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四合院:从天道酬勤开始 > 第211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阎埠贵麻瓜

第211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阎埠贵麻瓜

    如果只是有人反对,那也就算了。

    但让阎埠贵没想到的是,为了反对自己,反对公共食堂的开设和推行,傻柱、许大茂和贾东旭这几个死对头,竟然联合了起来,并且一起反对自己。

    关键是。

    他们几个所代表的,分别是何大清、许富贵和易中海这几个比较有分量和话语权的住户。

    除了他们之外,也包括刘海中等几人。

    唯一让阎埠贵感到庆幸和松口气的,是李红兵并没有站出来表态。

    阎埠贵之前已经专门跟李红兵沟通过,知道一些他的态度,想要让他这个时候站出来支持自己,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但只要这个时候,李红兵不站出来和傻柱他们一起反对自己和力推的公共食堂,便已经是阎埠贵能接受的结果了。

    “刚才我已经说了,我提出公共食堂的这个方案,其实也是为了多找一些原料,让大炼钢能多出来一些成果,同时解决大家因此产生的做饭和吃饭问题。

    除此之外,这公共食堂的目的,更是为了让大家能够团结一心,共进退,帮助大家实现共同富裕,一起过上好日子……”

    目光在傻柱、许大茂、贾东旭和刘光齐这些年轻一辈的身上扫过,阎埠贵先强调了一遍自己目的的正确性和无私,然后一脸大公无私的说道:

    “傻柱,许大茂,还有贾东旭你们刚才提出来的问题,我其实也考虑过了,更是和老杜他们专门商量出了一个可行的办法,你们不妨先听听,别急着否定和反对。

    你们所担心的,无非就是有人中饱私囊和账目不清的问题,我是这样想的,这公共食堂办起来,院里没工作的人,都可以加入进来,到时候轮流做饭,其余的人可以进行监督。

    至于每天的账,买菜花了多少钱,或者其他的什么开销,都会一条一条记录好,并且公布出来。

    而且……

    除了上交粮票,用于买粮买油买菜和买油这些经费,将按照各家人口数量、大人与小孩等标准进行均摊,月初预交,统一采购和支配,等月底清账,多退少补……”

    有了李红兵昨天的提醒和询问,阎埠贵这次显然是做了准备,已经把接下来公共食堂的运行机制给制定好了。

    然而。

    就在阎埠贵说完这些的时候,何大清却是第一个站出来表态道:

    “老阎,你这个想法挺好的,我也想支持你,但问题是我们家三口人,除了早上以外,我中午和晚上都没办法回来,吃饭在单位,而傻柱和雨水中午也分别在厂里和学校。

    这些情况你是知道的,不论我还是傻柱和雨水,在单位和学校吃饭,都是要用到粮票的。

    要是把粮票都交上去了,到时候我们也没法特地赶回来吃饭,这工作和生活,可就没办法继续下去,所以这接下来院里这公共食堂,我们家就不参加了。”

    何大清显然不想参加阎埠贵主张搞的公共食堂,但也没有直接得罪他的打算,所以并没有反对他的这个方案,只是表态自己家不参加,并且把不参加的理由,都当众给了出来。

    最重要的是,何大清的这些理由有理有据,并且没有说阎埠贵这个想法的半点不好,反而把原因全都归到了自己的身上。

    和刚才直接站出来反对的傻柱,何大清这个亲爹的处理方式,显然要比傻柱圆滑和有效的多。

    面对何大清的这个举动,阎埠贵感到了棘手,却是不得不看向何大清,主动陪着笑脸劝道:“老何,你们家的情况,其实我知道,而且每家都有这种情况。

    刚才我其实还没全说完,在月初交粮票的的时候,并不是每家都全部都上交,考虑到你说的情况,会专门扣除在各自单位或学校食堂吃饭需要用到的对应部分……”

    阎埠贵有些无奈。

    办公共食堂,显然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需要考虑的情况太多,更需要说服院里的每一家住户,所以他刚才并没有完全说完,只是稍作停顿的时候,被何大清给抢了先。

    尽管现在阎埠贵已经针对何大清说的问题,专门给出了解决办法,但何大清刚才的态度,已经是相当明显了,所以阎埠贵心里十分的担忧。

    还没等阎埠贵的这种担忧延续下去,何大清便“善解人意”的帮他消除这种烦恼,当即回应道:“这样太麻烦了,而且我和傻柱都是厨子,早就已经习惯了自己做饭。

    做饭这种事情,对我们而言,可以说是家常便饭,要是突然换成别人,我们还真有点不习惯,所以还是算了。”

    随着何大清又一次拒绝,阎埠贵悬着的心,终于是死了。

    继何大清之后,易中海、许富贵和刘海中他们,也是纷纷表态,并且用的都是同样的理由和借口。

    他们此时难得的“齐心协力”,并不是彼此关系有多和谐,而是跟之前的傻柱、许大茂和贾东旭他们一样,仅仅暂时利益一致罢了。

    自古以来,便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阎埠贵作为一个读过书的人,自然不可能不懂得这个道理,但他被心里的那些算计和利益给蒙蔽,出发点和立场本身就已经存在了问题。

    还有一点至关重要。

    尽管阎埠贵是院里的管院大爷,但他的威望依旧不够。

    不说别人,就何大清、易中海、许富贵和刘海中他们四个,他们早年都当过院里的管院大爷,是阎埠贵的“前辈”。

    论资历,他们可比阎埠贵老多了。

    而论工作和收入,他们随便挑一个出来,都碾压阎埠贵。

    阎埠贵根本就镇不住他们。

    “其实办公共食堂,只是一方面,我刚才说了,主要还是为了完成大炼钢的任务,支持国家建设……”

    见他们这么多人同时站出来,虽然也不是公开反对他在院里办公共食堂,阎埠贵心里不高兴,却又只能拿大炼钢这件事情,试图压一压何大清和易中海他们。

    实际上。

    他们不参加,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反对,更是对其他住户的一种劝退和阻碍。

    “老阎,支持国家大炼钢是好事,我们也支持,之前更是捐了一波,但你也不能让我们家里连一个锅都没有吧?”

    “那样的话,家还算家吗?”

    “就算再想要完成大炼钢的任务,我们也不能不管不顾,脑子一热,就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的,想到什么就是什么。”

    “就是!阎大爷,我和我爸都是厨子,要是家里连个做饭的锅和切菜的菜刀都没有,传出去得让人笑话死。”

    “老阎,你这让我们继续捐锅捐菜刀,是倡议呢,还是强制?”

    “我也想问问,还有你刚才说的这公共食堂,是不是可以自主选择参加,或者不参加?”

    “……”

    阎埠贵想要用大炼钢的国家号召来压人,可惜他面对的是何大清、易中海和许富贵之流,哪有那么容易就被带着走。

    最致命的问题,在于阎埠贵是一对多,身上自然压力倍增。

    无奈之下。

    阎埠贵只能看向一旁的杜建国,希望同为管院大爷的对方,能够出面说两句,总不能让他一个人扛下所有。

    这公共食堂的事情,也不完全是阎埠贵一个人的主意和打算,杜建国也是同意,并且参与过方案研究的。

    偏偏。

    看到何大清、易中海和许富贵他们这么多人反对,杜建国对于这件事情没有那么坚定,显然打起了退堂鼓,选择了默不作声。

    和阎埠贵比起来,杜建国选择支持阎埠贵在院里搞公共食堂,并不是为了占院里其他人的便宜,而是想要做出成绩,同时出色完成他们院的大炼钢任务,争取获得街道办的表扬嘉奖。

    这对他接下来参加厂里年底的劳模评选,是有一定助益的。

    同时。

    年底的时候,街道办也会开始评选先进四合院,要是把这两件事情同时做好,并且让街道办看到和肯定,到时候评下来了,院里的每家住户,都会有诸如几两香油和瓜子花生之类的实物奖励。

    不仅有东西拿,还能攒声望和获得街道办领导的赏识,一举多得。

    眼下见事不可为,杜建国便不准备强求。

    否则的话。

    他自己的头上,说不定就要被扣上强迫群众、搞一言堂的帽子和罪名了。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阎埠贵也不是个头铁的,自然也不会继续一意孤行,继续自讨没趣。

    奈何。

    就在不少住户被何大清和易中海他们影响,对阎埠贵提出来的这个公共食堂计划失去兴趣的时候,阎埠贵自己也选择了放弃,却是有几户人家找了过来,主动表态想要参加,让阎埠贵和杜建国把这个公共食堂办起来。

    看了两眼,阎埠贵想到他们各自的条件,就一点兴趣都没有。

    原因很简单。

    这几家的粮食定量,实在是不多,甚至太少了。

    阎埠贵想要搞这个公共食堂,并且还主动提出了建立监察机制,并不是想要从中动手脚贪污,而是打各家定量的主意,尤其是易中海、贾东旭和刘海中这些重体力劳动者的高定量。

    由于各家的参加工作人数和职业差别,每个月的粮食定量,自然是有高有低。

    阎埠贵自己家的粮食定量不算低,但也高不到哪里去,家里孩子多,胃口大,定量显然没办法让他们敞开吃,每个月还得想着法用粮票去农村换红薯回来。

    固然粮票换红薯这事,是阎埠贵抠门和精与算计,但未尝就没有这层原因在。

    要是全院的定量一均摊,到时候他们家这么多胃口大的孩子,肯定是占便宜的。

    多吃就是赚到。

    可惜易中海、许富贵和刘海中这几家定量大户,都选择了不参加,阎埠贵原本的算计,自然也只能落空。

    只不过。

    让阎埠贵没想到的,是院里会算计的人,并不止他一个。

    而且在他刚才的煽动下,显然也让一小部分家里条件比较差的住户,动了心。

    “老何、老易和老许他们都不参加,这人都少了这么多,我看这公共食堂,也没有办下去的必要,要不这事还是算了吧……”

    此时此刻。

    向来无利不起早的阎埠贵,显然已经没有了办公共食堂的兴趣,自然找起了理由推脱。

    “阎大爷,您刚才可不是这样说的。”

    “就是,您不是说了嘛,只要我们把家里的锅和菜刀捐出来,就可以搞公共食堂,解决我们吃饭的问题?”

    “为了咱们院的大炼钢任务,我愿意把家里的这些拿出来。”

    “我也一样,这个月剩下的粮食,是我们拿过来,还是阎大爷您跟我们回家看看?”

    “这公共食堂好啊,公共食堂得办!”

    “连人家农村的公社都有公共食堂,咱们要是不办一个,那传出去多没面子。”

    “阎大爷,杜大爷,我支持你们,咱们必须把这个公共食堂搞起来。”

    “……”

    在这些起了心思的几户人家上前,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刚才还主张和劝说大家搞公共食堂,参加公共食堂的阎埠贵和杜建国他们,此时已是骑虎难下了。

    这些人说的这几句词,全是他们刚才他们说的。

    而且刚才为了不落人话柄,阎埠贵还说了,这公共食堂得办,参加与否全看自愿。

    如今何大清、易中海和许富贵他们不参加,却有另外的住户报名,如果就这样把他们拒之门外,不办这个公共食堂了,到时候他作为管院大爷的威信,就彻底没了。

    “老阎啊,老杜,你们还愣着干什么?还不赶紧把这个公共食堂搞起来,真要是搞得有声有色的话,后面我看看情况,或许也就加入咱们院的公共食堂了,不过现在还不行。”

    这时开口的不是别人,而是几个月前刚被街道办王主任罢免管院大爷位置的刘海中。

    刘海中跟阎埠贵和杜建国,并没有什么过节,只是之前在“管理”四合院的合作上,并不算和谐与齐心。

    特别是他们两个跟李红兵走得近,而之前刘海中在被王主任罢免的前一天晚上,曾经找李红兵认错,想要让他出面帮自己求情,不过李红兵没答应,第二天他就被罢免了。

    要说报复李红兵,刘海中自然是不敢的,但心里面难免会有几分怨念,连带着对阎埠贵和杜建国,也看不顺眼了起来。

    丢了管院大爷的位置,有机会的情况下,刘海中心里自然乐意看到剩下的阎埠贵和杜建国,也跟着倒霉。

    自己爬不上去,就盼着让他们跌下来,这样刘海中心里就平衡了。

    现在各种票证,很多物资不好买,但他工资高,手里头有钱,日子过得就是比院里的大部分人滋润,自然没必要跟他们搅和在一起。

    加入公共食堂,对刘海中来说,没有什么实际好处,但别人未必。

    刘海中只是缺了点政治智慧和政治敏感度,并不是个脑子彻底不会转弯的人。

    这次阎埠贵和杜建国要搞公共食堂,刘海中虽然不确定他们的全部想法,但推己及人,再加上他对阎埠贵的了解,也看出了其中一部分的算计。

    争取表现这些就不用说了,阎埠贵可是个唯利是图的人,要是没点好处可图的话,很难看到他这么积极和殷勤。

    这样的分析下,刘海中也想通了些关键的地方,并且在这个时候出言“帮了帮”阎埠贵和杜建国。

    至于何大清、易中海和许富贵这几个老银币,甚至比刘海中还早发现这些。

    不过他们可狡猾的多,在拒绝加入之后,并没有落井下石踩阎埠贵和杜建国一脚,甚至傻柱和许大茂想要开口嘲讽几句,皆是被何大清和许富贵用眼神给制止了。

    就这样。

    院里的公共食堂,终究是要成立了。

    只是和阎埠贵一开始所设想的情况,可谓天差地别。

    本来阎埠贵一开始的目的,就是蹭别人的定量,可现在却变成了“扶贫”。

    在这个刚刚成立的公共食堂里面,他和杜建国两个,反而算是条件比较好的,更是粮食定量最高的两户,尤其杜建国。

    面对这样的一个公共食堂团队,杜建国自然也不想参加,奈何他被阎埠贵带上了“贼船”,并且作为院里公共食堂的发起人之一,却没办法临阵退缩。

    要说收获,也不是完全没有,毕竟刚才答应参加那几户,都把家里的锅和菜刀都拿了出来,只是阎埠贵并不怎么高兴。

    他要这些有什么用?

    让整个院的住户都加入他的公共食堂计划,才是阎埠贵最重要和最真实的目的,大炼钢这只是一个顺带且比较好的切入点和借口而已。

    本末倒置了啊!

    随着全院大会结束,在回前院的路上,阎埠贵却是找上了李红兵,主动开口询问道:“红兵,昨天你不是说,只要院里有人同意加入公共食堂,你也没什么意见吗?

    现在具体的章程,我已经拿了出来,你怎么说,是不是也要一起加入?”

    何大清、易中海和许富贵他们不配合,阎埠贵显然不愿意接受当前这个结果,于是便重新打上了李红兵的主意。

    要是多了李红兵的加入,到时候他和杜建国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听到阎埠贵这话,李红兵却是瞥了对方一眼,反问道:“阎大爷,我什么时候说过,只要有人参加公共食堂,我也会参加的?”

    “红兵,这不是你昨晚跟我说的?当时就在这院里……”

    阎埠贵震惊了。

    这李红兵可不是什么说话不算数的人。

    看今天这意思,是打算出尔反尔,不认账了?

    李红兵听到阎埠贵这样说,却是撇了撇嘴,没好气的开口道:“阎大爷,您要不要再仔细想想,我昨天晚上到底是怎么跟您说的?

    我说的到底是只要有人答应,还是只要其他住户都答应?这一字之差,意思都能千差万别,更别提这好几个字。

    是我说的话,我自然不会否认,可要不是我说的,您到底是记性变差了,还是在这跟我玩什么偷天换日?”

    从一开始的时候,李红兵就知道阎埠贵这个公共食堂搞不起来,或者说搞不好,所以才有意定下那个条件。

    但凡阎埠贵有那个本事,忽悠包括何大清、易中海和许富贵这些老狐狸在内的全院住户参加,李红兵也不介意加入。

    哪怕是为了合群,李红兵都必须“支持”。

    可阎埠贵现在把事情办成这样,哪里还有脸来找他,提出这种邀请。

    如果院里其他人都加入了公共食堂,就李红兵一个不参加,那是他不合群,甚至是不团结和脱离群众。

    但眼下院里那么多户人家,都游离在外面,那反而就是阎埠贵自己的问题了。

    作为管院大爷,阎埠贵如此的不得人心,就应该好好反思反思。

    “这……”

    被李红兵当面揭穿,阎埠贵有些尴尬,却又不得不强行解释道:“红兵啊,可能是昨天晚上风大,我不小心听岔了,你……”

    “阎大爷,这公共食堂,我们家就暂时不参加了。”

    见阎埠贵服软道歉,李红兵也不揪着这件事不放,直接表明了态度,并且开口解释道:“平时我和雪茹在外面上班,中午和晚上基本都不回来吃饭,而且我和雪茹工作的地方比较远,早上上班也早。

    白天呢,屋里就我岳母和建武济文两个孩子,小孩子吃的跟大人不一样,就不给你们添乱了,还是我们自己在家开伙的好。”

    “那是那是……”

    听着李红兵这解释,阎埠贵脸上不由浮现出一抹苦涩,心酸的赔笑道。

    他可不敢在李红兵面前摆什么大爷架子,更不敢拿大炼钢的生产任务来压李红兵,毕竟这招连对何大清和易中海他们都没用,又怎么可能难得住李红兵。

    尤其李红兵的那些理由,全都站得住脚,硬要抬杠的话,那就是他没事找事了。

    万一再把李红兵给得罪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