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四合院:从港岛混混到爱国大亨 > 第359章 牌桌换了,玩法也得换

第359章 牌桌换了,玩法也得换

    1973年,香港,新界。

    一排崭新的厂房,在山脚下延伸。

    厂房里,一排排黄色的机械臂,正在流水线上精准地转动,抓取,焊接。

    火花四溅。

    周明德站在参观走廊上,扶着玻璃,看着下面的一切。

    他身后,站着一个金发碧眼的德国工程师。

    “周教授,这条生产线,比我们在奥格斯堡的还要先进。”

    德国工程师的语气里,有赞叹,也有失落。

    “我们把库卡最精华的部分,都搬到这里来了。”

    周明德没有回头。

    “汉斯,你现在是和记重工的首席工程师。”

    “这里,就是你的新家。”

    过去的时间里,大卫·陈的团队像一群最高效的工蚁。

    他们把那份名单上,一家家陷入困境的德国和美国公司,拆解,打包。

    技术,专利,图纸,甚至是整个工程师团队。

    所有能搬的东西,都装上了和记运输的货轮,运回了香港。

    这个曾经的渔村,正在以一种恐怖的速度,吞噬着欧美几十年的工业积累。

    远东控股办公室。

    墙上挂着几块巨大的黑板,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数学公式和符号。

    一群穿着白衬衫的人,不像交易员,更像大学里的研究员。

    他们安静地坐在桌前,手里拿着的不是电话,而是计算尺和纸笔。

    大卫·陈站在办公室中央。

    一个助手快步走进来,把一张刚刚打印出来的电传纸带递给他。

    “大卫,华盛顿的消息。”

    大卫·陈接过纸带。

    上面是一行字。

    “美国财政部宣布,美元对黄金第二次贬值,放弃官方定价。”

    整个办公室的人,都抬起了头,看着大卫·陈。

    没有人说话。

    李福兆推了推眼镜。

    “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完了。”

    “从今天起,全世界的货币,都在水里飘着,没有锚了。”

    大卫·陈把纸带揉成一团,扔进纸篓。

    “之前,我们是等风来。”

    “现在,风就没停过。”

    他走到一块黑板前,指着上面一个复杂的波动率模型。

    他环视一圈。

    “我们从世界各地请来的你们来,不是为了看风景的。”

    “我要你们的这套模型,告诉我下一秒,哪个国家的货币最脆弱。”

    一个从加州理工请来的数学家站起来。

    “大卫,模型显示,英格兰银行的压力最大。”

    “他们的外汇储备,不足以支撑英镑现在的汇率。”

    “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造成恐慌性抛售。”

    大卫·陈看着他。

    “给我一个具体的概率。”

    数学家在黑板上写下一串计算。

    “两周内,英镑贬值超过百分之五的概率,是百分之八十二。”

    大卫·陈拿起桌上的红色保密电话。

    他犹豫了一下,又放下了。

    他看着李福兆。

    “福兆,这次我们自己干。”

    李福兆愣住了。

    “不跟老板汇报?”

    “老板请我们来,不是为了当一个传声筒。”

    大卫·陈的声音很平。

    “我们用自己的分析,打第一枪。”

    “通知下去。”

    “目标,英镑。”

    交易室里,没有人再发出疑问。

    所有人都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这一次,没有疯狂的吼叫。

    只有一台台加法机和电传打字机,发出的,冰冷而有节奏的咔哒声。

    指令通过加密电报,从这里发出。

    流向伦敦,纽约,东京。

    一张看不见的网,在英镑周围,悄然收紧。

    一周后。

    伦敦外汇市场开盘。

    没有任何预兆。

    一笔五千万美元的英镑卖单,砸进了市场。

    紧接着,是第二笔,第三笔。

    像有人打开了水龙头。

    卖单源源不断地从世界各地的账户涌出。

    英镑的汇率曲线,开始像瀑布一样向下倾泻。

    恐慌情绪瞬间蔓延。

    跟风抛售的指令,从各个银行,基金,甚至是个人的账户里发出。

    英格兰银行试图干预。

    他们抛出自己本就不多的美元和马克储备,想要托住汇率。

    但他们的努力,就像往海里扔石头。

    只激起一点点水花,就消失了。

    李福兆看着行情纸带,手心在出汗。

    “大卫,我们已经投入了三个亿的美金。”

    “英格兰银行还在硬撑。”

    大卫·陈看着黑板上的模型。

    “他们的储备,撑不过今天中午。”

    “继续加码。”

    中午十二点。

    伦敦市场传来消息。

    英格兰银行宣布,放弃干预,允许英镑汇率自由浮动。

    消息传出的瞬间,英镑兑美元的汇率,再次暴跌百分之三。

    办公室里,响起了压抑的欢呼声。

    李福兆身边的加法机,打出了一长串数字。

    他看着那个最终的盈利总额,声音在抖。

    “三千二百万美金。”

    “我们只用了一周。”

    大卫·陈走到窗边,看着苏黎世湖。

    “收网。”

    “把利润换成马克和瑞士法郎,一分英镑都不要留。”

    “剩下的事情,交给律师和会计师。”

    他转过身,拿起自己的外套。

    “我去见老板。”

    香港,和记大厦顶层。

    陈山正在看一份新界工业园的建设规划图。

    梁文辉站在一旁。

    “山哥,德国库卡的生产线已经开始试运行了。”

    “周教授他们带回来的工程师,帮我们省了至少五年的时间。”

    “和记重工的第一批工业机器人,下个月就能下线。”

    办公室的门被推开。

    大卫·陈走了进来。

    “老板。”

    陈山抬起头。

    “办完了?”

    “办完了。”

    大卫·陈把一份文件放在桌上。

    “英镑的空头头寸,已经全部平仓。”

    “扣掉所有成本,净利润三千二百万美金。”

    梁文辉看了一眼那份报告,眼神动了一下。

    他知道,这次行动,陈山没有下达任何指令。

    陈山拿起那份报告,没有看。

    他看着大卫·陈。

    “你做的决定?”

    “是。”

    大卫·陈站得笔直。

    “模型给出了机会,我认为应该抓住。”

    办公室里很安静。

    陈山把报告扔回桌上。

    “以后,一亿美金以下的盘子,你自己做主。”

    “不用事事向我汇报。”

    “我只要看每个季度的报表。”

    大卫·陈的身体,不易察觉地松了一下。

    “明白。”

    “出去吧。”

    陈山挥了挥手。

    大卫·陈转身离开。

    办公室里,只剩下陈山和梁文辉。

    “山哥,金融这块,赚的钱越来越多了。”

    梁文辉说。

    “这笔钱,拨给和记航运。”

    陈山走到巨大的世界地图前。

    “我要买船。”

    “买全世界最大的油轮。”

    梁文辉有些不解。

    “我们的货运量,用不了那么多船。”

    “不是用来运货的。”

    “是,山哥。”

    就在这时,桌上的红色电话响了。

    梁文辉接起电话。

    “喂?”

    他听了几句,放下电话,表情变得有些奇怪。

    “山哥。”

    “启德机场那边打来的。”

    “有一架没有报备航线的湾流私人飞机,刚刚降落。”

    “一个叫法赫德的王子特使,说要见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