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从山寨老头乐,到工业霸主 > 第135章 什么叫用户型思维啊?!

第135章 什么叫用户型思维啊?!

    简单处理完内部虚拟股池问题。

    许易没有下班,马上给工厂打了通电话。

    别看发布会开完了。

    现在这个时间点,公司的内部各个部门一点也松懈不下来。

    不光大部分在加班。

    甚至。

    比平时还忙!!

    发布会是开完了,大量的小订订单和大定订单也握在手里。

    但第一个月的交付和生产,涉及到几十家上下游供应商原材料配件供应,以及工厂的生产、各部门人员调度。

    一天不交付出来,星辰汽车就像坐在即将喷发火山口上一样。

    可能当场起飞。

    也可能,因为其中某个环节卡住生产交付,直接暴雷!!

    这就是大型制造业的特点了。

    敢当甩手掌柜,分分钟爆炸给你看。

    何况作为新势力车企,现在星辰汽车的供应链和工厂的底蕴,还远没有传统车企那么深厚和完善,没有甩手的条件。

    混合直营的方式,没有渠道经销商帮忙分担库存压力。

    许易现在要做的,就是力保第一个月的交付和生产,不能出现任何问题!

    不光不允许半场开香槟。

    哪怕是把香槟盖打开了,在成果还没有彻底下肚之前,都要保持内部百分之百的稳定和高效!!

    “F1工厂这边生产情况怎么样了?”

    “许总,产线都在饱和式生产,人员双班12小时+应急三班,设备利用率在96%以上,中间出了一些小bug,好在有供应商的驻场工程师调试很快解决了……”

    郑铁的声音从视频电话那边传来。

    可以看到。

    F1自动化工厂已经开始了满速运行,身穿工服的生产人员和技术工,全部都在满员高效运行。

    作为刚刚竣工落地,就投入满速生产的造车工厂。

    许易最担心的,就是产线和设备会出问题。

    尽管已经有小批量试产了。

    可大型制造业的“磨合期规律”,也一点也不跟人开玩笑。

    要说有哪个造车工厂运行,一点故障率都没有,那完全属于超天顶星科技了。

    现实情况就是。

    只要开始大规模生产。

    就一定会出现“新设备调试未达标”和“设备协同故障”这些问题!

    在提前小规模试产期间,许易和工厂端已经解决了很多类似的问题。

    包括设备的二次调试,程序bug导致停线。

    报废了不少材料。

    到了试产后期,各项设备调试和人员熟练度都上来了,看似各方面都完美了。

    但也不能保证一点问题都不出。

    所以许易的做法,就是在合同签订的时候,便添加了相关条款,让设备供应商的技术工程师直接驻场,一期工厂的生产效率。

    涉及到重大生产环节,出现设备bug。

    有供应商的驻场工程师在,出现问题10分钟内就能到达现场,即使是出问题停线了,也能在最短时间再次生产。

    否则真出了大问题,工厂的维修团队又搞不定,就只能干瞪眼了。

    上报再等人家供应商的技术工程师过来,黄花菜都凉了。

    “传感器和芯片、电池原材料供应链那边呢?”

    “这些供应链和物流都有保证……预计在前半个月,能满额完成三千五百台现车生产指标!!”

    ……

    郑铁和工厂的高管团队,一项项汇报对接着生产进度。

    打完这通视频电话后。

    许易靠在老板椅上,凝视了会大厦落地窗。

    坐落顶层,风景一览无余。

    颇有一种MVP临近结算的感觉。

    不过。

    没一会。

    市场部的晚会来了。

    “许总,目前销售端都满载了,平均每个门店销售要负责对接几十名大小订车主,负责汇总信息,目前已经开始了紧急招收交付人员的培训上岗。

    车主端目前,主要大量汇总的上报问题有几个。

    一是提车日期无法精准。

    二是两万台之后的订单号,车主等车周期太长,有小部分意愿降低。

    三是还有小部分车主锁单后又想改配,意见比较大,门店端无法私自决定。

    ……”

    销售渠道经理一项项汇报。

    不光工厂那边,线下销售门店也都算爆了。

    这两天星辰汽车的销售人员有多忙?

    白天试不完的驾,晚上到家十点了,饭不用吃还要在手机上一个个的回复车主和交付人员对接信息。

    人一多,那问题就多了。

    汇总起来更是头大。

    目前第一个月的产能,最多只能交上八千台上下。

    所以说八千台以后的大定订单号,显示的提车周期都无法估计,只能告诉客户是在一到两个月提车,这个周期相当漫长了。

    至于两万台以后的订单号,那更是岌岌可危,要等到两个月之后才能交得上。

    六十天以上的周期,耐心差一点的搞不好就放弃了,或者传出“期车”的名头,也不是没可能。

    “我和工厂通过视频了,让软件部加加班,工厂生产批次和车架号数据会在三天内对接到内部车主信息,届时所有车主都能看到自己大概在第几周提车,误差前后不超过七天……”

    许易说道。

    “其次,锁单要改配的车主,让门店销售放开权限,随便他们改,想怎么改颜色和配置都行,以车主意愿为主。”

    按照现在的汽车市场,别说很多传统车企了。

    就算是口碑好一点的国产车企,新势力车企,也大多不允许车主锁单后改配。

    有些是因为车子已经上了产线,没法改!

    还有些则是,即使车子没上产线,也不想开这个口子,消耗过多的人力资源。

    可随着订单基数大了,总会出现那么一小撮人。

    但在许易看来。

    根本没所谓!!

    改!

    随便改!!

    他们星辰S7,总共就这两种配置,四种配色,就算加上三种内饰颜色。

    也是随便搭配的级别。

    等于说,放开了让这些车主改一通,后台都能将排产的车子重新完美分配给其他车主。

    这就是配置少,简单无脑的好处了。

    本来车子卖的就不贵,还搞一大堆选配,那不是给自己找罪受?

    解决了这个问题。

    最后就是等车周期了,也是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

    许易稍微思索了一下,就想到了办法。

    “从明天起,通过app给所有大定车主发消息,但凡锁单超过一个月还在继续等待的车主。

    从第三十天起,每天发放200等车积分。

    积分可以用来购买车商城的头枕脚垫和生态商品。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来抵扣提车款,订单等得越久,积分发得越多,但只能提车后使用。”

    之前星辰汽车推出了车商城的板块。

    其中购买商品并非是直接付款,也可以采用积分的方式。

    比例是10积分=1块钱。

    也就是说,相当于官方放送现金奖励,但只能在他们的车商城和提车时消费抵扣。

    相当于另一种形式的——“早提早享受、晚提享折扣”!!

    …

    “等车积分,这个主意好啊!成本不高,但还能一直把车主吊着!!”

    俞年听完,当即眼神就亮了。

    通过放送积分的方式,他们根本不用花多少成本。

    因为提车周期短的车主,根本领不到,或者领到也是很少数。

    而那些能一直领的,算下来也不夸张,关键是能稳住这些人,大大缓解车主等“期车”的焦虑。

    最妙的是这个等车积分,还要等到车主提车时才能兑现。

    变相扩大了车主放弃的心理成本。

    简直完美啊!!

    “诶——什么叫吊着车主,咱们是用户型企业,这个叫为车主着想。”

    许易笑笑。

    理所当然的语气。

    “等车福利”这套,其实在后世都快被新势力玩烂了。

    因为交不出来车,又怕车主放弃,更有甚者同行直接抢单,垫付五千块的订金,就为了把车主抢过去。

    这才倒逼着一个个企业,发放各种“期车福利”,首提权益来稳住车主。

    别看很多新势力“融资一条龙”。

    很多真正到了交付阶段,就变成了——“生产一条虫”!!

    其中固然有外部天灾原因,加上芯片和传感器的短缺。

    但也侧面反应过来,这些新势力车企的供应链管理,有多么混乱和内部效率乱套了。

    最后搞得把王炸订单量,打成遭人唾骂的烂牌。

    就这样。

    从内部到外部生产,星辰汽车从头到尾满负荷运行。

    期间。

    也发生了一件趣事。

    在星辰汽车召开发布会后的第三天。

    比亚迪与宁德时代同时对外放出一则劲爆消息。

    将在今年内,实现大单体电芯技术的初步量产。

    比亚迪这边高管,更是直接对外放出自家大单体电池的名称——刀片电池。

    一时间。

    媒体汹涌而至。

    “王总您好,请问刀片电池真的会在今年实现量产吗?其性能如何,既然是采用大单体结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比得上目前公认磷酸铁锂第一的极星电池吗?”

    技术发布会上,一名媒体记者抢先问道。

    “是的,最迟年底就能量产,至于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我们比亚迪依然会是国内磷酸铁锂顶级水平。”王川福简短答道。

    既没说比得上,也没说比不上。

    反正是国内顶级就完了!!

    说实话,以极星电池那个参数和安全表现,他们心里也犯嘀咕啊。

    但没办法。

    这特么…人家都要交现车了。

    前两天威能电池的大规模融资,更是登上了投资圈新闻。

    要是他们比亚迪这个国内的磷酸铁锂王者,不站出来表示一下。

    那就算内部绷得住,股价都该绷不住了!!

    好在他们的进度也不慢,只要今年能拿出来,依然是国内顶级嘛!

    王川福这样安慰着自己。

    但是记者的下一个问题,就让他整个人绷不住了!

    “王总您好,请问贵方的大单体刀片电池,是紧跟着星辰汽车的极星大单体电池之后发布,是为了蹭热度吗?

    还是说极星电池的技术路线,对比亚迪造成了研发思路上的启发?”

    这名记者很大胆的问道。

    为了搞个大新闻出来,也是拼了。

    但实际上,这也是大多数人心里的疑问啊!

    之前比亚迪可没在外部透露过刀片电池的研发信息。

    而现在,突然放出来,还紧跟在极星电池之后,这不显得巧合么??

    是个人都会这样猜想!

    …

    王川福:“……”

    “你说什么?怎么凭空污人清白!”

    “我们比亚迪是自研企业,再说电池技术的研发立项,周期动辄就要三五年起,怎么可能是我们借鉴了星辰汽车的研发思路?

    对方还没有开始正式造车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研发刀片电池了!

    这是我们内部独创的技术!甚至是首创!

    只是优秀的技术路线,思路都是相似的!”

    旁边的高管脸红脖子粗的争辩道。

    记者眨了眨眼睛:“您的意思是说,比亚迪内部其实立项了好几年,但研发效率还赶不上一家初创的车企?”

    这话一出。

    在场的高管与研发核心成员,表情突然都凝固了。

    内心像是有什么脆弱的东西,“嘎嘣”一下碎掉了!

    “叉出去!给他叉出去!!”

    现场爆发一阵骚乱。

    当日。

    立刻便有小道新闻传出:

    【比亚迪高管疑似破防,坚持宣称刀片电池为业界首创】

    众网友围观。

    “666,这是真敢问啊!”

    “哈哈哈,真要笑死了,他怎么贴脸开大!!”

    “比亚迪这两年的dm混动技术,和磷酸铁锂电池搞得是真不错啊,但没想到,居然被后来者超车了,这真是世事无常……”

    “求问星辰S7具体怎么样?之前去看过秦E300,但感觉续航还是差点意思,现在星辰汽车价格贵一点,但续航能到400,充电也快,到底值不值?”

    “哥们这还用问吗?电池技术明显领先一代啊,而且实车真的帅,配置真高,就是订单恐怕难排了,你去门店看看就知道了。”

    “星辰S7出来之前,我都没想到国产二十万价位,能出来一台这么猛的新能源车!!”

    ……

    一时间。

    很多人讨论。

    有一部分消费者,是一直关注新能源车的。

    原本在他们的心中,比亚迪已经算做得很不错的那批了,可现在星辰S7的出现,让这部分的新能源车主,有了全新的选择。

    特别是看完这视频,内心对“极星电池”的技术领先印象,变得更加深刻了。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