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能的职业者运用,只是陈默给老家输送的物资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环。
很多足以造成天翻地覆改变的技术,如今在实验室都已经成型,剩下主要的考量,就是成本问题和匹配度问题。
比如,用“超级法师之手”组合魔法阵列约束的可控核聚变技术,经过了前后十三个版本的迭代,目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
唯一的麻烦是,魔法阵需要消耗法力灵晶。
等于说虽然发电原料已经不怎么花钱了,但是灵晶在蓝星,可是比黄金价值还要高的东西,关键是,这玩意完全依赖于陈默从繁星世界的输送。
这太不可控了。
东夏技术部门的案头上,意外情况预案都做了不知道几百份。
所以,技术成熟归成熟,暂时还是用不了,东夏的整体方案安排是,除非能够在蓝星东夏本土建立起灵晶孵化生产基地,否则,这就只能是一个备用技术。
而基于和上述原因类似的情况,繁星世界输送过来的大量目前还依赖于特殊材料、特殊能源、特殊环境的新技术,都成了东夏库中那看起来高端而华丽,却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投入应用的技术储备。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繁星关联技术都是这样。
比如,由【慈航】工程处领衔,动员了超过上百个实验室和研究所的【7101】项目。
这个技术的起始,源自于当年陈默在逃难过程中,惊鸿一瞥看见的那座,位于水晶之河上的虹石大桥。
一座横跨超过三公里,却不见一根桥墩和拉索的巨型拱桥。
建筑学,或者说魔法建筑学的奇迹!
从那一天开始,这个画面就一直在陈默脑中萦绕不去,他始终致力于搞清楚这个建造的原理,以至于直到瀚海领的佣兵行会开放时,设置在前列置顶的任务中,就有这么一项——【提供虹石大桥的魔法建造技术】。
有些熟悉陈默过往的人说,那是因为领主深深怀念中流击水、亦师亦友的佩文队长,总之吧,领主对那座桥的执念,领地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但在这个没有互联网检索的繁星世界,想要搞清楚一个奇观的技术来源,谈何容易,事情就这么一直耽搁了下来。
直到魔法学会的安东尼大师成为瀚海领的首席技术指导,蓝星外籍院士。
安东尼·海里克大师是搞灵能研究的,巨型建筑和超级奇观这一块,并不在他的研究领域之内,但是既然受了瀚海的嘉奖,领了勋章、荣誉和资金支持,那老头自然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给予回馈。
其中就包括向瀚海领的图书室,出借了老头收藏的大量魔法学会期刊——《奥术源流》。
瀚海领的图书室,实际上可以理解为蓝星东夏驻繁星世界资料采集所,这里长期大量收取来自繁星各地的文字材料,或者是口口相传的音视频资料,每隔一段时间向东夏输送一次。
海量的《奥术源流》中的论文,成为了东夏科研部门研究繁星魔法技术的最佳途径,而在十二年前的一份《奥术源流》中,负责拍摄记录的图书馆人员发现了关于虹石大桥的蛛丝马迹。
他们立即上报给了陈默。
在这篇来自魔法学会霜岚分会的文献中,阐述了虹石大桥的基本构造原理。
这是一套双重复合法阵,其中铭刻于大桥主体结构的核心节点之上的,被称为“安珀力场之锚”,通过灵能进行“稳定”和“联接”,将桥体的存在牢牢结合成一体,最大程度上抵消重力带来的形变和位移倾向。
就如同用积木搭起一座城堡,施加上“安珀力场之锚”后,提着城堡顶端的一块积木,就可以将这座本应散做一团的积木城堡整个拎起来。
有意思的是,魔法师们似乎早就意识到了建筑在不同温度之下的形变问题,“安珀力场之锚”使用的是柔性“联接”而非刚性“联接”。
而另一个技术,叫做“瑟尔水元素承托”法阵,也被称之为“流波之握”。
这个法阵激活之后,灵能魔法法则将均匀的施加于桥梁之下,通过从河流中丰沛的水元素环境汲取能量,从而实现一种近似于浮力一样的托举效果。
使虹石大桥没有桥墩,却能始终保持强大的支撑力。
在这篇论文中,作者特地注明,“瑟尔水元素承托”还有一个双胞胎兄弟,“瑟尔火元素承托”。
作者瑟尔法师认为,自然界的主流元素之中,水元素与火元素是基础元素中最为“灵动活跃”和“富有张力”的两种。
土元素过于“惰性”和“凝滞”,风元素则过于“分散”和“不定”!而火元素代表着极致的“膨胀”与“升腾”之力,而水元素有内在的“排挤”与“托举”特性。
使用特定法阵激活并引导这些力量,就能实现与重力的对抗。
根据魔法学会论文的惯例,理论剖析的非常清楚,却没有关于这法阵该如何构建的内容,要想应用,那就得找相关法师花钱采买。
不过既然已经找到了正主,后面的事就好办了。
陈默请安东尼大师出面牵线搭桥,在答应了老头一系列条件之后,老头用自己的某些技术,加上瀚海领提供的大量金钱,灵晶和魔法材料,最终换来了这一套双重复合法阵的构筑方法。
东夏的灵能研究院如获至宝,立刻展开了复现和分析,前后花了接近半年时间,完全吃透了这套技术,并组装出了东夏自己的复合法阵。
嗯,法阵从材料到技术都实现了完全国产化,灵晶还是得繁星提供。
这套法阵技术能用来干什么?继续河流上架桥,或者应用于海上钻井平台?
没必要啊,东夏自己的技术水平完全够用,何必搞出一个需要消耗灵晶的大桥来?
就在这项技术眼看着就要成为又一项“储备技术”的时候,参与了项目的北方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所,在一次内部研讨会上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想。
“我们是否可以把这一技术,应用到地效翼飞行器上去?”
所谓的地效翼飞行器,也可以称之为水上飞机,就是利用飞行器低高度飞行时,机翼诱导阻力减少、升阻比显著增加的特点,大幅节约飞行动力,获得更高的载荷和更大的航程。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北方双头鹰帝国在上一个红色时代的巨制,大名鼎鼎的“里海怪物”。
一架上百米长度的,需要贴着水面飞的大飞机!
而这玩意最终没能得到大规模应用,和它的定位有些尴尬不无关系,速度快,但快不过飞机,载重大,但大不过战舰;容易受气象条件影响,海浪稍微大一点就难以使用;只能贴水面飞行受限明显,一旦出事故就是重大事故……
总之,这就是红色双头鹰那个特殊时期的诸多天才发明中的一个,最终在日新月异的装备发展中,走入了死局。
现在,北方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所又想起了这个大家伙。
“此前我们的地效翼,走的都是小型化的路子,因为这种大家伙实在是太吃动力了,现在,能不能利用‘瑟尔水元素承托’作为辅助支持,动态靠科技,静态靠魔法,走出一条新路子来?”
内部几番碰撞,这一构想得到了军方的支持。
为了节约时间,军方直接安排外事部门,向双头鹰寻求购买“里海怪物”的全套资料。
对于向东夏转移技术,双头鹰始终怀着十二万分的警惕。
实在是东夏这家伙太邪门了,自己不用的技术,到了东夏手上能被用的风生水起,自己领先的装备,被东夏一琢磨,就甩下了自己一大截,包括自己完不成的大型装备,东夏也能一番维修补建,迅速形成领先蓝星的强战力。
只不过,如今的双头鹰实在是太拉胯了,被白头海雕坑的那一次,自己割肉放血元气大伤,再加上后来兄弟反目,刀兵相见,被各种打压和制裁,在多重维度上需要东夏的支持。
但即便如此,双头鹰还是心不甘情不愿。
于是,熟悉了对方的风格的东夏的谈判团队,一上来先来了一个毫无关联的建议。
“我们想要米莉亚225的图纸和技术!”
“这不可能!这是我国的镇国神器!”
“停在别国机库里,被炸的支离破碎的镇国神器?”
“……那并不是我们的错,好吧!我可以帮你们造,但是技术不能提供给你们!”
“得了吧!”负责本次沟通的东夏谈判代表无奈的摇头:“你们现在根本就没了造米莉亚的制造能力!”
“你要知道,我们国内的各个研究所都在呈报下一个年度的项目课题,这直接关联着我们的拨款,我需要搞一个大项目来支持一下!”
“对,就是要大嘛,体积大,规模大,名气大,我才能拿到更大笔的资金。”
苦口婆心的向对方解释完自己的技术发展逻辑,东夏代表再次提出新的要求:
“要不然,你把暴风雪的技术给我?”
“不不,我的老伙计,这完全不可能!”
“北风之神?”
“你在开玩笑吗?”
“那么,我带了这么多钱来,你总得给我一个看得过去的家伙吧?”
总之,在经过了若干轮臃肿的,繁杂的,令人昏昏欲睡的谈判之后,东夏终于用钱和一部分军工技术,换来了几种被认为“对东夏战略投送能力”毫无价值的技术。
其中虽然没有“里海怪物”,但是有小一号的花尾鸽。
这项技术的引入,让东夏省去了不少在大型地效翼飞行器方面的摸索时间。
对于拥有全球最先进超级计算机和顶级风洞群的东夏来说,只要有了基础模型和关键参数,逆向推导、优化设计乃至推陈出新,那都是顺理成章,一蹴而就的事儿。
就在东夏全面消化技术,快速推进地效翼实测的时候,又来了一个小小的意外,彻底颠覆了东夏在这方面的进度。
陈默和海族搭上了关系。
在前往白银之国的路上,因为娜迦一族受到了来自不明人类船队的袭击,意外找上了陈默领主正在南下的舰队。
领主大人通过一场武器表演,双方暂时化敌为友,建立起了临时的合作关系。
在这一过程中,娜迦一族安排了一小批海族随陈默的船队一起行动,其中包括娜迦一族一名年轻的潮汐术士。
那孩子名叫汐澜,拥有少见的海蓝色鳞片,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平时喜欢在海面上跟着船队逐浪,浪累了,就爬到船上歇一会。
同为年轻的小女孩,活泼开朗的汐澜,很快和蒙着眼睛倍感无聊的流霜交上了朋友,由此经常跟在领主大人身后蹭吃蹭喝。
陈默则是一如既往的,装作毫不在意的谈天说地,其实处心积虑的打听各种来自海族的内幕消息。
在这过程中,流霜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一来两个小丫头关系走的近,彼此之间什么都能聊得起来,二来流霜是真的纯粹出于好奇,问话问的毫无目的性。
上一秒俩人还在谈海族的潮汐之歌哪一句更好听,下一秒就换成了家里有几口人。
这个说起内陆的山峦和奇兽,让很少上岸的汐澜一脸向往,那个就聊起了海族之间的彼此纷争,让失去了家乡的流霜无限唏嘘。
在他们聊天的过程中,作为主陪的陈默领主,时不时不经意的插进去几句。
“我有点好奇,这么大的海洋,你们海族之间是怎么确定地盘边界的呢?”
“你们娜迦一族有多少啊,在海族里面能排第几?”
“跟谁关系好?鲛族?哦,关系最差是吧,为啥有这么大怨气啊?”
“明白了明白了,对了,我一直很好奇,大陆上的鱼人,跟你们海族到底有没有关系啊?”
几张躺椅固定在甲板上,海风裹挟着咸涩的水汽拂过面颊,聊完一段,汐澜跳入海中,一阵载浮载沉之后,又一个高高跃起,抓住船边特地为其留下的抓索翻身上船,吃点点心,喝点饮料,继续四仰八叉的休息。
然后,流霜就随意的问出了那句话。
“船开的这么快,你们怎么还能跟得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