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四合院:从港岛混混到爱国大亨 > 第357章 把钱变成能摸得着的东西

第357章 把钱变成能摸得着的东西

    苏黎世,远东信贷银行。

    交易室里爆发的欢呼声,像要把屋顶掀翻。

    那个金发交易员把一叠交易单扔向空中,纸片像雪花一样飘落。

    “派对结束了。”

    大卫·陈指着那个金发交易员。

    “A组,把所有利润通过苏黎世联合银行,兑换成实物黄金和西德马克。”

    “我要在天亮之前,看到我们的账户里没有一分钱美金。”

    “B组。”他转向另一边,“清算所有衍生品合约,把钱转到我们在列支敦士登的控股公司账上。一笔都不能错。”

    “C组,用电传联系汉堡、鹿特丹和纽约的接头人,告诉他们,货款马上就到,准备好签收单据。”

    他最后看着那个脸色发白,又透着异样红光的风控主管。

    “总数。”

    风控主管翻开那本全新的账本,手指在上面划过,声音发颤。

    “扣除所有成本和浮动利息,净利润……六亿七千万美金。”

    金发交易员倒吸一口凉气,吹了声口哨。

    大卫·陈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一个数字而已。”他说,“把它变成能摸得着的东西,运回香港。”

    “在那之前,它什么都不是。”

    交易室里再次动了起来。

    这一次,没有吼叫,没有狂喜,只有机器的咔哒声和压低声音的指令。

    一张张巨额的平仓指令,从这里发出,流向全球的金融市场。

    一笔笔天文数字般的资金,通过几十个离岸账户,像涓涓细流一样,悄无声息地汇入大海。

    汉堡港,深夜。

    一间不起眼的船运代理公司办公室里,灯火通明。

    一个德国胖子嘴里叼着雪茄,正在签发一份份文件。

    他身边的电传打字机,不断吐出加密的字符。

    每一串字符,都代表着一笔巨额资金的到账。

    每收到一笔,他就在一份采购合同上盖章。

    合同的抬头,是和记旗下的海外公司。

    采购的货物,写着“克虏伯精密机床”、“西门子发电机组”。

    他把盖好章的合同扔进一个箱子,对旁边的人说。

    “通知码头,和记的船可以进港装货了。”

    同样的场景,在荷兰的鹿特丹,在美国的纽约,同时上演。

    十二艘悬挂着巴拿马国旗的货轮,开始装载一个个印着“机械设备”的集装箱。

    箱子里,是刚刚从银行金库里提出来的,还带着油墨香味的西德马克,和冰冷的金条。

    苏黎世的交易室里,天已经快亮了。

    所有的工作,都已经结束。

    那块巨大的黑板,再次被擦得干干净净。

    交易员们收拾着自己的东西,脸上带着疲惫和亢奋。

    大卫·陈把一份签好的文件递给风控主管。

    “所有人的奖金,都已经打到他们指定的瑞士银行账户。”

    “连同这家银行,按照我们和老板的协议,也一并转到你的名下。”

    风控主管拿着那份文件,手在抖。

    他看着大卫·陈,嘴唇动了动。

    “你……你们到底是什么人?”

    “收钱办事的人。”大卫·陈拿起自己的外套,搭在手臂上。

    那个金发交易员走过来,他看着大卫·陈,眼神复杂。

    “头儿,以后还会有这种活儿吗?”

    大卫·陈看了他一眼。

    “你的合同结束了。”

    “签下保密协议,拿着你的钱,去过你想过的生活。”

    “忘了这里发生的一切。”

    大卫·陈说完,没有再看任何人,转身走出了交易室。

    他身后,那群曾经搅动了世界金融风暴的狼,看着他的背影,没有一个人说话。

    香港,启德机场。

    大卫·陈走出闸口,只提着一个公文包。

    梁文辉已经等在了外面。

    “陈先生,一路辛苦。”

    “辉哥客气了。”大卫·陈点头。

    车子没有开往中环,而是驶向了九龙深处的一片工地。

    工地的入口,挂着一条巨大的红色横幅。

    上面写着:和记慈善基金会附属第三小学奠基典礼。

    工地上人很多,挤满了附近的街坊和看热闹的小孩。

    陈山就站在人群里,穿着一件最普通的白衬衫,正在给一个小孩派发糖果。

    他看到大卫·陈,笑着招了招手。

    大卫·陈穿过人群,走到他身边。

    周围嘈杂的锣鼓声和人们的说笑声,仿佛是另一个世界。

    “老板。”大卫·陈开口。

    “嗯。”陈山把最后一把糖发完,拍了拍手。

    “事情办妥了。”大卫·陈说,“六亿七千万,一分不少。大部分换成了黄金,剩下的换成了马克,已经分批装船。”

    “第一艘船,三天后到港。”

    陈山看着眼前这片热火朝天的工地,点了点头。

    “辛苦了。”

    他指着那些正在打地基的工人,对大卫·陈说。

    “你看到那些钱了吗?”

    大卫·陈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有些不解。

    “老板?”

    “它们会变成这里的砖头,变成孩子们的书本,变成工人的薪水。”陈山收回手。

    “钱放在银行里,只是一个数字。把它花出去,花在对的地方,它才叫钱。”

    大卫·陈看着陈山,他第一次觉得,自己看不懂眼前这个人。

    他本以为,这是一场纯粹的金融掠夺。

    “赚来的钱,需要用在对的地方。”陈山好像看穿了他的心思。

    他从梁文辉手里接过一个牛皮纸文件袋,递给大卫·陈。

    “我有一份新的工作给你。”

    大卫·陈接过文件袋,打开。

    里面不是交易数据,不是金融模型,而是一份份公司的资料。

    每一份资料的首页,都附着一张黑白照片,有的是工厂,有的是实验室。

    大卫·陈抽出第一份。

    仙童半导体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

    他翻开下一份。

    蔡司光学仪器公司(ZeiSS AG)。

    再下一份。

    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

    ……

    名单很长,全部是美国和西德最顶尖的高新技术公司。

    资料的后面,附着这些公司最新的财务报表,每一家的资产负债表上,都写着巨大的赤字。

    尼克松的金融政策,不仅冲击了国家货币,也让这些依赖信贷和投资进行研发的公司,瞬间陷入了现金流断裂的绝境。

    “世界经济正在大减价。”陈山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那些美国人,欧洲人,打破了自己的金字招牌。所有人都缺钱,尤其是这些最烧钱的公司。”

    “之前那笔钱,是用来砸开他们的大门。”

    陈山看着大卫·陈。

    “现在,是时候进去,把他们家里最值钱的东西,搬回来了。”

    大卫·陈捏着那份名单,手指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

    他抬起头,看着陈山。

    “老板,我只是个交易员。”

    “不。”陈山摇头,“你是个很好的指挥官。”

    “之前你指挥的是一群狼,一群只认钱的狼。”

    “现在,我要你指挥另一支队伍。”

    陈山指了指文件袋。

    “我要你去美国,去德国,组建一个由工程师、科学家、律师组成的团队。”

    “我要你把名单上这些公司,连同他们的技术、专利、甚至是他们的工程师,全部给我买回来。”

    “你的新工作,现在开始。”

    奠基仪式的剪彩开始了。

    周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大卫·陈站在原地,低头看着手里的名单。

    名单上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公司名字,像一个个燃烧的烙印,烫进了他的眼睛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