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美食情报王 > 第一百五十四章 :准备上新

第一百五十四章 :准备上新

    韭菜鸡蛋虾皮的包子,算是沿海城市比较常见的搭配。

    秋天的韭菜,摘洗干净后剁碎,封上香油,锁住韭菜里的水分。

    然后就是虾皮。

    这不能直接调馅,得起锅烧油,煎一下。

    中小火,把虾皮煸黄,煸脆。

    热油激发出虾皮的鲜味,再加上那股焦香气,闻起来很有食欲。

    用密漏捞出来,稍微控控油。

    原本雪白的小虾皮,此时变得金黄。

    左右轻轻晃动的时候,香脆的虾皮与密漏网眼摩擦,传来沙沙的震动。

    无论是色泽还是这种触感。

    都可以说明,煸炒的火候,刚刚好。

    锅中的底油继续用来煎鸡蛋。

    放盐先在鸡蛋液里面调味,缓缓把蛋液倒进锅中,筷子搅动,等蛋液凝固时,就是黄黄嫩嫩的碎粒。

    所谓三鲜,就是韭菜,鸡蛋,虾皮,这简单的三样。

    都是很常见的食材,吃得就是一个踏实。

    包包子,上锅蒸。

    店里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操作。

    等熟了之后,也当了今天的员工餐。

    包子外观,是店里的正常发挥。

    手工包成的,有机器永远无法取代之处。

    这当中有厨师和顾客之间的情感链接,但陈舟在厨房里忙活的时候,可以看到外面等待排队的顾客。

    能感受到对方的期待,以及吃完包子的满足,好评+1。

    想必外面的顾客,也能看到厨房里包包子的师傅们。

    当然,包子除了手工制作带来的形状误差,光从外表上看,其实店里现在的几款馅料多少也有些区别。

    以鲜肉的作为基准,熟肉包子颜色发深略微沁油,

    素三鲜的,它带点淡淡的绿。

    包子因为发面的网状结构,本身会吃着发干。

    鲜肉包里有葱蒜水,熟肉包里有肉汤,灌汤包直接打的水。

    而素三鲜,就靠的食材本身,

    也就是韭菜锁住的水分。

    吃的时候,有点秋后韭菜自带的鲜甜和辛辣,搭配上鸡蛋醇厚的鲜香,还有虾皮的海鲜味。

    鲜,这一口感,也变得层次分明起来。

    陈舟和几名店员一块吃饭的时候,陆续收到来自员工的好评。

    小侯确实能吃,起初还保持着一定克制。

    但真的让他忍不住多吃两个。

    “老板,我昨天就发现了,咱店里伙食真好。”

    陈舟让他搭配着来,光吃韭菜可能会“烧心”,这玩意刺激肠胃。

    “还有辣椒油、醋,喜欢什么自己放。”

    社区食堂里用的调料,背后也都有一段小故事,这些可以慢慢讲给后来的员工听。

    两人对面,坐着赵仪琳。

    小师妹吃到好吃的东西,也会叽里咕噜几句。

    “这次的包子真好吃,师兄,但韭菜馅的我只能下班的时候吃。当早餐就不行了,嘻嘻,有味儿。”

    前厅工作,除了仪容仪表要整洁大方,

    当然也不好呼气时一股子韭菜、大蒜的味道。那就不太尊重顾客了。

    小师妹很敬业。

    陈舟让她拿回去几个。“爱吃的话,给你拿回去几个。”

    小师妹眨眨眼睛,笑道:“今天就不用啦,师兄。”

    陈舟摇头微笑,看来大姑娘晚上有饭辙。

    这天正好周五,社区食堂没有调休,还是正常按照周六休息。

    小师妹自己买的小电动。

    郑阿姨不用多说,步行回小区。

    新来的小侯也是靠腿的。

    陈舟好奇道:“你们家我记得不近啊,走着来的?”

    侯文点点头,“早上步行,这样不会出汗,下班我就跑着回去,绕一圈正好十公里。”

    “行,挺自律。”陈舟目送最后一位员工离开。

    心想,小伙子以前在家里蒸馒头,那百公里油耗是按馒头算的。

    倒是小侯还有做面条的手艺,虽然只是普通的鲜面条,但以后可以慢慢利用上。

    多个浇头的事。

    随后,陈舟给林女士打了个电话。

    顾客吃饱了,员工吃饱了,家里还有两口人呢。

    陈舟问起她晚上想不想吃这次新做的素三鲜包子。

    林女士给嗯~了一声。

    听语音语调,应该是挺想吃的。

    陈舟笑道:“晚上给你们娘俩包一屉。”

    林女士习惯性地问了问忙不忙,累不累。

    她首先,已经比较信任丈夫的生意了,另一方面,陈舟自己会说。老夫老妻之间有点默契在里面。

    陈舟说道:“今天生意挺好,加了这小伙子进来,也轻松不少。”

    -

    “那挺好的。”

    “行,中午休息会儿吧。”

    -

    “你也是。”

    陈舟跟老婆聊了几句,拎上摘好的一捆韭菜往家里走去。

    人手富裕了之后,第一感觉是缓解了一定的工作压力。

    尤其早高峰。

    当初就自己和郑阿姨两个人在后厨忙活的时候,那真是一会儿不拾闲。

    现在后厨多配一个人进来,无论是调馅、揉面团、擀皮、包馅、上锅蒸,各个步骤都没那么赶了。

    等到中午的时候,在不耽误卖包子的前提下,陈舟这边准备一些小吃,就变得游刃有余起来。

    可以更专心一些。

    再然后,店里的出餐效率也跟着上来了。

    社区食堂建立起一定口碑之后,生意基本能够处于饱和状态。

    店里常常是坐满的,即使是十点来钟,稍微清闲一点的时间,也只是不用排队。包出来的包子够卖,所以能停一阵。

    放到现在,队伍肉眼可见的,变短了。

    但是就餐人数是增加的,仅以好评加一来看,就有422个。

    最后,就是营业结束之后,变化反应在收入上。

    营业额也有所上涨。

    今天扫码结账的有四千五,这还不包括给麦香记食堂做的三百个包子。

    这次跟麦香记负责联络的人沟通过。

    送过去之后,他们食堂再自己蒸。

    包子价格当然是优惠下来了,但这个包子的量,陈舟也有点意外。

    当初那个负责对接的销售小伙子说,食堂周五也就三十人左右订餐。

    如果还按这个人数,那人均都十个包子了。

    也不知道是他们员工带走的人数增加,还是食堂用餐的人增加起来。

    反正都当成了买面粉的预付款。

    现在还隐隐有着陈舟从他们公司赚钱的趋势。

    接孩子,做饭,一家人享用晚餐。

    陈舟的每天日常。

    但今天有点不一样的状况。

    明天周六,林女士上班,陈桃桃上课。

    店里因为没有调休,反而是放假一天。

    “哎呀,爸爸,我们换换吧,你替我去上幼儿园。”陈桃桃恳求道。

    陈舟笑了起来:“这不行,爸爸不够岁数,上不了。”

    林女士也不同意女儿的意见。

    这次刚好好上学两天,好不容易把假期的作息调整好,哪能由她胡来:

    “你爸爸不能去幼儿园。”

    她有点被丈夫和孩子带跑偏了。

    改口道:“听话啊桃桃,你都是大班小朋友了。”

    陈桃桃得不到父母支持,只能“嗷~”一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