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唐末从军行 > 第546章 秦宗权被俘

第546章 秦宗权被俘

    今日一战,仅仅是试探进攻,攻城方向,也只能东南一面,并未围三缺一,三面强攻。

    这一战,效命,义武二军,共付出了一千七百余人的伤亡,且不包含填河造成的数百民夫的伤亡。

    而试探进攻的目的,仅是陈从进想要摸摸城中城防的情况。

    曹泰指挥的这一战,可圈可点,心够狠,毫无退缩之意,而此战的结果,确实是不合陈从进的心意。

    罗弘信还是有水平的,能在短时间内稳定魏州城局势,而且魏博军即便是野战失败,但很显然,也没有认输的打算。

    在初八这一战结束后,陈从进正式下令,封锁魏州,隔绝魏州内外。

    十二月十日,天空下起细小的雪花,今年的雪比起往要下的更早一些,不过,虽然下了雪,但永济渠并不会结冰,后方的粮草运输,还是可以用水运过来。

    萧郗已经派人送来书信,询问陈从进,战事大概还要维持多长时间,最好是能在春耕前结束战事,这样不至于影响农事。

    而陈从进只是回信,战事暂无曙光,后方的民夫调用,还需维持。

    从接下来开始,战争的规模,烈度只会越来越大,陈从进打下如今这么大的基业,现在打魏博,只能算是提前预演。

    中原的朱全忠,那好家伙,穷兵黩武都不足以概括他,三天两头的打仗,那战事的比陈从进要频繁的多。

    黄巢之前就不说了,在朱全忠上任宣武后,和秦宗权是连年厮杀,打完秦宗权后,又打朱瑄兄弟,现在又调头去围攻蔡州。

    论起战争的频率,在唐末中,可以说是无人能比,人家朱全忠都可以一边打仗,还能一边顾及农事,陈从进觉得,自己肯定也可以。

    在初八打完一战后,魏州城下,居然呈现一种诡异的平静,陈从进没有再继续强攻。

    这一方面是因为器械打造的还不够,而且投石机所需的石头,还需要开采,而且魏州平原之地,想找到合适的石头也不容易。

    另一方面,临近过年,天气开始变的寒冷,硬打的话,对军中的士气伤害也挺大的,所以,陈从进决定,等过完这个年后,再强攻魏州。

    在平静下来后,陈从进本以为罗弘信肯定会找机会,再出城偷袭骚扰一番,但没想到,连续准备了十来天,一直到过年前,罗弘信依然跟一只乌龟一样,缩在城中,毫无动静。

    而就在陈从进顿兵魏州城下时,在中原的朱全忠,可能也受到陈从进大败魏博的刺激。

    这次围攻秦宗权也是发了狠,整整围攻蔡州三月之久,日夜强攻,于十二月十七日,从蔡州北门攻入。

    秦宗权欲逃出城,然而被部将申丛所捉,献俘于朱全忠,猖狂一时的秦宗权正式落幕。

    朱全忠擒拿秦宗权后,心情大好,这个折磨自己这么多年的魔头,终于是被自己给干翻了。

    于是,在嘲笑一番秦宗权后,朱全忠安排人将秦宗权送往长安,至于秦宗权的地盘,军队,则被朱全忠全面收取。

    这叫把名头送给朝廷,实利自己收下,况且,将秦宗权送到朝廷后,朱全忠也能在朝廷上涨一波名望。

    且不论后来的朱全忠是如何的残害大唐,但就目前而言,陈从进和朱全忠的名望,那确实还是有差距的。

    这世界变的越来越魔幻,朝廷上下,那是视陈从进为安禄山第二,特别是在李克用控制长安后,对幽州的观感,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连幽州设立在长安的进奏院,都被李克用派人严密监视,连出入都受到严格的限制。

    而朱全忠不同,朝廷上下居然视此人为汾阳王第二,大唐的定海神针,这简直是无话可说。

    …………

    朱全忠在夺取蔡州后,尽数收降蔡兵,在这个时候,朱全忠按剑四顾, 经过多年的残酷厮杀后,他的势力已经遍及中原。

    东都洛阳张全义,河阳李罕之已经降服自己,虽然这两人只是明面上顺服自己,但张全义还算不错,每年都送来大量的钱粮支撑自己。

    而李罕之此人,桀骜不驯,朱全忠对其私自出兵昭义一事,心中有所不满,不过,在明面上,朱全忠还是给李罕之下了份嘉奖令,对其出兵驰援昭义一事,给予鼓励。

    就目前而言,朱全忠眼前的对手就剩下了朱瑄两兄弟,在濮州一战打的朱瑄仅以身免后,朱瑄趁朱全忠回师围攻蔡州之际,又拉起了数万大军。(中原人口稠密,朱瑄所聚集的兵力一部分是各地的州兵,一部分是强征的丁壮,注,这是历史资料所提供的。)

    朱全忠此时有些犹豫,在用兵方向上,朱全忠不知是继续进攻朱瑄两兄弟,还是去驰援魏博。

    他已经收到罗弘信的求援信,在信中,罗弘信极为卑微,甚至言愿意臣服宣武,只求朱全忠能出兵驰援,击退陈从进的幽州军。

    如今的朱全忠,心腹谋臣已经换成了李振,面对朱温的犹豫,李振谏言:“郡王,魏州天下名称,城高池深,陈从进虽拥幽州之众,然短时之日内必不能拔魏州。

    纵使其侥幸得手,魏博之民素来自制,岂肯甘心受陈从进所辖,陈从进若据魏博,犹鱼游沸鼎,牛入泥塘,徒自困耳。”

    朱全忠回道:“陈从进据有河北,又取河东之地,实力强劲,若不早制,恐受其害!”

    李振摇摇头,道:“郡王勿疑,如今朱瑄朱瑄兄弟,因濮州一战,怀恨已久,今其厉兵秣马,正图复起,若不乘其羽翼未丰而击之,待其势成,则必为心腹之患。

    而陈从进,今据十万之众,合围魏州,我大军若尽数北上,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况陈从进兵败,尚可退回幽州,郡王便是胜了,也必然是损失惨重,而届时朱瑄,朱瑾二人,必然趁机来攻。”

    朱全忠沉吟良久,最终还是决定听从李振的建议,先攻朱瑄,他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决策,是对,还是错,但就当下局势而言,这个决策,是自己最优的选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