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唐末从军行 > 第543章 罗弘信最后的努力

第543章 罗弘信最后的努力

    当幽州大军兵临城下之际,魏州城头上,罗弘信背手而立,看着远处的幽州军如蚂蚁般,搭建营寨,开挖壕沟。

    对于一些部将建议幽州军刚刚抵达,立足未稳之时,以精锐甲兵为前,全军突袭,袭战大破幽州军的建议,罗弘信是不假思索的拒绝了。

    对此,还有几个在那说怪话,意思是罗弘信是不是怕了陈从进。

    罗弘信对此只当没听见,一月前的高唐野战,在正面战场上,魏博大败,这个亏,才过了多久,这帮人就忘了,现在再出城野战,赌性实在太大了,罗弘信可是不敢赌。

    “节帅,南边有没有藩镇回话?”出言询问的是罗弘信的部将魏友全。

    罗弘信转头看了他一眼,笑道:“现在时间这么赶,消息还没传回来,急什么。”

    说到这,罗弘信又回过头,看着远方的幽州大营,开始逐渐变的完善,他缓缓的说道:“陈从进如今,实力愈发强劲,取河东,义昌,义武,如今又大举进攻魏博,其狼子野心,天下谁人不知。”

    “这年头,说别的都没什么用,就靠自己手中的兵多不多,强不强,天下人知道又有什么用。”魏友全有些不以为然的说道。

    罗弘信被噎了一下,好半晌说不出话来,他当这个节帅,实在是属于临时被人推上去的,论威望那肯定不高,现在幽州大军压境,朝廷册封的诏书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送来。

    虽说朝廷现在没什么威望,但有个诏书,多少还是能提供些合法性。

    对罗弘信而言,先前那场兵败,虽然把魏博的军事力量打的惨不忍睹,但要说好处,那还是有一些的,比如,曹泰,张南荣相继被俘。

    还有赵文弁也死了,比罗弘信资格更老一些的,也就剩一个刘彦德,不过此人也就资格老,魏博牙军并不信任他,这也是众牙兵会公推罗弘信,而绕过刘彦德的缘故。

    只是即便是这些将领折损严重,罗弘信也只是刚刚上台不久,军中将领对其并不是十分的信服。

    虽说幽州军围城在即,所有人不得不团结在罗弘信身边,但平日里说话,着实是没太过尊重罗弘信。

    罗弘信深呼一口气,耐心的解释道:“天下人都知道陈从进的野心,那么所有人都会对他不满,所以,咱们只要死守魏州,迟早有一天,各镇都会驰援,共抗陈从进。”

    魏友全听后,虽然觉得罗弘信说的有道理,但他还是觉得,这世道,总还是得靠自己,想着靠别人,不太现实。

    不过,罗弘信的话,他还是听了几分进去,没有再反驳什么。

    而在罗弘信的心中,他最期盼的援兵,就是中原的朱全忠,只有朱全忠,才有可能大举出兵,驰援魏博。

    罗弘信就这么静静的看着城下幽州军建好大营,直至黄昏,他才离开城头。

    在返回府中后,罗弘信心中不甘,于是思来想去,再次派了个使者出城,他想最后再努力一下,这次,他让陈从进开条件,只要不打,撤兵,什么条件,都可以慢慢谈。

    对此,罗弘信是左挑右选,最后选了魏博监军杨通美,作为使者,出城和陈从进谈判。

    多说一句,李克用通报天下诸镇,诛杀监军的命令,已经陆续传开,罗弘信也收到诏书了。

    罗弘信是懒的理会这份诏书,因为这个杨通美,写的一手好字,人也聪明,和罗弘信的关系也处的挺好。

    而陈从进也和罗弘信一样的选择,直接将这份诏书扔箱子里,田文灿虽然有点傻,但又不是什么坏人,再说了,这诏书就是李克用的意思,陈大帅能听李克用的话吗?

    当然,其余各镇的监军可就遭了殃,天下各镇的监军,九成九都被杀了,其实,这一招,将大唐仅有的那点制衡地方藩镇的权力,也给断了。

    从失去监军开始,各藩镇对大唐,真就得靠自觉性了,特别是对原本恭谨的藩镇而言,失去监军,就好比失去了枷锁一样。

    …………

    陈从进刚走进新设好的大帐内,外面李丰便匆匆入内,言城中罗弘信又遣了使者出城,要求见大王。

    “这罗弘信是还抱着期望啊。”陈从进笑笑,随即示意李丰,将使者带来。

    杨通美是朝廷派来的监军,如今居然沦落到给监军对象当使者的地步,不过,给魏博当监军,那是属于河朔三镇中,日子最难过的那种,应该比起幽州来,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魏博监军使杨通美,拜见郡王,祝郡王身体安康,万事如意。”

    陈从进闻言,笑呵呵的说道:“杨监军好,快请坐。”

    说到这,陈从进环视一圈,大帐新设,桌椅就一套,想让杨通美坐都没地坐。

    “李丰!椅子呢?速去把椅子拿来,跟本王这么多年了,连这点眼力见都没有!”

    杨通美心中觉得,这应该是陈郡王的下马威,不过,即便他心中是这么认为的,在面上,杨通美依然是一脸淡然之意。

    “郡王客气,下官站着也行,不妨事。”

    “来者是客,待客之道,本王还是懂的。”

    不一会,李丰匆匆入内,并搬来了一张椅子。

    待杨通美坐下,闲聊几句后,二人方才转入正题。

    杨通美沉吟片刻后,轻声问道:“郡王发大兵而围魏州,下官从城中而来,敢凭良心而言之,今魏州城中,众志成城,军中多勇武之士,郡王若欲强攻,恐非良策啊!”

    “哦,杨监军此来,是准备效仿先贤,用三寸不烂之舌,不费刀兵,而退本王十万之众?”

    陈从进这么多年了,他信奉一个道理,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在谈判桌上,也很难得到。

    杨通美笑道:“郡王说笑了,杨某岂敢自比先贤,此番前来,只是想将当前的形势,一一告知郡王!”

    (怎么老说我水,天地良心啊,没水啊,我这是大剧情套小剧情,而且是力求每场战争都不是千篇一律的那种π_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