “他们现在,越来越像一家三口了。”

    苏清璇把头轻轻靠在坐椅背靠上,嗯了一声。

    车里很安静,只有发动机的轻微轰鸣。

    对于谢语晴和小勇来说,这或许是最好的归宿。

    ……

    大年初一的假期,对于奋战在防疫一线的人来说,短暂得几乎不存在。

    第二天,两人又投入了各自紧张的工作中。

    整个春节,他们真正休息的,也只有这大年初一的一天。

    刘清明作为全国防疫指挥部防治组的联络专员,工作繁杂而琐碎。

    他的职责,就是确保各个关键部门之间的信息畅通,指令能够准确无误地传达下去。

    卫生部、京城火车站、各个货运中转站,还有作为定点医院的一附院。

    他每天就在这几个地方来回奔波,手机几乎二十四小时都处于发烫的状态。

    苏清璇的央视报道团队同样没有片刻停歇。

    她们扛着摄像机,穿梭在京城的大街小巷,深入社区、医院、交通枢纽。

    用最真实的镜头,向电视机前的全国观众,展现疫情对于这座超级大都市的真实影响。

    也展现着那些防疫人员不为人知的辛勤工作。

    两人一下子又回到了各自最忙碌的状态。

    一天能见上一面,已经算是奢侈。

    有时候连打个电话问候的时间都没有。

    偶尔拨通一个,不是刘清明正在通话中,就是苏清璇正在进行现场直播,根本不方便接听。

    晚上回到家,常常是一个刚拖着疲惫的身体进门,另一个已经沉沉入睡。

    很多时候,连坐下来一起安安稳稳吃顿饭的时间都凑不上。

    但这种快节奏的生活,不光刘清明很适应,苏清璇也觉得十分习惯。

    因为在结婚之前,她就是这么过来的。

    只是,现在有了不同。

    如果她先回来,丈夫会在她睡着后,悄悄走进卧室,为她掖好被角,再轻轻带上房门。

    等她第二天早上起床,餐桌上已经摆好了温热的早餐。

    如果刘清明先回来,等她进门时,餐桌上会放着依然冒着热气的饭菜,旁边还有一张小纸条。

    上面是丈夫熟悉的字迹:“快吃饭,别饿着。”

    苏清璇会心头一暖,吃完饭,把水槽里的碗筷洗得干干净净。

    然后把洗衣机里已经洗好的衣物,一件件晾起来。

    最后,她也会给丈夫留下一张同样的小纸条,提醒他早点休息。

    第二天清晨,看到妻子留下的字条和整洁的厨房,刘清明一天的疲惫都会消散不少。

    两个人的心,都是暖暖的。

    因为他们都清楚地知道,在这个偌大的城市里,有一个人,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始终如一地牵挂着自己。

    这也许就是结婚的意义。

    在父母照顾不到的地方,有一个人,会力所能及地给予自己最朴素的关怀和温暖。

    这才是生活本身的样子。

    ……

    春节期间,阖家团圆的节日气氛,并没有能阻挡病毒的传播。

    疫情,反而愈演愈烈。

    每天公布的确诊病例数字,都在不断向上攀升。

    与之相应的,是死亡病例也开始不断增加。

    很快,这个令人心悸的数字,就突破了两位数。

    恐慌的情绪,如同病毒一样,在市民中蔓延开来。

    在这种紧张的形势下,市面上所有与防疫相关的物资,价格都开始飞涨。

    口罩、消毒液,几乎是一天一个价。

    尤其是在一个专家小组公开对一批中药的疗效进行认证之后,相关的药品价格更是一路飙升,势不可挡。

    其中,被提及次数最多的板蓝根中成药,无论是颗粒还是冲剂,一夜之间就从所有药店的货架上消失了。

    市场上,有价无市。

    许多药店门口,从凌晨就开始排起长队,但最终等来的,往往是“已售罄”的牌子。

    面对这种情况,刘清明在防治组的碰头会上,主动向组长卢东升提出了一个建议。

    “部长,我想申请一笔场外援助。”

    卢东升正被物资短缺的问题搞得焦头烂额,听到这话,他抬起头,满是血丝的眼睛里带着一丝疑惑。

    “场外援助?你能调到货?”

    刘清明点点头。

    “我以前工作的云岭乡,是省级贫困乡,这件事您应该知道吧。”

    身为清江省的老省长,卢东升当然知道云岭乡,不光知道,而且很了解。

    “云岭乡的贫困,有历史原因。但根本原因,在于乡集体长期的不作为。”

    刘清明说:“对,这是很大的一个原因。我到任之后,做了一些事情,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带领乡亲们种植中药材。”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并且,我们与清江省的云州制药厂,签订了长期的供销合同。最重要的产品,就是板蓝根的相关药物。”

    卢东升的兴趣被提了起来。

    “你是两年前出任的云岭乡长,从那个时候开始,你就想到了今天这件事?”

    刘清明摇了摇头,坦然道:“那怎么可能。云岭乡的药材种植项目,是省农科院的专家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综合评估后确定的。现在看来,也算是歪打正着吧。”

    卢东升追问:“那也只是提供了原材料吧?难道你们云岭乡,还自己建了一个制药厂不成?”

    刘清明便把自己当初力排众议,与云州制药厂签订的那份千万级大合同,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

    当听到刘清明竟然敢和一个大型国营药厂,签订一份明显不符合当时市场规律的成品回购合同时,卢东升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那是一种夹杂着震惊、不解,但更多的却是佩服的复杂情绪。

    他突然很想知道,对于这件事,林峥这位省委书记,当初是什么看法。

    刘清明老老实实地告诉他:“林书记当时严肃批评了我,认为我这是在搞市场投机,有巨大的政治风险。”

    卢东升长长地叹了口气,终于完全明白了。

    “我明白了。所以,你现在是准备向清江省申请,调用这批属于云岭乡的库存,来稳定京城的民心?”

    刘清明点头。

    “这也算是公私两便吧。”

    “于公,可以迅速稳定市场价格,安定民心,缓解指挥部的物资压力。”

    “于私呢,也能让云岭乡的乡亲们得到实惠,将积压的库存变现,实现乡财政上的收入增长。”

    他说到这里,话锋一转。

    “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项物资。其他的紧俏物资,也必须要做出处置。”

    卢东升立刻听出了他话里的深意。

    “你还是想查?”

    “对。”刘清明的回答斩钉截铁,“云州制药厂的产品,被人恶意囤积,用于恶性竞争,扰乱市场。这件事,云州公安和京城警方两边都已经开始了调查,我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

    “我希望,能够借助这次调用物资的机会,顺势进行一次专项整治行动。”

    卢东升看着眼前的年轻人,对方的思路清晰,目的明确,每一步都踩在了关键点上。

    他考虑得很有道理。

    “防疫是国策,所有相关物资都必须服务于防控大局,绝不允许任何人从中渔利,发国难财。”卢东升站起身,重重地拍了拍刘清明的肩膀。

    “我支持你。”

    刘清明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

    通过清查,如果能将奸商屯集的物资用于市场,那才是真正的目地。

    但他也很清楚,这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不管怎么样。

    有了组织的背书。

    他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