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沸腾时代 > 第一卷 第一百一十四节 第一小桶金到手(为迷失2099盟主加更!)

第一卷 第一百一十四节 第一小桶金到手(为迷失2099盟主加更!)

    国庆节一过,张建川和杨文俊终于在厂里结到了第一笔砂石款,五千九百余元。

    捧着这笔“巨款”,厚厚一迭用皮筋扎好的五十元“青蛙皮”,外加一迭大团结,入手的那种感觉,简直不摆了。

    张建川和杨文俊都是格外兴奋,这也算是这几个月来第一笔大额收入。

    以前零敲碎打也收了不少,但都是一两百,两三百这种,这和一次性收入接近六千块钱感觉截然不同。

    而且这还只是第一笔,厂建筑队依然还在继续接收砂石,下一笔款项也就是两个月后,数量可能更大,甚至可能要达到七千元左右。

    张建川不是没摸过这么大的款项,上次贷款一万元,到手九千二百元,但那是借来的,沉甸甸地压在心上,完全没感觉,而这一次却不一样了,是除干打尽的纯收入了。

    “建川,先把合金会贷款还了再说哇?”杨文俊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这贷了一万块钱,就像是一块大石头压在身上,弄得他连睡觉都不安稳。

    之前那些零星收入只能维持日常运转,现在这比大收入来了,马上就能还掉大半,等到十二月第二笔款项一结账,就可以彻底还清债务,轻轻松松过日子了。

    “不急,贷款一年期,肯定要把贷款用够时间。”张建川摇摇头,“胡二娃那边你不要管了,等一段时间你再去收元和村那几家的砂石款,估计顶多就是打点儿折扣,抹点儿零头,款还是能收得回来的。”

    杨文俊又惊又喜,“建川,你咋个和他说好的?不是说你和他两个弄毛了,差点儿打起来吗?”

    “说好不可能,打起来也不至于,抬头不见低头见,生意各做各,大家心里都有数就新歌,千把块钱的事情,何必弄得不愉快,我相信他懂得起。”张建川没深说。

    这是他和胡伦勇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连肖绍坤都被蒙在鼓里,也没有必要让杨文俊知晓。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这个道理张建川还是明白的。

    镇建筑公司那边的中学校工程也在国庆节后就启动了,不出所料,张建川和胡伦勇的沙场都开始往镇中学工程送砂石。

    但是在价格上,似乎都没有谈妥。

    蔡国培也有些纳闷儿。

    他听说了,张建川和胡伦勇在肖绍坤的撮合下谈了一会,但谈崩了,两边虽然没有闹起来,但好像不欢而散。

    按照常理来说,这两家应该都主动来找上自己谈条件才对。

    但这两家找是找上门来了,但一个个都是叫苦喊穷,在价格上咬得很紧。

    张建川这边他是知道的,合金会贷了款,又被纺织厂建筑队压款,本来就是小本生意,肯定有点儿恼火,可以理解,但胡伦勇做了几年生意,没道理连这点儿门道都不懂了。

    不过蔡国培也不在意,中学这个工程起码要做到明年上半年去了,因为还涉及到改扩建后的二期的宿舍楼,只等县里拨款过来,不怕这两家不就范。

    价格是一方面,关键这两家还应该懂事才行。

    不急,胡伦勇应该会懂事,至于张建川,或许他仗着马连贵那点儿关系,但肖绍宽其实和对方并没有太深的交情,所以蔡国培并不怵。

    就算是肖绍宽打招呼,蔡国培也不一定就非要从命,建筑公司虽然是受镇工业公司管,但还是独立核算的企业,自主权还是很大的。

    进入十月份之后,天气就开始变得凉快起来,随着中学校改扩建工程启动,整个沙场也开始全力运转起来,像周大娃他们也借助着好天气开始从早上七点过就开始劳作,一直要干到晚上八点过。

    张建川也意识到这份钱不好挣,虽然每天每人平均下来都能拿到七八块钱的工资,折算下来都相当于自己当联防的三四倍收入了,但这是真的又苦又累又脏,对体力的消耗极大,哪怕是每天有酒有肉管饱,但对于这些筛沙工人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体能挑战。

    他已经听说在下游已经有沙场开始用一种沙船来进行筛沙了,可以用电或者柴油作为动力,而且对地理位置的选择更多,一天出砂石的效率可以相当于现在七八个人的五到十倍,但是沙船价格不菲,最起码都需要三四万块钱的投入。

    这对于现在的自己是不可承受的,同样晏修德恐怕也不会接受。

    但从晏修德那边传来的消息,大件公路恐怕会在年后就要重新开始启动,尤其是整个安江段长达二十多公里,1986年到1987年已经建设了县城周围那一段,但是从怀亭——东坝这一段只是完成了征地,迟迟没有启动全面开建,现在终于传来了好消息。

    这意味着一旦启动,将需要海量的砂石,而且大件公路是国家重点项目,建设资金肯定有保障。

    如果能够抓住这样一个时机,就可以让整个沙场进入全面发展的大好阶段,而且也可以规避在多招人超过七人的这一红线,到时候这些工人不需要采挖和粗筛,只需要劳动量小得多精筛和将砂石上车就行了。

    这也让张建川颇为矛盾。

    如果不上沙船,按照目前的规模,每月能出产的砂石数量大概就在四百来方就是极限了,也就是说产值大概五千来块钱,一年就是六万到七万之间,而且这还是要在十分顺利的情况下。

    除开各种开销,沙场的毛利大概能在三万到四万之间,如果再把各种隐性支出和贷款利息刨除,估计盈利能在二万五到三万五之间,也就是说,自己可以分得一万二到一万七之间的分红。

    即便是到年底,如果在理论上十分顺利结到所有款项,自己都能轻松将唐棠和单琳的钱还掉,还有一些收入。

    不过见过一些世面的张建川已经有些不满足于现在这种状况了,因为他估算了一下如果能添置一台沙船,哪怕是小型沙船,产能最起码可以提升五倍以上。

    哪怕是各种增长的开支刨除,只要销路能得保证,结款能顺利,那盈利就能达到十万以上。

    要清楚这是八十年代末的十万元!

    自己分一半,五万块钱,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万元户,张十万这个名头都可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了。

    沙船虽然投资大,但是一台沙船的正常工作期可以轻易达到五年以上,其产生的效益可想而知。

    张建川不清楚自己能不能说动晏修德,但他感觉可能有些困难。

    因为晏修德对此兴趣不是很大,反倒是对去深圳那边炒股似乎兴趣浓厚。

    张建川感觉也许要不了多久,晏修德可能就真的要辞职南下闯广东去了。

    “你怎么会和胡伦勇也搅和上了?”单琳清越的声音哪怕是充斥着不满和担心,听起来都还是那么悦耳:“他是什么人,你在派出所难道不清楚?”

    “咋个了?我咋个又和胡伦勇扯上了?”张建川很轻松地用眼神示意往走廊另一端走,“传得这么快?以讹传讹吧?”

    “哼,肖二哥那个嘴巴,谁还能堵得住?”单琳很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样子:“你搞沙场我本来就不太赞同,不过当初你说和人合伙,我在想如果招聘干部这边的事情能落实下来,你退出就行了,实在不想退出,就别出头,隐姓埋名也行,可你和胡伦勇叫板,闹得沸沸扬扬,这都十一月了,马上就是年底了,让领导知晓了,对你的印象就会有很大影响!”

    “单琳,谢谢你的提醒了,不过情况没你想的恼火。”张建川安抚道:“我和胡伦勇之间也就是嘴巴上扯了几句,现在我和他再无瓜葛,各走各的道,互不相扰,一般事情我也不会再出面,……”

    “真的?你不再掺和沙场的事情?”单琳将信将疑。

    她就是要张建川这句话。

    先前她的话有点儿夸张,但是如果张建川继续和胡伦勇因为沙场事情争执下去,恐怕就真的会影响到下一步全区招聘干部人选问题了。

    而根据单琳获得的消息,张建川还是很有希望的,如果因为沙场而丧失了这样一个机会,那真的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了。

    “真的,如果真有机会招聘干部,我咋个可能不珍惜嘛。”张建川一口应道。

    “那还差不多。”单琳转怒为喜,“今年区里可能要招聘的干部数量不少,我觉得你可以争取一下镇上水管员和计生专干这两个位置,都有希望,你自己也要努力,马所长那边一定要请他多帮忙,……”

    张建川也有些纠结,单琳流露出来的好意越来越明显了,让他都有些吃不消了。

    他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从上半年时候的惶惶如丧家之犬一样,怎么到了下半年就一下子成了众人追捧的香饽饽了。

    不仅仅是在所里边一下子成了红人,连唐棠、周玉梨也对自己青眼有加,现在还要加一个单琳都突然改变了态度。

    这反而让自己有些难以承受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