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幽光流转,映照着真定城头那面残破却倔强的龙旗,也映照着奉天殿内耿炳文那张失魂落魄、如丧考妣的绝望脸庞。
燕军铁骑携滹沱河大胜之威,裹挟着缴获的如山辎重和垂头丧气的俘虏,从容北返,留下真定孤城在硝烟与血腥中喘息。
冰冷的金属音,如同命运无情的判笔,继续勾勒着建文朝廷的仓惶应对:
【滹沱河惨败,十三万大军折戟沉沙!】
【噩耗传至南京,朝野震动!】
【建文帝朱允炆,惊怒交加!】
【太常寺卿黄子澄,力荐——】
【“曹国公李景隆,名将之后(李文忠之子),通晓兵略,仪表堂堂,深孚众望!”】
【“当拜其为大将军,代耿炳文,统御三军,再伐燕逆!”】
【建文帝深以为然!】
【遂下诏——】
【“削耿炳文大将军职!押解回京,听候发落!”】
【“拜曹国公李景隆为征虏大将军!赐通天犀带,授斧钺,专征伐!”】
【“尽起天下兵马五十万(号百万),直捣北平!犁庭扫穴!”】
【同时,为牵制燕军!】
【令辽东江阴侯吴高、都督杨文等,统率辽东兵马,围攻永平(今河北昌黎西北)!】
【断燕军后路!迫其首尾不能相顾!】
画面浮现:
南京城,庄严肃穆的拜将台。
年轻的李景隆身着御赐的华丽铠甲,腰悬通天犀带,神情肃穆(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亢奋),从建文帝手中接过象征专征大权的斧钺。
台下,新集结的军队盔明甲亮,旌旗蔽日,声势浩大!
与此同时,辽东方向,一支打着“江阴侯吴”字旗号的军队,正拔营南下,兵锋直指永平!
--
“呼……”
一声压抑到极致、如同濒死之人终于缓过气的长吁,骤然从勋贵席角落响起!
是耿炳文!
当听到“削耿炳文大将军职!押解回京!”这几个字时,耿炳文那颗悬在万丈深渊之上的心,终于轰然落地!
巨大的劫后余生感如同决堤的洪水,瞬间冲垮了他紧绷到极限的神经!
他再也支撑不住,整个人如同被抽掉了所有骨头,彻底瘫软在座位上,连手指都懒得动一下。
“走了……终于……走了……”
“这个烫手的山芋……终于扔出去了……”
“李景隆……曹国公……你年轻有为……你……自求多福吧……”
耿炳文心中只剩下无尽的庆幸和一种近乎虚脱的疲惫。
至于“押解回京,听候发落”?他此刻竟觉得……那简直是天大的恩赐!至少比留在真定,继续在朱元璋父子的夹缝中求生,要安全一万倍!一股死里逃生的得意感,甚至冲淡了滹沱河惨败的耻辱。
然而!
与耿炳文的如释重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勋贵席上另外两张瞬间惨白的脸!
其一:江阴侯吴良!
这位开国元勋、第一代江阴侯,此刻如同被毒蝎蛰中,猛地从座位上弹起!又惊又怒地瞪着天幕上那“江阴侯吴高”的旗号!
他的儿子!他的继承人!竟被建文朝廷派去攻打永平?!从辽东出兵,捅燕王朱棣的后背?!
一股冰冷的恐惧瞬间攫住了吴良的心脏!
他猛地扭头看向御阶之上——朱元璋那双此刻正因朱棣大胜而闪烁着狂喜光芒、却又深不可测的龙目!一股寒气从尾椎骨直冲天灵盖!
“高儿……你……你这个孽障!!”
“辽东天高皇帝远,你……你掺和什么浑水啊?!”
“那是燕王!是陛下的亲儿子!”
“你……你去打他的永平?!”
“你这不是立功!你这是找死!!”
“更是……更是要把我吴家满门……往火坑里推啊!!”
吴良浑身抑制不住地颤抖起来,冷汗瞬间浸透了内衫!
作为跟随朱元璋起兵的老臣,他太清楚这位洪武大帝对“背叛”(尤其是对他儿子的背叛)是何等的刻骨铭心和睚眦必报!
虽然未来是建文帝的旨意,但朱元璋会管这些吗?他只会看到——你吴良的儿子,带兵去打他儿子朱棣了!这就是站队!这就是背叛!
巨大的恐惧让吴良几乎窒息!什么功名利禄,什么侯爵传承,此刻都化作了浮云!
他只求一件事——儿子吴高千万别打赢!千万别伤着燕王!
最好……一触即溃!赶紧滚回辽东去!
他此刻已经根本不在意自己什么时候死了,只求自己那个蠢儿子别给整个吴家惹下灭门之祸!
其二:曹国公李文忠!
这位战功赫赫、位极人臣的当朝国公,此刻脸色同样难看至极!
他看着天幕上儿子李景隆那意气风发、接过斧钺的身影,心中没有半分骄傲,只有沉甸甸的忧虑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恐慌!
“景隆……我的儿……”
“你……你怎么就接了这个烫手山芋?!”
“五十万大军?征虏大将军?!”
“这……这是荣耀?这是催命符啊!!”
李文忠心中翻江倒海!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这个长子的斤两!
李景隆,自幼锦衣玉食,聪颖有余,也读过些兵书,更兼仪表堂堂,善于交际,在勋贵子弟中颇有“儒将”之名。
然而,真正的沙场磨砺?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决断和狠辣?他……远远不够!
“废物……”
一个极其微弱、甚至带着巨大负罪感的念头,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浮现在这位父亲的心头:
“景隆……你最好……真是个废物!”
“最好……你学的那点兵书韬略,都是纸上谈兵!”
“最好……你连朱棣的边都摸不着!”
“最好……你带着那五十万大军,一触即溃,望风而逃!!”
“败了……顶多损兵折将,丢官罢爵……”
“可……可若是你……”
李文忠的目光下意识地、带着一丝恐惧,扫过殿中那个沉默如山、身姿挺拔的燕王朱棣。
“若是你……真伤了燕王……”
“或是……或是站错了队,死心塌地跟着建文与燕王为敌……”
“那我曹国公府……日后……还有活路吗?!”
巨大的恐惧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李文忠!
他仿佛看到,无论靖难成败,只要儿子李景隆坚定地站在建文一边,成了燕王的死敌,那么曹国公府未来的命运……必将一片灰暗!
然而!
就在这绝望的恐慌之中,一个极其隐秘、甚至有些大胆的念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流星,骤然闪过李文忠的脑海!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朱棣。
看着那张年轻、坚毅、此刻因天幕战报而更显沉凝的面孔。
再想想……
“景隆……从小……似乎和这位四叔……关系不错?”
“景隆年少时,还曾随朱棣同在北平徐天德军中历练过一段时间?”
“虽无师兄弟之名,却也有些情分……”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便如同野火燎原,瞬间点燃了李文忠心中那死寂的灰烬!
“如果……”
“如果景隆……不是去伐燕……”
“而是……”
“率领这五十万大军……”
“临阵倒戈!!”
“与燕王……合兵一处!!”
“高举‘清君侧’大旗!!”
“共襄靖难盛举!!”
“那……那会如何?!”
这个念头太过疯狂!太过大胆!让李文忠自己都惊出了一身冷汗!但他心脏却不受控制地剧烈跳动起来!
“舅舅……”他在心中无声地呼唤着那个至高无上的称谓(李文忠是朱元璋外甥),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炽热的光芒!
“若景隆能助四弟靖难成功……”
“那……我曹国公府……”
“岂非……从龙首功?!!”
“未来……何止是‘高看一眼’?!”
“泼天的富贵!万世的恩宠!!”
“皆在……此一搏啊!!!”
巨大的诱惑与巨大的风险交织!让李文忠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此刻竟心潮澎湃,难以自持!
他死死盯着天幕上儿子李景隆的身影,又看看朱棣,再看看御座上的朱元璋,眼神复杂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