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果上写好陈桃桃和刘天鱼两个名字后,陈桃桃又把自己的宝贝收了起来。
放到小卧室的书桌上。
小松果,是寄托回忆的载体。
这以后可能就是陈桃桃的珍贵回忆了。
她随后跟陈舟汇报起,邀请天天来家里吃饭的进度。
“爸爸,她妈妈同意了,我们两个想等礼拜天。你还给我们做今天的松子玉米吧。”
“没问题。”
陈舟摸了摸小丫头的脑袋瓜。
五岁小朋友的约饭,光靠她们自己肯定玩不转。
林女士也给陈舟看了看自己的手机:“天天妈妈也跟我联系过了。”
这个家里面,如果陈舟和陈桃桃父女俩是负责大胆构思、提供设想的,那林女士就是那块压舱石。
有着不大不小的个头,不轻不重的分量。
但足够稳定。
当然,这样的家庭宴请事件,肯定也少不了当家主母的参与。
陈舟对老婆说道:“你回头还是拌个沙拉。”
“嗯~”
林女士也挺乐意展示自我。
而且,她觉得,丈夫就是在变着花样的想吃她做的饭菜罢了,但又不好意思直说。
你还挺含蓄的,林艺凡心想。
工作和生活的日常,让陈舟从获得传说情报后的激动和兴奋中,逐渐恢复平静。
所以,第二天,生意还是照常继续。
早上包子,中午小份菜。
这次,陈舟把松子玉米也加了进去。
这是一道甜咸适口的菜。昨天先给老婆孩子品尝过之后,娘俩的评价都很不错。
估计能算老少皆宜。
食材上,除了必备的松子和甜玉米粒两样之外,还有丰富颜色所用的黄瓜、胡萝卜。
做法,并不复杂。
松子凉油下锅,小火,等到松子微微变色,捞出备用。
黄瓜丁、玉米粒、胡萝卜丁则是先焯一下水。
沥干水分后,另起一锅,倒油,把葱花煸炒出香气,然后下入黄瓜、玉米、胡萝卜。
盐糖调味,勾芡、打明油。
出锅后,再下入炸熟的松子。
这道菜比较关键的地方在于,不能让松子玉米吃起来水唧唧的。
所以,黄瓜是先切条、去瓤,然后再切丁。
还有就是,松子的成本太高了,是如今社区食堂所有食材里面,单价最贵的。
放到小份菜平价的菜谱上,只能略加一点。
陈舟将炸过松子的油也专门利用起来,算是给松子玉米丰富了一些松子的香气。
精品单炒和小份菜的区别也在于此了。
开店经营总要做出一些取舍。
但顾客们没有什么意见。
要想在饭店里吃盘松子玉米,没几十块钱下不来,到小份菜这,不到二十块钱就有品质相当不错的三菜一汤。
最近几天小份菜的经营,也让陈舟看到了很多新客。
像是附近上班的人群。中午来这里吃个便饭。
新客变成回头客,回头次数多了就是熟客。得走个流程。
今天正好是周二,王猛也过来了,他的时间改到了中午。
王队受邀来品尝社区食堂的小份菜。
至于收到谁的邀请.
“今天松子玉米是新上的,你可以尝尝啊。”
“ok。”
王猛跟店里的服务员小姐姐回答道。
所以,他除了点今天中午自己的饭菜,还单独留了一份松子玉米。
“帮我打包。”
“你还要带走一份啊?”小师妹好奇道。
“算是吧。”王猛点了点头,只当自己是一个普通的熟客。
炒完菜之后,陈舟也跟这家伙聊了聊。
主要是问了问,后续可能把隔壁也租下来,两个店面一起经营时,还要更新食品经营许可的事情。
王猛一边吃饭,一边给陈师傅讲了讲里面的小门道。
末了,王猛把打包好的松子玉米交给了陈师傅。
餐盒唰地一声,推到了陈师傅的面前。
他眼神示意,要让陈舟心领神会一下。
陈舟当然了解这家伙的意思,他不禁吐槽道:“你这不浪费我店里的餐盒嘛!”
王猛让陈师傅小点声,随口扯开话题:
“我看了,你这是可降解的。”
陈舟笑道:“也真有你的啊,王队。”
碰巧小师妹过来,她看两人聊得热闹,表情更是极其丰富,好奇地问两人:
“你们俩在那叽里咕噜说什么呢!”
王猛笑了笑:“聊了聊生意的事情。”
“行吧。”小师妹皱着眉走开了。
等到员工餐的时候,陈舟也把那盒松子玉米给赵仪琳端了上来。
“尝尝甜吗?”
小师妹当然知道这盒松子玉米哪里来的,毕竟是她亲手帮忙打包的。
于是在几名同事的众目睽睽之下,用小勺子品尝起来。
“咸中带甜,口味适中。”小师妹评价道。
下午,则是陈舟到废品站捡漏的时间。
这个过程还挺顺利的。
至少比买那口铁锅的流程简单多了。
废品站老板是个爱看书的人,现在已经年入百万。
但他的废品站如果收到什么带字的东西,他还是会扫两眼,不会轻易当成废品。
在陈舟说到一本厨师的回忆录时,老板痛快地给他拿了出来。
“是这个吧,我翻了几页,还挺有意思。”
陈舟拿过那个老旧的笔记本,扉页写着王燊的名字。
这肯定差不了。
陈舟回道:“就是这个,笔记的主人,算我一个老前辈,被他一个亲戚小孩当废品卖了。”
“哦哦,”废品站老板不太关注这背后的故事,“那你收好吧。”
“行,”陈舟点点头,“多少钱,老板。”
“不用给钱了!”废品站老板,甚至都没打算要陈舟的钱。
他随后说道:
“收废纸根本不赚钱,现在都是二手家电,里面的电路板、重金属值个价,纸壳子就是个搭头。”
这老板还真大方,商业机密都往外说陈舟只能出于对等补偿心理,也分享给他一个松子玉米的做法。
“.里面的黄瓜也可以换成豌豆”
废品站老板已经开始忙自己的事情了,同样只是出于礼貌,才表现出倾听的样子。
陈舟简略描述完松子玉米的食谱,笑着邀请道:
“有空你来阳光城小区的社区食堂,我请客啊。”
废品站老板,这才来了兴趣。
“兄弟,你要是有什么二手的家电要卖,比如冰箱、冷柜之类的,找我。记个电话再走。”
陈舟于是还和对方互存了一下联系方式。
回去之后,陈舟查看起王燊前辈的回忆录。
人与人之间的明显区别是,关注的点不同。
陈舟就很喜欢看做菜方面的内容,他跳过王燊前辈的生平回忆,找起来厨艺知识和经验。
这时候,系统跳出来一条提示:
【翻看大师回忆录,你收获鱼香肉丝的改良做法】
这还没看到“锅之呼吸”呢,先来了意外收获。
陈舟也简单看了看王燊前辈的鱼香肉丝。
这是一道典型的川菜。
但在京海地区流行的过程中,有了演变与适应性地改进。
传统做法里,是酸甜辣咸鲜的复合鱼香口。
在本地做法里,是小荔枝口,辣味更低,偏向糖醋的变体。
食材方面。
川蜀地区笋丝获取方便,是鱼香肉丝当中的重要食材。
而北方地区,用了更常见,更容易获得的青椒丝、胡萝卜丝。
酱料方面,也有所不同。
多了甜面酱和黄豆酱的尝试。
至此,陈舟先对【大师】这一水平,有了新的理解。
除了技艺上的炉火纯青,在创新上也有独特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