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公司会议室内,总经理张建华的问题让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李国伟身上。
李国伟沉吟片刻,回答道:“张总,我认为陈秉文虽然年轻,但视野和魄力都远超同辈。
他收购屈臣氏,并非简单的资本运作或图一时虚名。
从他之前的几次接触和这次的处理方式来看,他有着很清晰的产业布局思路。”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前次去内地接手东莞那家县办饮料厂时,他就和我探讨过国内丰富的物产资源。
他特别提到了茶叶,认为内地的茶叶品质世界一流,但深加工和品牌化程度不足。
他有意利用陈记的研发能力和市场渠道,开发国内的茶叶资源,将其制成便于饮用的茶饮料,不仅面向国内市场,更希望将来能出口创汇。”
“你的判断和我基本一致。”张建华说道,“陈秉文这个年轻人,眼光长远,做事有章法。
收购屈臣氏这件事,他处理得漂亮,不仅商业上成功了,政治上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他顿了顿,对在座的众人说:“陈记开了个好头。
这证明了我们华资企业完全有能力,也有魄力去接手和经营好那些英资老牌企业。
这对于未来港岛经济的平稳过渡,意义重大。
我们要好好研究这个案例,争取推动更多有实力的华资企业参与进来。”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
张建华最后对李国伟说:“你们进口部要继续保持和陈记的密切沟通,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引导。”
“明白,张总。”李国伟郑重应下。
……
正如陈秉文预料的那样,随着那则充满情感温度的广告播出、退休老药剂师的站台以及《星岛日报》、《工商日报》等报纸转向的正面报道,收购屈臣氏引发的舆论风波迅速平息。
公众的关注点从“英资老店被收购”转移到了“华资崛起与老店新生”上,陈记的声誉不降反升。
这天,陈秉文正在伟业大厦顶层的办公室里审阅凌佩仪提交的屈臣氏渠道整合初步方案,秘书通报华润的李国伟先生来访。
陈秉文立刻起身相迎:“李经理,欢迎欢迎!”
李国伟笑着拱手:“陈生,恭喜啊!这次不仅成功拿下屈臣氏,还漂亮地化解了舆论危机,现在你可是港岛华商里公认的这个了!”
说着,他翘了翘大拇指,“收购英资百年老店,你这头带得漂亮,意义非凡!”
陈秉文笑着请李国伟到会客区坐下,谦逊道:“李经理过奖了,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主要还是和记黄埔方面有出售的意向,我们正好接盘而已。说起来,还要感谢华润举办的酒会,让我有收购屈臣氏的机会。”
两人寒暄了几句,聊了聊近期港岛的商业动态。
随后,陈秉文看似随意地将话题引到了刚刚看到的一则新闻上:“李经理,我最近注意到有报道说,可口可乐已经获准进入内地市场,在友谊商店和涉外宾馆向外国人销售?”
“是有这么回事。”李国伟点点头,“国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多赚取一些外汇。”
陈秉文看着李国伟,非常诚恳地说道:“李经理,你看,我们陈记的瓶装糖水、还有‘脉动’功能饮料,在海外市场反响都还不错。
我们的产品同样具备出口创汇的能力。”
他稍作停顿,见李国伟没有什么异样神色,反而是一副侧耳倾听的样子,便继续道:“我在想,陈记能否也参照可口可乐的这个模式,尝试在国内的一些对外宾馆、旅游景点和友谊商店进行销售?
哪怕初期只面向外宾和华侨销售,也能为国家增加外汇收入出一份力。
这对国家、对企业是双赢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李国伟听完,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认真思考起来。
过了一会儿才开口道:“陈生,你这个想法很有建设性。
可口可乐确实开了个口子,理论上其他符合标准的食品饮料也可以参照办理。
不过,这事涉及到进口许可、卫生检验、销售渠道等多个环节,不是华润能拍板的。”
他看着陈秉文:“这样吧,我回去后立刻将你的这个想法和请求,正式向公司领导和商业部、轻工业部的相关同志汇报一下。
看看上面的意见如何,再给你答复。如何?”
陈秉文心中一定,知道李国伟愿意去推动就是成功了一半,他立刻表示感谢:“太好了!那就辛苦李经理多多费心!无论成与不成,陈记都感谢你的帮助。”
“分内之事。”
李国伟摆摆手,“都是为了经济发展嘛。”
陈秉文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向李国伟提出这个请求,并非一时心血来潮。
就在年初,可口可乐公司已经通过与中粮集团合作的模式,成功进入了内地市场。
尽管在这时,可口可乐那独特的药水味和高达四毛五一瓶的售价,并不被普通内地消费者所接受和认可,销售渠道也严格局限在友谊商店、涉外宾馆等仅供外宾和华侨消费的场所。
但陈秉文很清楚,可口可乐此举的战略意图并非单纯为了销量和利润。
它的核心目的,是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市场教育和品牌认知植入。
通过在高端涉外场所的持续露出,可口可乐正在潜移默化地向能接触到它的、最具消费力和影响力的那群人,
外国人、归国华侨、以及少数有门路的内地人士,灌输一个可口可乐是现代、时髦、高端的西方饮品代表的概念。
这种“高高在上”的形象塑造,为其未来一旦政策允许外资直接投资建厂后,进行大规模市场下沉和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奠定了坚实的品牌认知基础。
到那时,它就不再是普通人喝不起的“洋玩意儿”,而是许多人心中早已耳闻、渴望尝试的“名牌货”。
陈秉文不希望陈记在这场即将到来的饮料市场变革中缺席,更不愿看到未来内地市场被几个国际巨头完全占据。
他必须为陈记的产品,提前占一个位置。
送走李国伟,陈秉文让秘书把凌佩仪请来办公室。
几分钟后,凌佩仪敲门进来。
“陈生,你找我?”
“坐,凌总监。”
陈秉文指了指对面的椅子,赞扬道,“新加坡和日本两个市场的拓展工作,你做得非常不错。
尤其是日本市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打开局面,超出我的预期。”
凌佩仪笑了笑,没有过分自谦:“是陈生你战略定得好,我们只是执行。而且,团队也很拼。”
“功劳就是功劳。”陈秉文摆摆手,微笑着说道:“正因为你表现出色,所以这次整合屈臣氏这副重担,我才决定交给你。”
说到这里,他神色认真起来:“一是相信你的能力,二是这次整合事关公司未来几年的根基。
做好它,公司副总裁的位置,就是为你准备的。”
凌佩仪目光微动,立刻表态道:“我明白,陈生。请吩咐。””
陈秉文点点头,继续说道:“整合屈臣氏的目标很明确:第一,稳定军心,确保屈臣氏原有业务不能出现大幅下滑。
第二,挖掘潜力,特别是它的蒸馏水厂和汽水生产线,要尽快优化,提升效率。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渠道融合。
要把屈臣氏这七十多家门店的网络,和我们陈记原有的门店、士多店、流动销售点等渠道有效结合起来,避免内耗,形成合力。”
凌佩仪点头,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快速记录着要点。
陈秉文继续道:“具体操作上,我有些想法,你可以参考。
对于原有员工,特别是中下层,要以稳为主,合格的就留用,表现好的同样有晋升机会。
对于管理层,要观察,有能力、愿意融入新团队的,我们欢迎;
观念陈旧或者有异心的,要果断调整。
薪酬体系可以逐步过渡,最终要和我们陈记的绩效导向看齐。”
这些思路是陈秉文融合前世的并购整合经验,旨在尽量避免企业合并过程中,常见的文化冲突和人才流失。
凌佩仪边听边点头,眼中露出思索的神色。
“另外,”陈秉文话题一转,“研发部那边,周教授牵头的新项目,电解质水,进展不错。
这东西和运动、出汗补水关系很大。
屈臣氏渠道整合顺畅后,你要提前开始规划这款产品的上市方案。
特别是如何与我们可能赞助的体育赛事,比如正在洽谈的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结合起来做营销。”
“电解质水的项目资料我看过,市场潜力很大。
我会提前跟进,安排好屈臣氏的生产线。”
凌佩仪合上笔记本,自信的说道,“至于屈臣氏这边,我一定会尽快完成整合。”
“很好。”陈秉文满意地点点头,“具体的整合方案你放手去做,遇到阻力直接找我。
另外,和记黄埔那边交接过来的一些管理层,比如徐世文徐经理,业务能力不错,心态也转变过来了,可以适当重用,让他协助你。”
“明白,我会和徐经理好好配合。”凌佩仪记下要点,起身道,“那陈生,如果没其他事,我这就去细化方案。”
“去吧。”
凌佩仪离开后,陈秉文接着又处理了几份文件。
这时,桌上的电话响了起来。
陈秉文拿起听筒,里面传来程龙爽朗又带着点神秘的声音:“陈生!
晚上有空吗?
一起吃个饭?我请了位朋友,你肯定想见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