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成的父亲那一辈,最早的时候是住在城西区郊区外的一个乡里,算是城乡结合的一个地方。
这也是为什么江成的父亲做生意发家后,在城里置办了一处院子,会让两个叔叔住到院子里来。要都是居住在城里的,除非是离的远,否则就算是亲兄弟之间也没多少愿意寄人篱下的。
不过江成的两个叔叔和两个姑姑当年跟着他父亲干活,他父亲也没亏待他们。
在原主的记忆里,外嫁的两个姑姑和姑父是在他父亲布行挣工钱。但安排的活计是轻松的,工钱也不低。
而两个叔叔,不完全是按照工钱算的。平时不发工钱,过节的时候会拿一点钱给他们用。每次到了年底会给一笔钱他们,比按工钱算高多了。
那时候城里也就是热闹一些,做生意方便,城乡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距。
现在城市居民搞口粮定量,其实也只是上一年开始搞的。五五年之前,大家还是用的第一版RMB,买东西也不需要票证什么的。
只要有钱,住在农村还是住在城里,区别不大的。而且农村还方便养鸡鸭,自己可以随便种点什么菜。
所以当年江成的父亲还在郊区的乡里建了一些青砖瓦房,两个叔叔都出了一些钱,但他父亲也资助了两个叔叔不少钱。
现在八年过去了,要是两个叔叔在城里买了房,那倒是运气好,能吃上商品粮了。
其实当年江成的父亲还跟两个叔叔商量过到底是在城里买房,还是在老家建房的问题。因为老家还有不少亲戚,就算在城里买房了,过年也要回乡探望亲戚的,最后选择了回乡建房。
当然了,这也跟好面子有关。在老家建房,多涨江家人脸面的事情。
江成要去找亲戚找自己的妹妹,现在有两个方法,第一个就是直接去老家下阳乡看看两个叔叔是不是住在那边。
另外一个办法就是找乡里的领导派人帮忙调查一下江家人现在的情况,而第一种方式明显省事。要是找不到,再找乡里的领导帮忙也是可以的。
江成看了看时间,已经快中午了。打算去饭店吃个饭,然后就去下阳乡找他妹。
出门的时候,江成带上饭盒和网兜。作为八十年后穿越过来的人,他有一点比较好,不随便浪费粮食。
但是江成去饭店又不想单调的吃一个菜,因此带上饭盒和网兜,打算点两个菜。有不错的菜点三个也无所谓,吃不完的打包回来。
在原主的记忆了,下阳乡里就有专门砍柴卖的人,不过这样多年过去了,不知道还有没有。
但是现在院子里很多邻居还都是用烧柴做饭,王婶今天就跟江成谁了,要是他早上早点起来,到前面什么路口的地方,每天都能看到卖柴的。
那些卖柴的每天早上五六点就进城了,一开始会在几个路口等人上门询问购买柴火。到了七点多,那些卖柴的就会挑着柴吆喝着卖。
南方一月份天冷,还经常下雨潮湿。卖柴的一般吆喝的口号是‘卖柴喽,好烧的干柴’。
六七月份梅雨季节,地面容易返潮。卖柴火就得吆喝着‘没潮气的柴,不冒烟’。
这些柴夫,挑一次柴进城不容易,要是上午没卖出去,下午就会降价。那时候吆喝的也不一样,会吆喝着‘谁家要柴呀,便宜的柴。’
一捆柴上百斤,如果是硬木柴,耐烧的。早上卖的好能卖一块来钱,到了中午其实就开始降价了,八毛左右也能买一捆。
要是到了下午柴火还卖不出去,那么可能就是价格卖高了,明天来卖可能也卖不了高价,六七毛钱也卖。
江成有锅有灶就是没有柴,就算自己不愿意早起,喊邻居帮个忙,看见有卖柴的喊进来买一捆就是了。
带着饭盒和网兜,江成来到了饭店。要了五两米饭,三两到饭店吃,二两米饭打包。
三两米饭刚好一个大口碗一碗满的米饭,对于江成来说,中午吃一大碗就可以吃饱了。晚上二两米饭也够了,晚上不用吃的太饱。
在饭店的窗口看了一下木板上写的菜品,一月份还没有什么蔬菜上市,只有土豆,大白菜和萝卜之类的。
不过今天有鱼和煎豆腐,江成倒是有点兴趣,不过鱼没有写价格。
“服务员,这鱼怎么卖的呀。”江成招呼着服务员询问道。
一回生二回熟,江成已经连续两天在饭店里吃饭了,加上他穿的行头,一看就知道实力不俗,身份不简单。对于江成的招呼,服务员也不管身边刚好有其他询问菜品的顾客,直接朝江成走去。
“同志,这鱼是今天早上到的,新鲜着呢。鱼是按照大小卖的,饭店里也就收取一些加工费。要不要带你去厨房看看。”服务员热情的回复着江成。
“行,那麻烦你了。”江成客气的说道,没有想到这年头饭店里的鱼是这样卖的。
只是服务员带江成去厨房看鱼,客厅里还有顾客呢。而且刚才人家明显也是在询问服务员有什么菜能点。
在饭店除了木板上写出来的菜,也是可以询问服务员店里有什么食材,能炒一些其他什么菜的。
服务员就这样把其他顾客晾在了一边,江成感觉有点那个~~怪不好意思的。但他就喜欢服务员对他这种势利眼,事情不发生在你身上,你哪里懂这个爽。
至于被晾在一边的顾客,也就是等一会的事情。敢叽叽歪歪,那今天饭店的饭肯定吃不了,还可能要揍你一顿,让你明白什么叫吃不了兜着走。
江成跟着服务员去厨房看鱼了,又鲫鱼鲤鱼和草鱼。鲫鱼个头不小,差不多在一斤到一斤半之间。
草鱼差不多有三斤左右,在这个年代不喂什么饲料的草鱼,能有三斤多就算不小了。
一条三斤多的草鱼,做好要一块五。毕竟一斤鱼肉都要三四毛钱了,也就是挣两三毛钱的加工费,饭店还要出调料和人工。
这个年代的饭店跟医院一样,是服务性质为主的行业,并不是后世那种以盈利为目标的。利润其实不高的,饭店的营业额也跟店里的工作人员无关,生意好不好,他们的工资少不了一分钱。
江成就一个人,自然不会去点什么草鱼了。要了一条比较肥一点的鲫鱼,有将近一斤半,做好要八毛钱。
然后要了一份煎豆腐,两毛钱一份,分量不少的。再要了一份炒白菜,清炒五分钱一份,加猪油渣要一毛钱。
江成付了饭票和钱就到大厅等待了,总共一块二毛钱加五两细粮票,一天简简单单就这样对付两口。
很多人一天的工钱都没有一块二毛五,在这个年代很多情侣之间下馆子,其实都是点一个菜的。
这年代一些大学生请客,如果有煎豆腐的话,三四个人就要一份煎豆腐都很正常。在这个年代大家吃菜细的很,一盘菜每个人吃多少,又能吃多少,都是算好了的。
哪里像江成这样,吃饭是一口菜一口饭的。
当然了,江成也没想到饭店除了红烧和炒鸡蛋分量不算多外,这煎豆腐和炒白菜分量会这样多。
这饭店煎豆腐,直接是煎了一块豆腐,一块豆腐有一斤。煎的时候加了一些配料,弄好后还勾芡,味道是真的香。
这炒大白菜,也是一大盘,饭店里的师傅自己提炼的猪油,再加上点猪油渣,火候也到位,爽口的很。
在这个时代,炒菜和一些菜品没那么多调味品。有些菜是真的考验厨师的水平,火候差一点那口感都不一样。
能在饭店当厨师的,哪怕是一个小饭店,水平都不会差。
很多单位的食堂师傅,就是因为水平低,才选择在食堂炒大锅菜的。在这个年代夸张食堂师傅炒菜炒的好,经常是说你这水平都能去饭店炒菜了。
不过机械配件厂的食堂厨师水平还可以,不能说有什么特色。但大众口味的菜还是弄的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