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前一天,大志一家回来过年,下午刚到家,就过来看彩云。
赵红艳一见面,话没说两句,就问:“还能弄到纯芝麻油吗?”
“您放心,我都准备好了,跟上次差不多。”
赵红艳使劲拍了一下彩云:“我就知道你行,来之前我都答应部长夫人了。”
大志道:“一路上,她就不停地叨叨,担心落实不了回去没法交代,这下放心了吧?”
“你们什么时候回去?”
“年初三就走。”
“为什么这么急?”
“按规定,探父母是四年一次,这次回来是部长特批的,我们也要注意一点影响,你说是不是?”
“您说得对,到时候让玉强送你们上火车。”
“谢谢!还是你想得周到,大志,去把照相机拿来,给我和彩云照张相。”
“好来!”
玉军这几天病情有所好转,他提着猪食桶,带着大志的两个孩子去猪圈,让他们俩喂猪,两个孩子特开心。
大志拿来相机,给赵红艳和彩云照完后,又给彩云照了一张全家合影,有翠跑到大志跟前:“叔,能给我和两个孩子照一张吗?”
“没问题。”
有翠坐在板凳上,抱着两个孩子,母子三人来了个合影。
晚上,彩云一夜未眠。她知道,大志是一个军区卫生部的副处长,赵红艳是一名地方医院的护士,玉军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治病,在这方面,大志夫妇应该能帮忙,但不知道如何开口,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帮忙?
第二天是除夕,彩云想直接过去和大志夫妇谈此事,但又觉得不合适,不去又坐立不安,左右为难。
她突然想到,可以拿一瓶纯芝麻油过去,就说过年了,让他们尝一尝,对,就这么办。
赵红艳打开油瓶的橡皮塞子,满屋充满了香味,她笑得很开心。
彩云灵机一动,把赵红艳拉到后院,说了玉军的情况和她的想法,赵红艳很爽快:“我早就跟你说过,有什么难处跟我说,只要我能帮上忙一定帮。”
“谢谢嫂子,给你添麻烦了。”
“不用客气,不过,这事我还要跟大志商量一下。”
“那当然,我听您的信。”
彩云回到家不到一刻钟,大志夫妇就过来找彩云,赵红艳拉着彩云的手说:“妹子,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和大志商量好了,让玉军跟我们一起去燕北,治病的事就交给我们了,你就放心吧。”
彩云连忙给赵红艳和大志作揖:“谢谢!谢谢!你们可算救了我,救了玉军!”
彩云赶紧做准备,把玉军的衣服洗了洗,补了补,玉军把高中的数理化课本都找齐,准备带着再系统的复习一下。
年初三,玉强挑着备好的东西,送大志一家和玉军,踏上了北上的火车。
回到燕北,赵红艳第一件事就是把带回来的东西,送一部分给部长夫人,然后才给玉军安排住处。她找了一个行军床,让玉军和他们的两个孩子住在一起。
春节后,大志就带着玉军找到一位部队医院的王主任,他是这方面的专家,诊断为风湿热,要求按照他的处方服药,每周复查一次。
几天后,玉军对部队周边的环境都比较熟悉了,赵红艳就让他去买菜。买完菜回来,就把菜价、数量告诉赵红艳,把剩余的钱全部交给她。
一次,赵红艳让他搞卫生时,把床底下也清理一下,结果发现床底下有五块钱。赵红艳回来,他第一时间交给了她。
赵红艳很高兴,拍了拍玉军道:“你是个诚实的孩子,我就喜欢这样的人,这是家里的钥匙,给你一把。”
玉军这时才明白,赵红艳一直在考察他。
一天,部长夫人过来串门,见赵红艳家的煤气罐擦得那么干净,感到十分惊讶,说他们家请有专门的保姆都没有做到这样,称赞她真是一个干净讲究的人。
赵红艳得到部长夫人的夸奖感到很高兴,她知道这活是玉军干的,打心里喜欢他这种忠厚、纯朴、踏实、勤奋的秉性。
每到周六晚,大志都要带玉军去王主任家看病。根据治疗效果,不断调整药方,经过近两个月的治疗,基本治愈。但王主任要求,继续服药一个月,巩固疗效。
王主任对大志说:“他这病最好不要再干农活了,否则容易复发,预后不好。”
玉军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告诉母亲的治疗情况,把大志叔给照的几张照片也邮回去了。彩云得知后,心中甚喜,觉得这条路走对了,玉军有希望了。
大志考虑到医院王主任的建议,跟妻子商量,准备让玉军学医,将来回农村当个赤脚医生,这样可以防止疾病的复发,赵红艳非常支持。
没多久,玉军的病痊愈,被大志安排到河北一个部队卫训队学习,卫训队实际上就是卫生员培训班。
这个培训班除了玉军,全部都是部队的战士,只有他一人,虽然身着军装,但没有领章帽徽,学员们私下都称他是土八路。
学习的教材就是《部队卫生员教材》,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人体解剖、医疗技术基本知识、救护和常见病、常用药的基本知识。
一天晚上,在操场放电影《春苗》,这是一部反映赤脚医生生活的故事片。玉军看了,很受感动,暗暗下决心,学成后回家,当一名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的赤脚医生。
每天早晨出操后,他就在操场上漫步,听着大喇叭里播送的《春苗》插曲《春苗出土迎朝阳》——
翠竹青青哟披霞光,
春苗出土哟迎朝阳,
……
赤脚医生哟心向红太阳,
心向红太阳。
玉军每次听完这首插曲,都感到心潮澎湃,他想象着自己背着药箱,走家串户,送医送药上门服务的情景。
突然有一天,卫训队的队长通知他,军区卫生部的李处长,让他带上全部东西,明天早上回燕北。
玉军得此消息,感到一头雾水,不知道大志叔为什么让他回去?是部队的卫训队不让地方人员参加,还是家里出了什么情况,让他回去?
他一夜未眠,感到凶多吉少。回燕北的途中,心里一直忐忑不安,直到见到大志叔,才让他的心一下子转入另一个极端。
大志告诉玉军:“我们从燕北给你办了入伍手续,军装已领来,一切都已办妥,明天就去报到。”
赵红艳补充说:“部队就是驻在山西的一个野战医院,明天正好有车过去,你叔已经和司机说好了,让他把你送到医院。”
玉军激动得半天说不出话,大志看着笑了:“玉军,你傻啦?说话呀!”
“我不知道说什么,我一定好好干,决不辜负您们的期望!”
“是个好小伙子,我喜欢,军装给你领的最小号的,过来试试。”
大志和红艳俩人一起帮玉军把领章和帽徽都佩戴上,红艳和大志说:“这军装就是抬人,小伙子显得很精神,就是个子矮一点瘦一些,才十八,还会长。”
玉军道:“我今年已十九了。”
红艳道:“那是虚岁,城里和部队都说周岁。”
赵红艳和玉军一起,清点了领来的一套新兵物品,除了军装和领章帽徽,还有绒衣、帽子、鞋子、袜子、腰带、背包带、被子、褥子、床单、挎包、军用水壶、茶缸等。
一九七六年六月十六日,对于玉军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他穿上军装,带上新兵发的物品和他心爱的高中数理化课本,乘坐部队的解放牌卡车,来到位于山西省一个地级市的解放军第一××野战医院。报到后,被分配到医院机关炊事班工作,从这一天开始,他正式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一名军人。
七六年征兵的入伍时间是三月一日,玉军走的是“后门兵”,虽然是刚办的入伍手续,但入伍时间与正规征兵入伍时间完全一致。
玉军没有经过新兵连训练,直接分配工作。
当天晚上,开饭号响起时,玉军和大家一起来到伙房排队打饭,这是玉军到这里吃的第一顿饭。当轮到他打饭时,他不解地问了一声炊事员:“部队哪来这么多鱼子?”
炊事员和听到的人都笑了,大家告诉他:“这不是鱼子,这是小米饭。”玉军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因为他从没见过小米。
第二天中午,伙房吃“钢丝面”,这是玉米面做成的面条,玉军也是第一次吃,结果吃的有点多,胀得肚子难受,晚上也没吃。
班长安排玉军负责烧火、洗碗、洗菜和食堂卫生,玉军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点火,然后搞卫生,洗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