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 第433章 归乡2

第433章 归乡2

    声音在一众衙役耳中听来实在稚嫩,可在那些狂奔而来的孩童听来却是极郑重。

    那些个孩童纷纷停住,郑重其事地拱手,对着陈砚深深行一礼,朗声道:“学生拜见三元公!”

    瞧着这一个个小小的身影,陈砚觉得好笑之余,又仿若看到当初求学时的自己,当即问道:“你等怎的独自跑过来了?”

    领头那两十来岁的孩童便道:“我们在村口等三元公一天了,看到三元公的仪仗回来,特意前来相迎。”

    “族长与族人都盼望三元公回来。”

    两人正经应答完,陈砚就道:“不可让大家久等了,我等快些回去吧。”

    原本还乖乖站着的孩童一听此话,顿时乱了队伍,纷纷往陈砚身边挤。

    陈砚一手牵着一个四五岁的幼童,被一众孩童如众星捧月般往前走。

    跟在后面的陈老虎一把托起一个六七岁的孩童坐到肩膀上,还一手抱一个,大跨步跟上陈砚。

    刘子吟与胡德运等人也被孩童们簇拥着往前,陶都瞧着这些个穿着长衫的幼童,仿若县试时的陈砚与周既白,不由心情大好。

    刘子吟缓缓踱步跟上,偶尔咳嗽两声,就被身旁的孩童一本正经地提醒:“娘说了,不好好穿衣服就会受寒,你定是不听话了才生病,往后要乖。”

    刘子吟忍俊不禁道:“是。”

    那小孩见他听进去了,更觉自己要负担起教导刘子吟的重担,当即将双手背在身后,学着夫子那般对刘子吟“谆谆教诲”。

    前方的陈砚耳边则更吵闹,这个问:“三元公是很大的官了吗?爹说三元公在当大官。”

    那个问:“京城是不是有许多好吃的?”

    还有问道:“你在外会不会想我们?”

    稚嫩的声音七嘴八舌,并不让人厌烦,反倒让陈砚的胸口被什么塞满了。

    陈砚边走边应着话,不知不觉离村口越来越近。

    村人点燃炮竹,“噼里啪啦”的声音边彻底压过了孩童们的问话。

    阵阵青烟飘荡到上方,在“状元及第”牌坊上跳了一段优美的舞后随风远游而去。

    陈得寿领着卢氏与柳氏迫不及待迎上来。

    瞧见三人,陈砚压下心头涌动的情绪,笑着喊道:“阿奶,爹,娘,阿砚回来了。”

    陈得寿眼眶泛红地连连点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卢氏和柳氏可就没陈得寿那般内敛,两人直接一左一右围住陈砚,将陈砚上下左右前后都看了个遍。

    柳氏哽咽道:“阿砚又瘦了。”

    卢氏语气颇为不满:“当了大官不该日日大鱼大肉吗?咱瞧着那戏文里的官都肥头大的,怎的你当个官比读书时还瘦?”

    耳边听着二人的絮叨,陈砚一颗心却无比的安定,他笑道:“我抽条呐,等不长个了人就横着长了。”

    “那也不能这么瘦。”卢氏摸着陈砚的手腕道:“你指定是在外吃了不少苦。”

    听闻此话,陈砚心头涌起一股酸气。

    柳氏更是心疼得直抹眼泪。

    一旁的陈得寿制止道:“阿砚回来了,咱该高兴,哭什么?”

    柳氏带着哭腔道:“别人光看我儿风光,却不知我儿在外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你这个当爹的不心疼,我这个当娘的心疼。”

    陈砚反手握着他娘的手,想要宽慰几句,喉咙紧得厉害,他便将话咽了回去。

    卢氏也背过身去,偷偷抹了把泪,就对儿媳道:“大伙儿都来接阿砚,咱不能跌了份儿,回去咱再给他补补。”

    柳氏渐渐止住哭声,瞧着四周又是官府的人,又是族人,她不好意思道:“瞧瞧娘,给我儿丢人了。”

    陈砚平复情绪,笑道:“娘这是慈母之心,旁人该称赞才是。”

    被如此一夸,柳氏高兴得笑出声。

    陈砚一扭头,就见卢氏背过身抹了把眼泪,他道:“阿奶,我这一路吃了一肚子油水,就念着您煮的糙米粥。”

    卢氏一听也顾不得抹眼泪,当即道:“这还不容易,一会儿阿奶就给你煮去!”

    一想到乖孙想喝粥,卢氏浑身上下全是劲儿,恨不能立刻就走,哪里还顾得上抹眼泪。

    见过自己家人,陈砚便走到等在后面的族长等人,拱手行了个晚辈礼。

    族长等人哪里敢受,纷纷避开。

    “陈氏族长陈秉言,领陈氏一族男女老少,恭迎陈大人归乡!”

    族长恭敬道。

    陈砚笑道:“族长莫要生分了,还唤我阿砚就是。”

    族长与族老等听到陈砚此话,心中感动不已。

    官府早派人来知会过了,阿砚如今可是三品大官了。

    一瞧见这身官服,族中人就颇为局促,万万不敢如以前那般以长者自居。

    可陈砚当了大官,在他们面前还是如此谦逊,丝毫没有官架子,这让他们如何能不感动。

    族长是个人精,自是知道再客气下去,反倒与陈砚没了族人间的亲热,就笑道:“阿砚既如此说了,那我们就照办。你这一路奔波,肯定还饿着肚子,族里席面早备好了,前去用饭吧?”

    族老们也是笑容满面,跟在一旁附和。

    族人等了一整日,陈砚自是不会扫兴,当即便在族长与族人们的簇拥下,缓步往村子里走去。

    距离上次回家还不足两年,村子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村口的大槐树前,立着二柱一间一楼式的牌坊,面阔三丈,坊高两丈六尺,两中柱间距一丈五尺,上书“状元及第”四字,右下角为“永安书”三个字。

    牌坊前方,每个柱石前方立一雄狮,仿若要镇守整个陈家湾。

    单单是“状元及第”就已是气派非凡,再加之天子手书更是让整个陈家湾荣耀无比。

    族人往这牌坊下走过,不自觉就会挺直脊背。

    陈砚站在牌坊下,仰头看去,便觉此牌坊极具气势,仿佛要将附近的村子尽数压下。

    再往里走,牌坊后立有一块巨石,最左侧是“三元公”三个龙飞凤舞的大字,紧随三个大字后的,是陈砚连中三元、任翰林院编撰、任松奉同知后平复宁王叛乱等种种事迹。

    整块巨石只雕刻了不足两成,剩余一片空白,显然是等待后续继续雕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