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自然。”苏录道:“等县试过了,我问问师伯州试怎么操作,这些事爹就不用担心了,专心温书就行。”
“啊,那还有院试呢,大宗师那儿总没法通关节了吧?”苏有才小声道。
“这不是好事吗?凭真本事考就完了。”苏录道。
“可是我不是没真本事吗?”苏有才扭捏道。
“……”苏录直接无言以对。“那爹想让我怎么帮你?”
苏有才红着脸道:“听淡哥儿说你辅导过的学生都开窍了,也让爹开开窍呗。”
“没问题。”苏录还以为啥事呢。“今晚就可以开始。”
“好好,不过别让你干娘知道。”苏有才讪讪道:“我这面子上挂不住。”
“没问题。”苏录笑道:“保准让爹倍有面子!”
~~
晚饭后,苏录便站起身来,朝着苏有才煞有介事拱手道:“启禀父亲大人,孩儿功课遇到了难题,还请父亲大人指点。”
“噗……”苏有才一口茶好险喷出来,咳嗽连连道:“什么难题?”
“太多了,数不胜数。”苏录又侧身相请道:“还请父亲大人移步书房,慢慢指教。”
“唉,你这孩子,上课怎么听的?”苏有才一副拿苏录没办法的表情,起身道:“走吧,谁让我是你爹呢?”
“多谢父亲大人。”苏录赶紧抢上两步,敞开屋门。
“兰兰,晚上就不能陪你玩双陆了。”苏有才又歉意地对老板娘道。
“去吧去吧,正事要紧,别光指点秋哥儿,你自己也要温书啊。”老板娘忙懂事道:“我煮上甜水了,待会给你们端过去。”
“辛苦了。”苏有才这才背着手,踱步走向书房。
正在收拾碗筷的小田田,一脸不解地望着爷仨的背影,小声问道:“苏伯伯要是能指点得了三哥哥,之前他怎么会连县试都过不了呢?”
“瞎说什么呢。”老板娘瞪她一眼。“看破不说破懂不懂,你哥在维护你伯伯的面子呢。”
“哦。”小田田恍然,心说伯伯真幸福,全家人都宠着他……
~~
一关上书房的门,苏录便笑问道:“怎么样,有面子吧?”
“你小子怎么跟演戏一样,好尬呀。”苏有才苦笑道:“下回自然一点。”
“哦哦,下次一定。”苏录敷衍两句,便正色道:“开始吧,别浪费时间了。”
“哎哎。”苏有才便乖乖坐在了下首。
“爹请上座呀。”苏录用下巴指了指冲门的位子。
“为父坐这儿就行。”苏有才却摇头道:“我得时刻提醒自己,现在是你的学生。”
“哦……”苏泰恍然大悟:“俺就说嘛,爹要是能教得了秋哥儿,早就中举人了。”
“你不说行不行,睡觉吧你!”苏有才红着脸瞪他一眼。
“俺也要念书的。”苏泰小声抗议,坐在苏录对面,拿起了兵书。
苏录便给老爹几张稿纸一套笔墨,吩咐道:“父亲便以‘过则勿惮改’为题,写一篇八股给我看看。”
“这个简单。”听是一道最简单的单句题,苏有才松了口气,便扶着脑袋构思起来。
苏录便不再管他,专心整理自己的课堂笔记。
途中老板娘进来送过一次糖水,见爷仨对头学习,不禁暗暗感慨,自己是什么样的运气,居然遇上了这么勤奋好学,善良有爱的一家人……
但等苏录忙完一段,收拾起下午的讲义,便见二哥终于撑不住睡了,老爹居然还在冥思苦想……
苏录把二哥扶上床,继续忙自己的功课。
一直到他把今天的任务都完成,苏有才方扭扭捏捏交了作业。“许久不制艺,生疏了。轻点批评……”
“当然,子不言父过。”苏录笑着接过来,这还是他第一次看父亲的八股文,心说二三十年的功力还能差到哪去?
结果——
‘过者,圣贤亦不能无;改者,愚贤皆可以勉。盖以血气之躯,未免为私意所蔽;进修之要,端在克己以复其性也……’
‘夫人禀阴阳之气,感于物则易迁;处善恶之途,惑于欲则易过。知过而惮改者,非畏其难也,私意胜而天理微也;见过而能改者,非好于异也,天理明而私意屈也……’
‘……’
洋洋八百字,苏录是硬着头皮才看完的。就这么说吧,他念了两个书院,没见过一篇这样让人难受的文章……
简直就是一头缝合怪、四不像。
苏有才忐忑地望着苏录,见他脸色很不好,便小声问道:“怎么样,还有救吗?”
“有救有救,当然有救。”苏录赶紧点点头,笑道:“父亲应该是太久没有作文生疏了,出现了几处引用错误……再就是卡在了馆阁体和古文体中间有些两头不靠了;另外对题目的理解也存在偏差,理与辞的割裂比较严重,对仗平仄还得推敲……”
“那就是一无是处喽?”苏有才苦着脸道:“实不相瞒儿子,为父都忘了文章怎么写了,这篇文章是硬憋硬挤出来的。”
“那可太好了。”苏录闻言长舒口气道:“把以前的全都忘掉,我从头教父亲制艺吧。”
“把以前的都忘掉?”苏有才还有些舍不得。
“父亲以前应该都是在闭门造车,很多理解和观念都是错的。”苏录便毫不客气地给他圈出了一百多处问题所在道:“想把这些一一改正,比重新学多费十倍功夫。”
“是吗?”苏有才看着成了马蜂窝的文章,信心跌到了谷底。
“是的。”苏录点点头,信心十足地笑道:“不信咱们就拿‘破承’为例,父亲可以保留原来的文理,按我说的方法,重新写一遍看看。”
“好。”苏有才点点头。
便听苏录条理分明道:“破题重构有三诀,一曰擒贼先擒王——抓题眼‘勿惮’,点出‘勿惮’关键在‘勇’。而非‘有过可改’之平叙!”
“二曰反话显正意——用‘非病’破滞相。正反相生,则文意跌宕!”
“三曰对仗见筋骨,两句成锋镝——前句论圣贤之过不足病,后句论庸愚之改贵在勇,形成‘上智下愚’之张力,破题即见论点!”
苏有才赶忙记下苏录说的要点,又听他接着道:
“承题亦有三诀。一曰去象存神,舍形骸取义理。原句‘血气之躯’是具象,宜删去,只取‘私意蔽’‘天理隐’之义理!”
“二曰一气贯因果。以‘私意蔽于中’——‘天理隐于内’——‘进修之本在去蔽复明’为三层递进,使承题成为破题的义理支撑。”
“三曰,四字筑金句,短句见筋骨。原句稍冗长,改四字短句层迭,两句对偶,后句点题。”苏录说着补充道:“注意平仄相间,要如古钟叩响,声声振耳!”
最后,他将自己总结出来的实操口诀,传授给父亲:
“破题要狠,擒眼立骨;承题要稳,理脉相续;
去象存神,四字为金;对仗见力,平仄生韵!”
苏有才如醍醐灌顶,感觉这辈子作文,思路都没这么清晰过,把儿子所说的要点默念一遍,立时便有了思路,提笔重做破承题曰:
‘圣贤有过非病,庸愚改之贵勇。盖私意蔽于中,天理隐于内,进修之本,在去蔽而复明!’
苏录笑道:“父亲现在比较一下这前后两版,感觉如何?”
苏有才看看自己写的第一版,再看看苏录指导下写出的第二版,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真是天壤之别啊!”苏有才不可思议地摇头叹息,半晌方颓然苦笑道:“为父落榜十二回,果然是有原因的。”
“这很正常,父亲之前都是以自学为主,没有进过书院,也没有名师指点,难免误入歧途,犯一些低级错误。”苏录笑着哄他道:
“但是父亲的悟性极高啊,你看才学了这么一会儿,就能写出这么漂亮的开头来了。”
“哈哈哈,不然怎么能生出你这么聪明的儿子呢?”苏有才挠头大笑,终于上了苏录的套道:“为父看来就是缺正确的方法呀!那就听你的,把以前的都忘掉,从头学起!”
苏有才还没意识到,他被儿子套路了……
他就是神仙,也不可能进步这么快。苏录不过是把第二版的内容掰碎了藏在口诀中。苏有才顺着口诀捋下来,自然就能拼出完整的破承题。
便会误以为自己是一点就通,所学的方法立竿见影……
其实苏录用了他上辈子卖课的技巧,先把对方的自信击碎,令其认识到自己一无是处,然后迅速帮其用新的方法重建信心。
这法子有些不地道,但卖课极好使。尤其是对苏有才这种历史包袱重,故步自封,还自尊过剩的老大难考生绝对是必须的。不让他彻底服服帖帖,教他什么都事倍功半……
反正不管怎么说,苏有才被苏录鼓起了干劲儿,又催促着儿子教他起讲的口诀。
苏录无奈道:“父亲还是一步一步来吧,先学会了破承题,再说后面的。”
“好吧。”苏有才怏怏道:“有点上头了。”
苏录便翻出自己从前的作业本,找出当初张先生给他的破题作业,让苏有才从头做起……
苏有才便信心满满地开破。结果发现只有口诀,没有苏录掰开揉碎的分析,破题又变得很不容易了……
好在现在方法有了,慢慢破,使劲破,总能破出来的。
ps.下一章还没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