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重生1987,开局狩猎大兴安岭! > 第132章 新设备进村,加工坊动工

第132章 新设备进村,加工坊动工

    也不知道是哪个嗓门敞亮的后生吼了一嗓子,好家伙!

    整个靠山屯,刹那间就热闹起来!

    那场面,比过年时候屯子里唱大戏、赶大集还要热闹几分!

    人挤着人,脑袋挨着脑袋,都想瞅瞅那稀罕玩意儿。

    “都慢点,慢点!看好娃儿,别挤着!”

    屯子里的老村长李长山,扯着那略带沙哑的嗓子,使劲儿地喊。

    他脸上那一道道沟壑纵横的褶子,此刻笑得比田埂上盛开的野花还灿烂。

    黄老板那笔救急的钱,加上他李长山豁出老脸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皮子,

    从县里争取来的那点补贴和低息贷款,这加工坊的钱袋子,总算是给填满了!

    林东站在人群的最前头,后背挺得笔直。

    他瞅着那几辆卡车上,那些被帆布半遮半掩,却依旧能看出个大概轮廓的铁家伙,一个个闪着油光锃亮的光泽。

    这心里头啊,就像是三九寒天里揣了个滚烫的小火炉,从里到外都透着股子暖洋洋、热乎乎的劲儿。

    这可都是他揣着全村人凑起来的血汗钱,托了黄建发那条在哈尔滨都吃得开的路子,

    硬是照着他脑子里,那份旁人瞧不懂的“神仙单子”,给一件件淘换回来的宝贝疙瘩!

    搁在过去,这些玩意儿别说亲眼瞅见,就是听都没听说过!

    真空滚揉机?听听这名头,就透着股子城里人才懂的“洋气”!

    连续式烘干线?好家伙,一溜儿排开,那得多老长一截啊!

    还有那啥全自动灌装机、高温高压杀菌锅……

    甚至,还有一个能呼呼往外冒白气,把水冻成冰坨子的小冷库!

    这些以前只在画报上、电影里头才能瞅见一星半点的“稀罕物”,

    如今,就这么活生生地、带着满身的油墨香和铁锈味儿,摆在了靠山屯这片黄土地上了!

    “我的个老天爷嘞!这……这都是些啥金贵玩意儿啊?”

    一个上了岁数的老汉,吧嗒着手里的老旱烟锅,使劲儿瞪圆了那双有些昏花的眼睛,嘴巴半张着,半天都合不拢。

    “瞅瞅!瞅瞅这家伙,油光瓦亮的,看着就……就带劲儿!”

    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早就按捺不住了,一个个眼睛瞪得溜圆,忍不住伸出手,想去摸摸那冰凉又光滑的铁皮,

    又怕手上的泥土给人家蹭脏了,伸到一半又赶紧缩了回来。

    “都听说了吧?人家林东说了,有了这些铁疙瘩,往后咱们做那肉干、肉罐头,就跟那戏法似的,唰唰的,又快又好,还能卖大价钱!”

    几个消息灵通的婆娘,早就聚在一堆儿叽叽喳喳地传开了,脸上都放着光。

    村民们里三层外三层,把那几辆大卡车围了个水泄不通。

    你一言,我一语,那股子压抑不住的新鲜劲儿、好奇劲儿,

    还有那份藏在心底深处,对好日子的期盼和兴奋劲儿,全都明明白白写在了一张张朴实黝黑的脸膛上。

    “乡亲们!光伸着脖子瞅,那可不行啊!”

    林东清了清有些发干的嗓子,脸上带着笑,声音提得老高,

    “这些可都是咱们往后吃饭的家伙什,还得靠大伙儿都搭把手,小心点儿,把它们平平安安地请进咱那新盖的工坊里去!”

    “好嘞!东子,你尽管发话,让咋整就咋整!”

    “没错!林小子你有能耐,大伙儿都听你的!”

    人群里头,立马就响起了一片粗声大气的应和。

    不少汉子当场就把袖子往胳膊肘上一撸,露出了古铜色的结实膀子,摩拳擦掌的,就等林东一声令下了。

    那几天,新建的加工坊工地上,真叫一个热火朝天,人声鼎沸。

    黄建发也真够意思,特地从哈尔滨那边,派了几个戴着帆布工作帽、穿着崭新蓝色工装的技术员过来。

    这几位一看就是吃技术饭的文化人,戴着眼镜,说话斯斯文文,专门盯着这些宝贝疙瘩的安装和调试,那叫一个门儿清。

    林东呢,也没当甩手掌柜。

    自从他脑子里,那个像是住了个老把式的【基础建筑技能】,稀里糊涂升到了Lv.2之后,

    看那些弯弯绕绕的图纸啊、琢磨那些横七竖八的结构啊,就跟开了窍似的,瞅一眼,心里头就大致有了谱。

    他就像个经验老到的老工匠,时常背着手,在工地上转悠。

    话不多,但一开口,总能点到要害上。

    “老王叔,你瞅瞅,这根承重梁,得再往左边挪那么一小指头。对,就是这点儿缝隙!不然将来吃劲儿不匀,日子久了,怕是要出岔子哩!”

    “李大哥,你这水泥砂浆和得稀了点儿,水掺多了不牢靠!咱这房子是给自个儿盖的,得扎扎实实,风雨不动才行!”

    “虎子!那边那几根主筋,再去给我多绕上两道箍筋加固!那可是房子的腰眼,半点马虎都使不得!”

    他说话不紧不慢的,但条理清晰,指哪儿是哪儿,说得头头是道。

    屯子里的老少爷们以前盖房子,大多是凭着祖辈传下来的老经验,估摸着来,哪有这么精细过?

    但现在,大伙儿都打心底里服气林东这后生,他说啥,大伙儿就干啥,没有半点含糊。

    这么一来,这加工坊盖起来,愣是比原先计划的快了不止一星半点,

    而且从头到尾,压根儿就没什么返工的活儿,省心又省力。

    那几个从哈尔滨来的技术员,一开始瞅着林东年轻,心里头多少还有点“城里人下乡”的优越感,端着那么点架子。

    可没过两天,瞅着林东在工地上那副指点江山、啥都门儿清的派头,

    特别是在一次地基线路预埋的小难题上,林东三言两语,就提供了个绝妙的解决方案后,他们是彻底服了。

    “林…林先生,”

    一个年纪稍长,戴着深度近视眼镜,镜片厚得跟啤酒瓶底似的技术员,小心翼翼地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

    脸上带着几分不好意思,却又满是真心实意地冲林东竖起了大拇指,

    “您这水平,可真是……真是盖了帽儿了!我们厂里头那些工程师,我看也就您这水平了!不,说不定还没您琢磨得透彻呢!”

    “呵呵,没事儿瞎琢磨呗,熟能生巧。”

    林东谦虚地摆了摆手,心里头却在偷着乐:

    总不能跟你们说,我这脑子里头住了个几十年经验的“老师傅”吧?那不得把你们当场给吓着。

    可把房子盖好,那还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