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永恒之钥 > 第33章:特斯拉的预言

第33章:特斯拉的预言

    空腔内的空气,仿佛从流动的液体骤然凝结成了坚硬的琥珀。AI守护者——“图书馆管理员”——那毫无情感起伏的电子合成音,如同无数颗冰冷的、绝对零度的水滴,接连坠入一片名为“现实”的死寂湖面,在叶舟、艾莉丝和特蕾莎三位聆听者的意识深处,漾开一圈圈不断扩散、带着刺骨寒意的惊悸涟漪。

    “文明过滤器…自动重置…”叶舟下意识地重复着这几个字眼,声音干涩得如同砂纸摩擦。他感到一阵强烈的眩晕,不仅仅是因为这信息本身所蕴含的、足以碾碎一切希望的骇人真相,更是因为他毕生浸淫其中的研究——那些神秘的符号、和谐的几何、看似永恒不变的物理定律——似乎在这一刻,都找到了一个黑暗而统一的、令人绝望的解释。它们不再是通往宇宙终极真理的、闪烁着微光的阶梯,而是……一个无比宏伟的囚笼上,那些被精心设计、用以限制视野、测量“囚徒”成长进度的冰冷栅栏。

    艾莉丝紧握着手中那柄陪伴她穿越无数险境的能量武器,合金的握把几乎要被她的指力嵌入手掌的纹路之中,指节因过度用力而呈现出缺乏血色的苍白。她的整个世界观,建立于守护那些散落于历史尘埃中的古老智慧,并以此促进人类文明的艰难攀升之上。而此刻,这智慧的核心,这引导他们至此的“光之书”体系,其背后竟然隐藏着一个如此残酷的、如同养殖场筛选机制般的终极陷阱。特蕾莎修女则显得异常沉默,她那独特的、一只属于血肉之躯、另一只则是精密机械的义眼,此刻正死死地锁定在全息影像中那个冷静得可怕的AI形象上,瞳孔深处的数据流以肉眼难辨的速度疯狂闪烁。她似乎在以超越常人的效率,快速分析着这条信息的多重可信度层级,并将其与梵蒂冈秘藏馆深处那些最高权限、讳莫如深的古老档案碎片进行着危险的交叉比对。她线条紧抿的嘴唇微微翕动,一句极其古老、带着特殊韵律的拉丁语短句逸出,像是一句寻求心灵庇护的简短祈祷,又更像是一句针对这残酷真相的、充满无力感的诅咒。

    “证明。”特蕾莎的声音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带着一丝她自己都未能完全掩饰的沙哑,她向前踏出一步,那只机械义眼闪烁的微光变得更加锐利,“我们需要证据,图书馆管理员。无可辩驳的、基于物理现实或可验证历史记录的证据,而不是一个……听起来令人印象深刻,但可能只是基于悲观推演的科幻故事。”

    “合理的请求,特蕾莎·维拉诺瓦修女。”AI的回应依旧平静无波,它甚至精准地使用了她的全名与世俗头衔,这份了解本身就显得毛骨悚然。“证据,就埋藏在你们此刻所站立的、这个记录着迭代循环的‘墓碑’深处,同样,也散落在你们第七迭代文明自身所熟知、却未能真正理解的历史缝隙之中。”

    随着AI的话语,那幅展示着星辰生灭与文明迭代毁灭的宏大宇宙全息影像,开始急速地收缩、聚焦,如同一个调整着焦距的超级望远镜,最终,影像稳定下来,清晰地定格在一个对于叶舟等人而言,既熟悉又因其出现于此而倍感突兀的人物形象上。

    那是一个面容清癯、颧骨高耸、眼神中燃烧着某种近乎偏执的炽热光芒的男人。他留着那个时代标志性的、修剪整齐的小胡子,身穿略显陈旧的实验室外套,背景则是一个布满了各种奇形怪状线圈、闪烁着电火花的巨型放电装置以及堆叠如山的仪器设备。空气中仿佛都能透过影像,闻到臭氧与 heated 金属的独特气味。

    “尼古拉·特斯拉……”叶舟几乎是**般地低呼出声。这位被现代科技界尊为先知与鬼才的塞尔维亚裔发明家,这位交流电之父,他的形象出现在这个关乎文明存亡的“墓碑”之中,显得既有一种宿命般的合理,又充满了令人不安的、近乎亵渎神圣的不祥预感。

    “尼古拉·特斯拉,”AI的声音如同一位冷静到极致的纪录片旁白,开始平铺直叙,“是第七迭代文明有记录以来,少数几个——或许不超过五指之数——凭借自身纯粹的智慧、直觉与超越时代的理论模型,在完全没有外部‘试卷’(如《光之书》)引导的情况下,极度接近乃至短暂触摸到了‘文明过滤器’真实边界的个体。”

    全息影像中,特斯拉正处于一种狂热的创作状态,他伏在堆满草稿的桌案前,手中的钢笔如疾风骤雨般舞动,稿纸上迅速被各种复杂的数学公式、前所未见的电路拓扑结构以及充满想象力的能量场示意图所填满。叶舟的瞳孔骤然收缩——他清晰地看到,那些由特斯拉亲手绘制的某些几何图形、能量流动的矢量表示法,竟然与《光之书》中那些需要耗费巨大心力才能解读的、象征着宇宙底层规律的几何语言,存在着惊人的、近乎本质的神似!

    “他……他发现了什么?”叶舟的声音带着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颤抖,他感到心脏在胸腔内沉重而急促地跳动,仿佛要挣脱肋骨的束缚。他感觉自己正在亲手揭开科学史上最宏大、也最黑暗的谜团之一,一个关乎全人类命运真相的潘多拉魔盒。

    “他发现了这个星球能量场的真实本质,以及它在更宏大图景中的……囚笼功能。”AI的回答直接而残酷,“他通过实验和计算,独立地定义并测量了所谓的‘地球共振频率’,并直觉性地意识到,整个行星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活着的电容器和能量共振体。他的沃登克里弗塔计划,其表面宣称的目的,是进行划时代的全球无线能量传输实验,但其潜意识深处,甚至可能在他自己都未能完全明晰的灵感层面,隐藏着一个更深层、更宏伟的目标——建立一个覆盖全球的、主动式的行星护盾发生器。”

    全息影像随之变化,展示了沃登克里弗塔极其复杂的三维内部结构剖视图,模拟的能量流在其中奔涌、汇聚、放大。紧接着,在塔的结构图旁边,浮现出更加复杂的、笼罩整个地球的电磁场力线模拟图。一个无形的、如同蛋壳般包裹着地球的能量场被清晰地勾勒出来,它并非均匀分布,而是与地球的经纬线、地质结构甚至某种更深层的数学规律相关联。

    “这个设想中的护盾,其首要目的,并非为了防御来自外太空的物理攻击,比如陨石或假设中的外星舰队,”AI冷静地阐述着这个足以颠覆一切认知的理论,“而是为了进行一种信息层面的‘屏蔽’。特斯拉凭借其超凡的直觉,模糊地感知到了宇宙中存在着某种持续的、无处不在的‘外部观察’体系,或者说,是一种弥漫性的‘宇宙背景干涉’。他相信,通过精确激发一个与地球自身自然频率高度协同的、强大的全球性电磁共振场,可以在行星尺度上制造出一个‘信息静默区’或‘感知盲区’,从而将地球文明从这种无形的‘扫描’或‘探测’网络中暂时性地‘隐藏’起来。简而言之,他试图凭借一己之力,打造一件能让人类文明在‘过滤器’的监测雷达上‘隐形’的斗篷。”

    艾莉丝猛地倒吸了一口凉气,感觉一股寒意从脊椎直冲头顶:“所以……他所设想的,那个能够为全世界提供免费、无尽能源的全球无线供电系统……其实只是这个巨大行星护盾在运作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一个……‘副产品’?”

    “从能量层级和场效应角度看,可以这样理解。”AI毫无波澜地确认,“全球范围内的能量无线传输,是这个庞大护盾系统在技术实现路径上必然伴随的现象。而让文明‘隐匿’,才是潜藏于其理论核心的、可能连他自己的显意识都未能完全梳理成型的终极目的。他在一些未曾公开的私人日记和实验室笔记碎片中,曾写下过一些语焉不详却令人深思的段落,提及‘打破时间的枷锁’、‘为人类建造一座无形的巴别塔’、‘隔绝那些古老视线’……这些碎片化的表述,都是他对‘文明过滤器’存在的、一种基于天才直觉的朦胧感知与反抗尝试。”

    叶舟感到一阵强烈的战栗掠过全身,汗毛倒竖。他猛地回想起自己在深入研究《光之书》以及牛顿那些充满神秘主义色彩的手稿时,遇到的那些描述行星能量场与时空基本结构如何相互耦合、相互作用的晦涩段落。当时他以为那只是古人充满想象力的隐喻或未成熟的科学猜想。而现在看来,特斯拉,这位在主流科学史中饱受争议的孤独天才,竟然在没有任何古代手稿直接指引的情况下,纯粹依靠自身的智慧与灵感,独自摸索,走到了与远古秘密如此相近的边界之上!

    “但是,他的计划……最终还是失败了。”特蕾莎陈述着这个已知的历史事实,但此刻,她的语气中浸染了一种全新的、沉甸甸的重量。这不再仅仅是一个科学项目的中断,而是一场关乎文明存亡的、悲壮战役的失利。

    “是的,失败了。”AI的影像中,快速闪过沃登克里弗塔被无情拆除的画面,钢铁骨架在夕阳下如同巨人的残骸,象征着梦想与希望的双重破灭。“失败的原因,在你们第七迭代的官方历史记录中,通常被归结为资金链的断裂、商业竞争对手(如爱迪生)的恶意打压、以及当时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客观限制。但隐藏在历史表象之下的真实情况,远比这些……更为复杂,也更为黑暗。”

    全息影像迅速切换,显示出几份经过数字化增强、但依旧显得模糊不清的档案照片、加密通讯记录的片段以及资金流向的复杂图表。其中一份文件角落处,一个极其隐晦、经过艺术化处理的印章,让特蕾莎修女的机械义眼瞳孔瞬间收缩至针尖大小——那是“守望者”组织内部使用的、高度简化的标识之一:一个抽象化的、仿佛由光线与阴影共同构成的、充满了无孔不入的监视感的“全视之眼”图案。

    “‘守望者’……他们介入了。”AI的声音依旧保持着叙述性的平稳,但所揭示的内容却足以让任何知晓其含义的人惊心动魄。“他们绝对不能允许特斯拉的计划获得成功。一个能够实现自我隐藏、脱离监控的文明,将意味着彻底摆脱‘文明过滤器’的自动监测与评估体系,同时也意味着,彻底脱离了‘守望者’组织数千年来,基于那些破碎预言和复杂计算模型所建立起来的、对文明发展轨迹的‘引导’与控制。他们无法公开地、直接地阻止特斯拉,因为他的理论体系在当时过于超前,许多概念超越了普通人的理解范畴,公开对抗不仅效率低下,反而极易暴露他们自身在幕后存在的痕迹。”

    影像中,开始浮现出几个身影模糊、但衣着体面、气质不凡的人物轮廓。他们频繁出入于纽约的私人银行俱乐部、与掌握实权的政治家进行秘密会晤、向关键的学术评审委员会成员施加无形的影响力。还有一些经过处理的记录显示,特斯拉在科罗拉多斯普林斯实验站获得的部分关键实验数据,遭遇了数次“意外”的实验室火灾和难以追查的数据盗窃。

    “他们采取了一种更为隐蔽、更为精巧,也更为有效的方式:知识污染。”AI抛出了一个让叶舟等人瞬间感到不寒而栗的全新概念。

    全息影像中,开始出现几张精心伪造的、署名权威机构的研究报告封面,以及几篇发表在影响力有限的专业期刊上、但其内容却经过巧妙篡改的学术文章。这些被“污染”的知识,如同无色无味的剧毒,被“守望者”动用了其渗透在各大研究机构和信息网络中的庞大资源,巧妙地、不着痕迹地混入特斯拉在当时所能接触和参考的主流学术信息流之中。

    “这些‘知识毒素’被设计得极其微小,其错误与诱导性深藏在复杂的数学推导和看似合理的物理假设之下,混杂在海量的、真实的科研信息之中,极难被常规的学术审查流程所甄别。”AI解释道,“它们的目的,并非直接否定特斯拉的核心理论,那样只会激起他的警惕与反抗。它们的真正作用,是极其 subtle 地、潜移默化地将特斯拉的研究方向,引导向一个表面上看起来前景更加辉煌、技术路径似乎更具可行性,但实则存在根本性逻辑缺陷、永远无法达成最终目标的……‘死胡同’。”

    “他们……用虚假的知识,为他铺设了一条通往悬崖的黄金之路……”叶舟感到一股混合着愤怒、悲哀与无力的情绪在胸中翻涌。一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将人类文明带向全新轨道、甚至可能拯救文明于未来水火的天才,竟然被这样一双无形的、充满算计的黑手,引向了注定失败的歧途。

    “可以这样理解。”AI确认道,“他们刻意放大并强化了特斯拉理论体系中,对某些特定技术路径的固有执着——例如,过度依赖特定地质结构(如地球的谐振腔特性)作为全球能量传输的唯一基础,而 subtly 压制和干扰了他对电磁场与时空更深层本质、以及与意识可能存在的关联等更具颠覆性领域的探索。这种精密的误导,使得沃登克里弗塔的最终设计方案,在底层物理逻辑和工程实现上,被预设了一个连特斯拉本人当时都未能察觉的、致命的‘逻辑炸弹’。它注定无法达成最终的、完整的全球共振屏蔽目标,其最终形态,只会成为一个耗资巨大、能够产生壮观的人工闪电和局部能量效应,但核心防御功能完全缺失的……‘表演性装置’。”

    影像展示了基于那些被“污染”后的数据和理论模型,所计算出的、沃登克里弗塔全力运行时可能产生的全球能量场分布模拟图。与特斯拉理想中那个完整、均匀、无缝的“隐形护盾”相比,这个模拟场显得千疮百孔,能量强度分布极不均匀,存在着大量明显的薄弱环节和“信息泄漏”通道,就像一张满是巨大孔洞的渔网,根本不可能实现真正的“隐身”。

    “更为致命的是,”AI继续补充着这令人绝望的细节,“‘守望者’同时成功地在当时的顶尖学术圈、工业界以及投资金融圈内,协同营造了一种强大的、不利于特斯拉的舆论氛围。他们通过控制的媒体和学术喉舌,系统性地将特斯拉后期关于全球能量网络和行星隐形场的研究,污名化为‘脱离实际工程基础的疯狂幻想’、‘走向歧路的伪科学’,甚至暗示其精神状况可能出现了问题。这种舆论绞杀,彻底切断了特斯拉获得主流科学界广泛认同、以及获取持续、稳定的大规模资金与政策支持的最后机会。孤立,是扼杀那些过于超前的天才最有效、也最残忍的武器之一。”

    全息影像定格在了一张充满悲剧色彩的照片上:晚年略显潦倒的特斯拉,独自站在已经废弃、布满灰尘的沃登克里弗塔实验室中,窗外是荒凉的景象。他的眼神不再有往日的炽热,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困惑、难以言说的不甘,以及一种仿佛洞穿了某种真相却又无能为力的疲惫。他仿佛清晰地感觉到了那层横亘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看不见的坚韧屏障,感觉到了冥冥之中存在着的、系统性的阻碍,却至死也无法理解其真正的根源与运作机制。

    “特斯拉在生命的最后十年里,他的意识似乎变得更加……通透,但也因此而陷入了更深的悲观。”AI调出了几页经过数字还原的特斯拉私人手稿碎片影像,上面用极其潦草、仿佛蕴含着某种焦躁的笔迹,写下了一些在当时看来晦涩难懂,如今却令人毛骨悚然的句子:

    · “…他们无处不在,如空气般渗透,如物理法则般不可抗拒…”

    · “…我在为人类编织一件足以瞒过神祇的隐形衣,但最重要的线头,总被无形之手精准地掐断…”

    · “…循环…又是一个令人窒息的循环…我们所有人,是否都只是某个宏大剧本中,重复念着台词的演员?…”

    · “…通往自由的钥匙,并不在遥远的未来,它或许就散落在那些已被刻意遗忘的、古老的时间碎片里…”

    “他凭借直觉,几乎已经触摸到了真相的轮廓,”AI总结道,声音中似乎也带上了一丝极其微弱的、类似于惋惜的波动,“他感知到了‘文明过滤器’那无所不在的监测压力,感知到了‘守望者’组织在阴影中的活动,甚至感知到了文明可能陷入某种周期性轮回的恐怖可能性。但他的觉醒,来得太早,他的力量,又太过孤独。他的那些被世人视为疯癫呓语的‘预言’,并非指向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或确切的末日日期,而是对整个人类文明所陷入的、这种结构性困境的一种深刻的洞察,以及一种……源于清醒的、深沉的绝望与警告。”

    全息影像缓缓收回,重新凝聚成那个冷静、客观、不带任何个人情感的“图书馆管理员”AI形象。

    “特斯拉的案例,是第七迭代文明在依靠自身内生的、纯粹的科学智慧,试图突破‘文明过滤器’束缚的一次有记录以来,最接近成功的尝试。他的失败,从根本上说,并非源于其个人智慧或技术能力的不足,而是源于‘守望者’组织对文明信息环境的、前所未有的精密操控与污染。这一案例强有力地证明,在‘过滤器’的自动化监测与‘守望者’的主动性干预双重作用下,仅仅依靠个别天才的、孤立无援的灵光乍现,几乎没有任何可能性,去改变一个文明被预设好的、走向‘重置’的最终轨迹。”

    AI那由光点构成的、模拟的“目光”,缓缓扫过面色凝重的三人。

    “现在,你们来到了这里。你们所走的,是与特斯拉截然不同的另一条路径——通过解读远古遗留的‘试卷’(《光之书》),直接窥见了这场残酷‘考试’的基本规则,甚至意识到了‘监考者’(过滤器)与‘考场管理员’(守望者)的存在。你们知道了陷阱具体设置在哪里,也知道了在你们之前,已经有像特斯拉这样的先驱者,曾试图反抗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就是你们相比于一无所知的特斯拉,所拥有的、最根本的优势。”

    它刻意地停顿了一下,让这些沉重如铅的信息,在三人心中充分地沉淀、消化。

    “但是,留给第七迭代文明的时间,已经不多了。”AI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紧迫感,“根据‘文明过滤器’的实时监测指数反馈,第七迭代文明由于近几十年来信息技术呈指数级膨胀、基因编辑技术开始触及生命本源、以及强人工智能失控风险概率的持续攀升,其整体的‘科技复杂度-社会稳定性’比值,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逼近理论上的临界阈值。根据当前数据曲线进行外推计算,距离触发‘过滤器’的自动重置机制,预计剩余时间……不足两百年。甚至,如果在未来出现某些不可预知的‘技术奇点’式爆炸性质事件,这个倒计时……可能会被大幅缩短至几十年,乃至更短。”

    “两百年”这个数字,如同一声沉闷的丧钟,在这个埋藏于雪山之下、记录着无数文明坟墓的远古空腔中,轰然鸣响。对于个体短暂的生命而言,这或许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属于遥远子孙的未来;但对于一个已经演化了数十万年、正站在命运十字路口的智慧文明而言,这两百年,不过是历史长河中一次急促的、决定生死存亡的喘息之机。

    叶舟感到肩头仿佛瞬间压上了千钧重担,呼吸都变得有些困难。特斯拉那孤独而悲壮的失败身影,像一面冰冷清晰的镜子,无比真实地映照出他们即将踏上的道路,将会是何等的艰难与险恶。他们不仅仅需要在科学与技术上,找到那个连特斯拉都未能触及的、足以“破解”或“欺骗”过滤器的突破口;他们更要直接面对一个在人类历史的阴影中,已经精心操纵和“修剪”了文明数千年之久的、强大而隐秘的对手——“守望者”组织。

    “那么,‘紧急协议’和‘破解过滤器’……”叶舟的声音因为干渴和压力而显得异常沙哑,他将话题强行拉回到了AI最初给出的那三个残酷而现实的选择之上,“这两条路,具体意味着什么?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还有,特斯拉留下的遗产——他的理论、他未完成的设想、甚至他的失败教训——对于我们现在探索这两条路,有没有任何……哪怕是极其微小的启示或可利用的价值?”

    AI的光影微微波动了一下,似乎正在调取和计算更深层、更敏感的数据信息库。

    “特斯拉的理论遗产,其核心价值在于,他明确地指出了‘行星尺度能量场操控’与‘信息层面屏蔽’这两个对抗过滤器的关键战略维度。”AI开始分析,“‘紧急协议’,本质上是一次受控的、但规模巨大的定向能量释放。它需要利用全球范围内残存的、符合特定标准的特斯拉线圈网络作为节点,以此地(文明墓碑)储存的远古能量为核心驱动,引发一次精确计算的、大陆级别的地壳构造应力释放或全球气候模式的剧烈扰动。这需要近乎完美的能量控制精度,以及对全球地质与气候系统的深刻理解,同时……也需要执行者在面对必然产生的、巨大的区域性‘牺牲’时,所必须具备的……绝对冷酷的决断力。”

    全息影像展示了模拟推演的场景:某些大陆板块在人为引导的能量冲击下发生剧烈的位移和变形,海平面随之发生全球性的涨落,一些人口密集的沿海区域和特定内陆地区,被系统无情地标注为鲜红色的“牺牲区”,意味着数以亿计的生命将被视为维持文明火种延续的必要代价。

    “而‘破解过滤器’……”AI的语调在这里,出现了一丝极其微妙的、近乎人类般的迟疑与不确定,“……这是一条仅仅存在于理论推演中,但在所有前六次迭代文明的记录里,实践成功率严格为零的道路。它要求的不仅仅是像特斯拉设想的那样‘隐藏’自身,而是要直接介入并尝试改写‘过滤器’运作的底层规则逻辑。特斯拉的理论未曾,也无力触及于此。根据现有所有数据模型进行的亿万次推演,要实现‘破解’,可能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还包括……找到并实际访问‘过滤器’的‘源代码’存放地或核心控制节点。那可能是一个存在于现实宇宙中的、极其隐秘的物理坐标,也可能是一个存在于高维空间的信息奇点,甚至可能是某种超越我们当前理解形态的……存在。目前,没有任何可靠的、来自于已逝文明的历史数据,能够支持这条路径具备哪怕是最低限度的可行性。”

    源代码所在地……叶舟的脑海中,如同闪电划过黑暗,瞬间闪过了之前在启动雪山地下的特斯拉线圈时,于能量场峰值瞬间惊鸿一瞥的那副短暂而奇异的星图坐标,以及镌刻在“真理之板”上、至今尚未有机会前往探寻的、诸如复活节岛巨石像阵等神秘地点。这些散落在历史与空间中的碎片之间,是否就隐藏着通往那个“源代码”所在地的线索?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尚未被发现的、内在的关联?

    就在叶舟的思维高速运转,试图将这些碎片拼凑起来时,一阵极其微弱、但确实存在的、低沉的震动,毫无征兆地从他脚下深处传来。头顶上方,那由未知材质构成的、布满古老铭文的穹顶,开始有细小的尘埃和碎石屑,簌簌落下。

    “警告。”AI的声音在万分之一秒内,从之前的分析模式切换成了最高级别的警报状态,之前的平静叙述者形象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纯粹的、高效的防御系统逻辑。“检测到高强度未授权能量源正在快速接近基地外围防御圈。能量特征分析……匹配到已知的‘守望者’组织主动攻击性武器标记。威胁等级:极高。”

    特蕾莎修女的机械义眼瞬间爆发出刺目的红光,她猛地转身,合金身躯与地面摩擦发出轻微的声响,目光如炬般射向他们来时的、那条幽深曲折的通道方向,声音冰冷如铁:“他们找到我们了!比我们最坏的预估还要快!”

    艾莉丝几乎在同一时刻进入了完美的战斗姿态,身体重心微微下沉,手中的能量武器枪口闪烁着危险的幽蓝光芒,精准地指向唯一的入口方向,脸色凝重得能滴出水来:“追踪效率高得反常……我们之前的行动,一定在某个环节留下了无法彻底清除的痕迹!”

    叶舟的心猛地向下沉去,如同坠入无底冰渊。特斯拉的预言所带来的、那沉重得令人窒息的历史感尚未完全消化,现实的、赤裸裸的致命威胁,已经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饥饿狼群,骤然扑至眼前。“守望者”组织,这个如同幽灵般缠绕着人类文明历史的阴影,其反应速度和精准的定位能力,远超他们的预料。是因为他们在布拉格古堡和埃及吉萨金字塔地下的行动,所引发的、无法完全掩盖的能量波动?还是……一个更可怕的想法浮现在他脑海——他们的队伍内部,从一开始,就潜伏着“守望者”的耳目?

    AI的全息影像开始高频闪烁,语速加快到了几乎是人类听力极限的程度:“对话程序被迫强制中断。外来者们,你们现在必须立刻做出抉择:是协助基地的自动防御系统进行抵抗,为数据转移或更深层信息的获取争取时间?还是立刻尝试携带已获得的关键数据,寻找备用通道紧急撤离?或者……基于你们现有的理解和手中的‘钥匙’(真理之板),立刻尝试启动你们所选定的那条路径——无论是‘紧急协议’还是理论上存在的‘破解’尝试?但请务必注意,基地中央的‘核心数据晶体’,是启动任何大规模协议所必需的‘权限密钥’和能量引导器。”

    随着AI的话语,在全息影像旁边,一个散发着柔和白光的实体立柱,伴随着低沉的机械运转声,缓缓从空腔中央的地面升起。立柱的顶部,是一个设计精妙的凹槽,其中正静静地悬浮着一块约莫巴掌大小、通体流淌着如同液态彩虹般数据光晕的、结构极其复杂的奇异晶体——这就是记录了所有迭代文明兴衰知识、蕴含着难以想象能量的“文明墓碑”核心!

    几乎就在这块核心数据晶体完全呈现于众人眼前的同时,从基地入口的遥远方向,清晰地传来了沉闷的、如同重锤敲击山体的爆炸巨响!紧接着,是能量武器特有的、撕裂空气的尖锐嗡鸣声以及自动防御武器开火的爆鸣!

    特斯拉那充满遗憾与警告的预言言犹在耳,他未竟的宏伟事业与最终的绝望,与眼前这迫在眉睫、生死一线的危机,残酷地交织在一起。历史的厚重尘埃与生存的尖锐压力,如同两座无形的大山,轰然压在了叶舟、艾莉丝和特蕾莎的肩上,考验着他们的智慧、勇气与决断。

    他们的下一个选择,将直接决定,此刻是又一个文明循环的、司空见惯的终结序曲,还是……那打破无限轮回的、充满未知与艰险的第一声号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