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 第182章 最终结果

第182章 最终结果

    时间悄然流逝,冬雪消融,春风渐暖,岳麓山上的树木抽出了新芽。

    一个多月后,秦陕惊天贪腐案的最终处置结果,终于通过邸报明发天下。

    其惩治结果之严厉,牵连之广,令人触目惊心!

    案卷所涉,上至户部某侍郎乃至户部尚书,下至秦陕行省府、州、县各级官员,入-狱者竟逾百人!

    贪墨之巨,骇人听闻!

    其中罪大恶极者,判斩立决、秋后处决者多达四十余人;其余或流放三千里,或抄家革职,永不叙用……

    一整个盘踞在秦陕之地和朝堂之上的庞大贪腐集团,被连根拔起,彻底清洗!

    王明远急切地在邸报上寻找,心跳如鼓。

    直到将每一个字都看完,他才长长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没有师父崔显正的名字!

    不仅没有在罪官名录中,甚至在后续的处置通报中也未提及。

    又过了约莫半月,他相继收到了两封信。

    第一封信,信封很普通,落款却让他心头一跳——“卢阿宝”。

    他急忙拆开,信纸上的字迹清瘦依旧,却似乎比以往多了几分沉淀后的平和。

    信中,对方坦言自己如今已改随母姓,名唤“卢阿宝”。

    往事已矣,旧名已不愿再用。

    京城风波已告一段落,他性命无碍,让王明远不必挂心。

    如今跟随一位值得敬重的长辈做些事情,虽前路艰难,但心是安的。

    信末,他写道:“世间已无元沧澜,唯有卢阿宝。

    前路漫漫,各自珍重,山高水长,或有重逢之日。”

    王明远捧着这封信,反复看了好几遍,心中感慨万千,最终化为一声叹息和一份默默的祝福。

    能挣脱枷锁,重新开始,或许对他而言,已是最好的结局。

    第二封信,则是来自师父崔显正。

    信中的语气,是王明远熟悉的沉稳,却也比往日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疲惫与……欣慰?

    崔知府在信中首先感谢了王明远那封及时的信。

    他言道,正是因为这封信的提醒,他才能在上官猝不及防到来核查时,提前有所准备。

    不仅迅速厘清了长安府的账目,更是主动配合,甚至提供了一些关键线索,协助上官雷厉风行地厘清了不少迷雾,这才在后续的滔天巨浪中得以保全,甚至因“协查有功、治下清明”而得到了赏识。

    当然,此举也彻底得罪了秦陕官场原本盘根错节的旧势力,日后仕途必多艰险。

    但他笔锋一转,语气变得铿锵:“然,为国除蠹,为民请-命,纵前路荆棘,吾往矣!明远吾徒,此事亦予汝一鉴:

    官场非坦途,然心中自有尺规,有所为,有所不为!汝当安心向学,夯实根基,未来方有可为之地!”

    信的末尾,他稍稍透露了一点口风,语气中带着一种历经风雨后的沉稳:“此番事了,朝廷将有表功。为师或将于近期,调任秦陕行省巡抚一职,总揽一省政务,整顿吏治,安抚民生。任重道远矣!”

    王明远看到这里,又是惊讶,又是由衷地为师父感到高兴。

    不仅安然度过危机,更能借此东风,更上一层楼,直接主政一方!

    这份魄力、能力和运气,当真令人敬佩!

    他不禁感叹,姜还是老的辣,师父的为官智慧,自己需要学的还太多太多。

    季师兄当然也收到了师父的书信,休沐日见到王明远后,连连感叹:“恩师不愧是恩师!吾辈楷模!哈哈,此事当浮一大白!”

    当晚,师兄弟二人难得地喝了几杯,既是庆贺师父高升,也是庆幸自家这一脉总算在这场惊天风波中平稳落地,未来可期。

    至于那场引发了最初朝堂争议的“台岛租售”风波,朝廷也很快有了明确的定调。

    后续的邸报和朝廷明发谕旨中,严词驳斥了此议,定性为“奸佞误国之论”,宣称朝廷从未真正考虑,并申明了对所有疆土毫不动摇的主权。

    这一强硬姿态,极大地安抚了天下士子之心,也让众人对皇帝的英明感佩不已,仿佛之前的风波只是一小撮跳梁小丑的妄议。

    王明远读到这些,心中明了,这不过是帝王平衡之术和收拾人心的手段罢了。

    若非元沧澜豁出性命捅破了秦陕的贪腐窟窿,让“国库空虚需卖岛补亏空”的理由成了笑话,此事结局犹未可知。

    这背后,不知是多少势力的博弈与妥协。

    这一切的波澜壮阔、惊心动魄,最终都化作了邸报上几行冷静的文字,和士子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对于远在湘江、尚未步入仕途的王明远而言,这无疑是一次极其深刻且震撼的洗礼。

    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体会到,朝堂之争的残酷与复杂,远非经义策论中那般理想化。

    它也像一把重锤,敲打着他年轻的心志:将来若想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不仅需要学问,更需要智慧、担当,甚至是一点点运气。

    前路漫漫,唯有前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