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和记大厦。
一间崭新的办公室里。
大卫·陈站着,他手里的那份文件袋,边缘已经被他捏得有些卷曲。
陈山推门进来,梁文辉跟在后面。
“这里,以后就是你的办公室。”
“远东控股,这是新公司的名字。”
“我给你十亿美金的授权。”
陈山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车水马龙的街道。
“名单上的公司,我要你用最快的速度,把它们变成我们的东西。”
大卫·陈把文件袋放在桌上。
“老板,我需要一个团队。”
“一个跟苏黎世不一样的团队。”
“我需要懂机器的工程师,懂专利的律师,懂估值的会计师。”
陈山没有回头。
梁文辉走上前,把另一个更厚的文件袋放在桌上。
“陈先生,这里面是你要的人。”
大卫·陈打开文件袋。
里面不是简历,是一份份详细的个人档案。
“周明德,麻省理工的机械工程博士,三年前回香港,在港大教书。”
“高登·史密斯,英国人,皇后大学的法律顾问,香港最厉害的商业诉讼律师。”
“李福兆,沃顿商学院毕业的会计师,之前在汇丰做企业信贷评估。”
名单很长。
每一个人,都附着详细的背景资料,甚至包括他们的家庭住址和个人喜好。
大卫·陈一页一页地翻看。
这些人,足够组建一个顶级的并购团队。
他抬起头,看向陈山。
“他们会愿意为我们工作?”
“他们会的。”梁文辉说。
“周教授的研究项目,港大批不下来经费。”
“史密斯律师,在帮一个华商跟怡和洋行打官司,律所让他撤诉。”
“李会计,他不想一辈子都在英国人手下,看老板的脸色吃饭。”
梁文辉的语气很平。
“文辉已经跟他们都谈过了。”
“钱,我们给。”
“他们想要的东西,我们也给。”
大卫·陈合上文件夹。
“我明白了。”
“什么时候开始?”
“现在。”陈山转过身。
“文辉会把人带过来。”
“给你三天时间。”
陈山看着大卫·陈的眼睛。
“三天后,我要看到第一份收购方案。”
陈山说完,和梁文辉一起离开了办公室。
房间里,只剩下大卫·陈一个人。
他走到桌边,坐下,再次打开那份公司名单。
仙童半导体。
蔡司光学。
德州仪器。
一个个名字,像一座座山,压在他的面前。
三天后。
办公室的门被敲响。
梁文辉带着三个人走了进来。
一个戴着金丝眼镜,头发花白的学者。
一个穿着西装,神情严肃的英国人。
还有一个三十多岁,看起来很精明的年轻人。
周明德,高登·史密斯,李福兆。
“陈先生。”梁文辉介绍了一下。
“从今天起,你们就是一个团队。”
三人的目光,都落在大卫·陈身上。
他们来之前,只知道有一个报酬丰厚的神秘工作。
“请坐。”大卫·陈指了指椅子。
他把那份公司名单,推到桌子中央。
“这份名单,是我们的目标。”
周明德扶了一下眼镜,拿起名单。
他只看了一眼,手就停住了。
“仙童……”他的声音有些干涩。
李福兆也凑过去看,他的表情,从好奇变成了震惊。
“这……这些公司,每一家都是行业巨头。我们拿什么去买?”
只有那个叫史密斯的英国律师,表情没变。
他看着大卫·陈。
“你们只需要知道,钱不是问题。”
“我要你们做的,是评估这些公司里,最有价值的部分。”
大卫·陈站起来,走到一块新挂上的白板前。
他拿起笔,在上面写下两个词。
技术。
人才。
“我不管他们的股票,不管他们的厂房值多少钱。”
“我只要他们最核心的技术专利,和掌握这些技术的人。”
周明德看着白板上的字,眼睛亮了起来。
“陈先生的意思是,我们要做技术转移?”
“不是转移。”大卫·陈放下笔。
“是搬运。”
“把他们的实验室,他们的生产线,他们的工程师,全部搬到香港来。”
李福兆倒吸了一口冷气。
“这不可能。美国和德国政府,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法律上的事,交给史密斯先生。”大卫·陈看向那个英国律师。
史密斯十指交叉,放在桌上。
“只要价格合适,法律就只是一份可以修改的文件。”
“我会成立几十家离岸公司,用不同的名义去接触他们。”
“从法律层面,没有人能把这些收购案,跟同一个买家联系起来。”
大卫·陈点头。
他看向周明德。
“周教授,我要你从技术的角度,把这份名单分个类。”
“哪家公司的技术最关键,哪家的技术我们最急需。”
他又看向李福兆。
“李先生,我要你评估出每一家公司的财务底线。”
“我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断气,我们什么时候出价最合适。”
三人互相看了一眼,然后都看向大卫·陈。
这个年轻人身上,有一种不容置疑的气场。
“我需要效率。”大卫·陈说。
“我们从德国开始。”
他从名单里,抽出一份资料,扔在桌上。
“这家公司,叫库卡。在奥格斯堡。”
“周教授,他们的技术怎么样?”
周明德拿起那份资料。
“库卡是欧洲第一家开发出六轴机器人的公司,他们的焊接机器人,是大众汽车生产线上的核心设备。”
“尼克松宣布美元脱钩黄金后,德国马克大幅升值,库卡的出口订单被取消了一大半。”
“德意志银行停止了对他们的贷款,我估计,他们撑不过三个月。”
大卫·陈看向李福兆。
“用你的方法,给我一个准确的时间。”
李福兆拿起电话,拨了一个号码。
他对着话筒,用一连串金融术语和代码,问了几个问题。
十分钟后,他放下电话。
“他们最大的债权人,是巴伐利亚联合银行。”
“一个月后,他们有一笔三千万马克的贷款需要偿还。”
“他们还不上了。”
大卫·陈看向史密斯。
“史密斯先生,订三张去法兰克福的机票。”
“一周后出发。”
他又看向周明德和李福兆。
“这一周,我要你们把库卡公司的所有资料,都给我背下来。”
“我要知道他们每一个专利的细节,每一个工程师的名字。”
办公室里,三部电话同时被拿起。
一个新的战争机器,开始运转。
……
与此同时。
九龙仓码头。
梁文辉站在仓库门口,看着一个个巨大的木箱被叉车运进新界的中央金库。
王虎带着一队人,亲自押运。
“辉哥,第一批货,一共二十吨黄金,还有等值三亿美金的马克,全部入库了。”王虎抹了把汗。
“嗯。”梁文辉点头。
他手里的对讲机响了。
“辉哥,纽约的船发来电报,他们已经装货完毕,正在离港。”
“鹿特丹的船,也离港了。”
梁文辉拿起另一部对讲机。
“通知和记建筑,新界工业园二期项目,马上复工。”
“预算加倍。”
“我要在半年之内,看到能进驻德国生产线的厂房。”
“收到。”
梁文辉挂掉对讲机,看着远处正在施工的工地。
钱,正在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的东西。
……
一周后。
远东控股办公室。
大卫·陈正把最后一份文件装进公文包。
一个助手快步走进来,递给他一份刚刚收到的电传。
“陈先生,纽约发来的。”
大卫·陈接过纸带。
上面是一行英文。
“来自摩根士丹利执行董事,约翰·麦克。”
“寻求与远东控股负责人对话,诚挚邀请您前往纽约。”
他拿起桌上的内部电话,拨通了顶层的号码。
“老板,华尔街来人了。”
“摩根士丹利,想跟我们谈谈。”
电话那头,传来陈山平静的声音。
“不用理。”
咔。
电话挂断了。
大卫·陈放下听筒,拿起公文包,看了一眼整装待发的周明德和史密斯。
“走了。”
“我们去德国,买点东西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