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城外,虎丘山。
正是烟花三月,春色将江南浸染成了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山上的林木吐露出最嫩的绿芽,千岩竞秀,万壑争流,风景如诗,如画,如梦。
但这如梦的景致,今日却被一股灼热的正气所冲撞。
山风从太湖的方向吹来,掠过层迭的飞檐和古老的剑池,本该是清冽而湿润的。可今日,这风里却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燥意,像是无数颗年轻焦躁无处安放的心在共同吐息。
复社领袖张溥、张采,在此地举办一场声势浩大的“匡时文会”。
“匡时”,匡正时弊。
好大的名头,好大的气魄。
应者云集。
江南数府的年轻士子们如同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足足有数百人之多。将那块传说中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千人石,围得水泄不通。
他们身着青白襕衫,头戴四方平定巾,人人脸上都带着一股子以天下为己任的自矜,与怀才不遇的愤懑,两种神情交织,化作了随时可以为道义而燃烧的激昂。
文会的最高潮,张溥登上了千人石。
他很年轻,面容清瘦,双目却亮得惊人,站在那块巨大的磐石之上,衣袂在山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化身成了千百年前那位舌灿莲花的生公。
张溥不需要讲稿,因为那些话早已在他胸中酝酿了千百遍,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熔岩。
“诸君!”
他的声音清朗而富有穿透力,瞬间压过了所有的窃窃私语。
“我等读书人读圣贤书,所为何事?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开场白说得堂皇正大,引来一片叫好。
张溥深吸一口气,语气陡然转为悲愤,如杜鹃啼血。
“然!自当今天子登基以来,短短一年余,所作所为却是倒行逆施,弃文崇武,逆天而行!我等士人立于天地之间,岂能坐视道统沦丧,坐看江山倾颓!”
他伸出三根手指,如同三柄指向紫禁城的利剑。
“其罪一,曰‘乱道’!自太祖高皇帝开科取士,三百年来,殿试乃我等寒窗士子鱼跃龙门之唯一正途!然今上,竟迟迟不开新科,断我等晋身之路!反在京师设立所谓‘格致院’,招揽工匠,推崇奇技淫巧!此乃以术乱道,以末代本!长此以往,圣贤之学将不存,君子之道将不彰!”
这番话精准地戳中了在场所有士子心中最痛的地方。
他们十年寒窗,悬梁刺股,为的不就是金榜题名,光耀门楣吗?皇帝此举,无异于釜底抽薪。
人群开始骚动,愤怒的议论声如潮水般涌起。
张溥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手臂一挥,声音愈发激昂。
“其罪二,曰‘失德’!君者,当行仁政,怀天下。然今上却酷政暴虐,视人命如草芥!无故兴大狱,轻易诛杀宗室藩王,屠戮朝廷重臣!陕西秦王、前朝首辅周延儒,乃至不久前刚刚传来的兵部尚主王洽之案……桩桩件件,血流成河!此等行径,与桀纣何异?有违仁君之道,是为失德!”
“其罪三,曰‘逆祖’!”张溥的声音已经带上了哭腔,充满了感染力,“我朝祖宗成法,与民休息,藏富于民。然今上,竟设立所谓‘皇家总商社’,以皇权之尊,行商贾之事,垄断海贸,与天下商人争利!更甚者,强推‘官绅一体纳粮’,此举名为公平,实为搜刮!竭泽而渔,破我大明三百年之祖制!是为逆祖!”
三大罪状,每一条,都字字诛心,直指这江南士林的命脉与脸面。
台下那数百名本就因科举无期而躁动不安的年轻士子,此刻像是被扔进了一把火的干柴,瞬间熊熊燃烧了起来。
“乱道!失德!逆祖!”
“暴君!此乃暴君行径!”
“我等读圣贤书,岂能与此等君王共存?!”
激愤的情绪如同瘟疫,迅速蔓延。当场便有一名面色涨红的年轻士子,拔出怀中匕首,划破手指,以血在自己的白衫上写下几个大字——
“清君侧,尊孔孟!”
这几个字,像一句拥有魔力的咒语。
所有人都疯了。
他们高呼着,嘶吼着,仿佛自己是背负着整个天下命运的殉道者,正准备奔赴一场神圣的战争。
而在文会现场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几个穿着普通但眼神精明,一看便是商号大管事模样的人,正趁着这片混乱悄无声息地从随身携带的布包里,掏出一迭迭早已印制好的册子。
册子的封面上,赫然印着五个血红的大字——《虎丘泣血疏》。
他们如同黑夜中的影子,将这些册子悄悄塞到那些情绪最激昂的士子手中,或是直接散落在人群里。
纸张在山风中飞舞,如同白色的蝴蝶。
但这些蝴蝶,翅膀上沾染的,是足以燎原的火种和致命的剧毒。
一夜之间,这篇洋洋洒洒文采斐然,将皇帝描绘成千古暴君的檄文,随着这些四散而去的士子,传遍了整个江南。
江南的风,开始变了味道。
……
绍兴,夜。
穿城而过的河道,在夜色中如同一条沉默的黑蟒。
岸边的酒楼茶肆早已打烊,只有几盏挂在船头的灯笼,在水面上投下摇曳的光影。
一艘画舫,静静地泊在最幽深僻静的河湾里。
这艘船从外面看与寻常的游船并无二致,甚至显得有些陈旧,但若能掀开那厚重的船帘,便会发现,里面是一个与简陋外表截然相反的世界。
江南八大盐商中最有权势的几个核心人物,正在此密会。
没有歌姬,没有美酒,只有死一般的沉默。
天津的消息如同快马送来的催命符,早已摆在了每个人的面前,各个盐商在那里的分支管事的人头,那些被抄没堆积如山的财富,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那位年轻帝王不加掩饰的杀意。
坐在主位上的是汪宗海。
这位平日里跺一跺脚就能让大明江南盐价为之震动的枭雄此刻面色灰败,眼神浑浊,像是瞬间老了二十岁。
“完了。”
他开口,声音沙哑得像是两块砂纸在摩擦。
“天津卫的账本,分号的人证……锦衣卫的密探,恐怕早就把我们的根子都摸透了。”
他环视了一圈在座的众人,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绝望。
“他来江南,不是来游山玩水的。”汪宗海一字一顿地说道,“他是来收尸的,收我们的尸,抄我们的家!我们……没有退路了!”
“退路?”角落里,一个较为年轻的盐商突然冷笑一声,那笑声在压抑的船舱里显得格外刺耳,
“汪老,我们还能有什么退路?跑?天下之大,莫非王土!跑到海外那些蛮荒之地,去做连祖坟都拜不了的孤魂野鬼?然后把我们几代人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这万贯家财,留给他朱家的小儿,让他拿去养兵发饷,再来对付我们的子孙后代?”
他猛地站起身,因为激动,身体微微颤抖着,他的眼中闪烁着被逼到绝境困兽般的疯狂凶光。
“我不甘心!”
他几乎是嘶吼着说出这四个字。
“与其像狗一样逃走,最后客死异乡,我宁可死在江南!死之前,我也要从他身上狠狠地咬下一块肉来!就算是下地狱,我也要拉着他朱由检一起下去!”
这番话,如同火星落入了火药桶。
它瞬间点燃了船舱里所有人心中的凶性。
是啊,他们是谁?他们是江南的盐商!是靠着舔刀口玩弄权术在官府与私枭之间游走,才创下这份家业的狠角色!
他们骨子里,就流淌着赌徒的血液!
“说得好!”另一位盐商一掌拍在桌上,震得茶杯叮当作响,“横竖都是一死,不如轰轰烈烈地赌一把!赌赢了,我们还是江南的主人!赌输了……也绝不能让他好过!”
绝望,催生了最极致的疯狂。
共识,在这一刻达成。
“好。”汪宗海浑浊的眼中燃起了一丝凶狠的光芒,“既然大家都有这个胆气,那我们就不是坐以待毙的羔羊,而是要吃人的狼!都说说,怎么才能送这位年轻的陛下……上路!”
最后半句话他说得又轻又慢,仿佛怕惊动了窗外沉睡的河水。
船舱内,死一般的寂静被打破。
“直接动手,行刺!”最先开口的,还是那个眼中闪着凶光的年轻盐商,“我们养的那些亡命徒,平日里为了抢盐道,连官兵都敢杀。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我就不信,这天下没有钱买不来的命!”
“蠢货!”一个蓄着山羊胡,看起来精明干练的中年商人立刻反驳道,“那是下下之策!天子出巡,护卫何等森严?锦衣卫、大内禁军,层层迭迭,水泼不进!派几个亡命徒去不过是白白送死,还会立刻暴露我们。到那时,不等他查账,我们九族都得陪葬!”
叶姓商人面色一滞,却也不得不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
汪宗海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安静,目光投向了角落里一个一直沉默不语的文士,此人姓黄,是汪家重金聘请的幕僚,专出阴损主意。
“黄先生,依你之见呢?”
黄先生慢条斯理地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这才开口道:“杀君,不能用刀,得用笔。得用天下悠悠众口。”
他放下茶杯,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当今天子为何能如此肆无忌惮?无非是仗着他中兴之主的名声,占着一个理字。我们若要动他,第一步就是要先毁了他的名,破了他的理!”
“如何毁?”有人追问。
“借刀杀人。”黄先生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江南什么最多?不是丝绸,不是粮食,是心怀怨气的读书人!皇帝不开科举,断了他们的青云路,这便是我们最好的刀!复社的张溥正在虎丘山大搞文会,此人颇有声名,又是个愣头青。
我们只需派人添一把火,送一些银钱,让他骂得更响亮一些,骂得更恶毒一些!把皇帝不尊儒学、酷政暴虐、与民争利的名声给我钉死了!让全天下的读书人都觉得这位陛下,就是当代的桀纣!”
汪宗海的眼睛亮了:“好一招以士杀人,不见血光!把这群自命清高的读书人推到前面,我们躲在后面,妙!”
“可这不够!”另一位身材微胖的陈姓盐商接口道,他掌管着盐商们对外联络的渠道,“读书人骂得再凶,也只是动动嘴皮子,伤不了皇帝的筋骨。我们要让他真正疼起来!”
“这江南对他心怀不满的,可不止我们盐商!那些坐拥万亩良田的士绅望族,哪个不是咬牙切齿?他们的损失比我们只多不少!还有,‘皇家总商社’垄断了海贸,那些靠丝绸瓷器出海吃饭的织造大户窑主,现在都快揭不开锅了!皇帝这是要把江南的油水一口气榨干啊!”
陈姓商人越说越激动:“唇亡齿寒!今日皇帝动的是我们盐商,明日就是他们的丝绸,后日便是他们脚下的土地!把他们全都拉到我们这条船上!钱大家出,力大家一起使!只有拧成一股绳,才能跟朝廷掰一掰手腕!”
“好!”汪宗海一拍大腿,“舆论有了,盟友也有了……可这些,还不够!还不够让他死!”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声音陡然变得阴沉无比,如同从地狱里传来的风。
“这些都只是让皇帝难受,我们要的是他的命!要让他陷入真正的乱局,一个他自己都无法收拾的乱局!一个……能让全江南,不,是全天下人都恨他入骨的乱局!”
船舱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看着汪宗海。
汪宗海缓缓站起身,走到船窗边,看着外面漆黑的河水,一字一顿地说道:“江南之本,在于农桑。而农之本,在于粮。百姓愚昧,不懂什么圣贤大道,也不懂什么商业利益。他们只在乎一件事——自己家里的米缸,是不是满的。”
他猛地回头,眼中闪烁着骇人疯狂的光芒。
“所以,我们要送给皇帝一份大礼!一个足以让他身败名裂,让整个江南都反了他的谣言——”
他深吸一口气,用最恶毒的语调,吐出了那四个字。
“改—稻—为—桑!”
这四个字一出口,船舱里的温度仿佛瞬间下降了十几度,连灯火都似乎颤抖了一下。
“嘶……”一位盐商倒吸一口凉气,牙齿都在打颤,“汪,汪老……这……这也太毒了吧?!这要是传出去,江南会饿死人的!会出天大的乱子!”
“毒?”汪宗海发出一阵夜枭般的冷笑,那笑声让人毛骨悚然,“对付毒蛇,就要用比它更毒的药!皇帝不是自诩为民做主吗?好啊!我们就让他尝尝被万民唾弃,被百姓恨不得生啖其肉的滋味!”
他的笑容愈发狰狞:“只要这个谣言一起,粮价飞涨,人心惶惶,百姓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必然会揭竿而起!到时候,整个江南都是烽火,处处都是乱民!兵荒马乱之中,才是我们下手的最好时机!”
汪宗海重新坐下,目光再度变得深邃:“计划已定。但这个最关键的谣言,从我们这些商贾口中说出,分量不够,也容易被查到源头。”
他顿了顿,用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它需要一个足够有分量,又足够清白的人,来为它……点睛。
……
绍兴城南,一处清幽的别业。
此地名为“我闻室”,取“如是我闻”之意,主人正是从京师南逃而来的东林领袖,钱谦益。
书房内,檀香袅袅。
钱谦益正与钱龙锡对弈。
棋盘上黑白二子绞杀正酣,但执棋的两个人却都有些心不在焉。
他们到江南之后,便一再以各种理由推迟回京的日期。
可最让他们感到恐惧的是,皇帝竟然没有派任何人来催促,甚至连一句问询都没有。
这种彻底的无视比雷霆震怒更让人心生寒意。
就像一个猎人看着掉入陷阱的猎物,不急着去收网,只是静静地在远处看着,欣赏着它徒劳的挣扎。
他们知道,自己死定了。
无论是与盐商粮商之间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巨额利益往来,还是各自家族名下那数千亩、上万亩本该纳税的良田……甚至,是当初皇帝亲临陕西时,他们暗中串联各地藩王的那些小动作……
随便哪一件,都足以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
当盐商的代表将那个疯狂的计划,以及那个恶毒的谣言,悄悄送到我闻室时,钱谦益和钱龙锡几乎没有任何犹豫。
他们痛快地答应了。
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失去了。
既然注定要死,那不如在死前将这盘棋搅得更乱一些,将水搅得更浑一些。
或许……或许还能有一线生机!
……
次日。
东林书院今年组织的第一场春日诗会正在鉴湖边最大的画舫上举行。
江南的名士大儒,几乎齐聚于此。
钱谦益和钱龙锡的出现,更是让这场诗会蓬荜生辉。
酒过三巡,诗兴正浓。
人群中,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声音响起,问的却是一个与风月无关极为敏感的问题。
“敢问牧翁,您老乃当世大儒,朝廷柱石,不知对朝廷于江南推行‘一体纳粮’之策,有何高见?”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聚焦到了钱谦益身上。
画舫内,霎时间鸦雀无声。
钱谦益正端着酒杯,闻言,动作一滞,他缓缓放下酒杯,脸上露出一副悲天悯人欲言又止的复杂神情。
他抚着自己花白的胡须,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那叹息声,充满了无尽的忧虑与沧桑。
“唉……‘一体纳粮’,虽说本意是为国分忧,却已是与农争利,让江南百姓的担子,重了许多啊……”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西湖那潋滟的湖光山色,仿佛透过这片美景,看到了某种即将到来的恐怖未来。
“老夫只怕……”
钱谦益的声音并不高,却瞬间压下了所有人的议论。他环视一周,那双看透了世事的眼睛里流露出的不是愤怒,而是几乎要溢出来的忧虑。
“诸位请想,当今陛下行事不拘一格,雷厉风行。为解财政之困,他先是重开海禁,而后又独设‘皇家总商社’,其意已是昭然若揭——重商,而非重农啊!”
“商贸之利,利在何处?在我江南,无非丝、茶、瓷三宗。而这丝绸之利,又是重中之重!”
他顿了顿,仿佛接下来的话有千钧之重,让他难以启齿。
“老夫夜不安寐,反复思量,只怕……只怕陛下为让那总商社有足够的丝绸远销海外,赚取泼天富贵……”
他的声音陡然压低,却像一记重锤狠狠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只怕会强令我江南百姓,尽数毁弃那赖以为生的稻田,改种桑树,以增丝绸之利……”
他再次长叹,声音里充满了化不开的沉痛与悲悯。
“……则我鱼米之乡,恐将……饿殍遍野啊!”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如果说“改稻为桑”在此之前只是一个在市井间捕风捉影无根无据的恶毒谣言。
那么此刻,当它经由钱谦益之口,通过对皇帝开海禁、设商社、重商贸等一系列举措的合理推演,最终以一种忧国忧民的沉痛姿态得出这个结论时——
这个谣言,便不再是谣言了!
它变成了一个基于现实逻辑严密几乎是板上钉钉的朝廷密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