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我,李云龙政委,祁同伟他爷 > 第261章 高育良李达康狂喜:憋屈半生,终遇伯乐!

第261章 高育良李达康狂喜:憋屈半生,终遇伯乐!

    “如果说高育良是‘破’的旗帜……”祁同伟的目光再次投向地图,眼神变得锐利如刀。“那李达康,就是‘立’的利刃。”

    “李达康?”赵华民的眉头拧得更紧了。

    “他的履历我看过,在林城干得不错,但脾气太臭,性格太独,在班子里几乎没有朋友。”

    “这种人,给他一块地,他能把GDP给你干上去,但让他去收拾京州那个烂摊子?他怕不是要把整个京州官场都得罪光!”

    “书记,我们现在要的,就是一个敢得罪光所有人的疯子!”祁同伟的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

    “高明远倒了,但他在京州经营了二十年,关系网盘根错节。”

    “那些被他喂饱的豺狼,现在只是暂时蛰伏,他们会用各种规矩、人情、惯例,来阻碍我们的任何改革。用常规的干部,只会被他们拖死、耗死!”

    他伸出一根手指,在地图上的“京州”二字上,重重一点。

    “这个时候,就必须派一把最锋利的刀下去!李达康这个人,心里只有发展,眼里只有目标。”

    “他不懂人情世故,也不屑于搞拉帮结派。他到了京州,谁的面子都不会给,谁的规矩都不会守。”

    “他只会用最简单、最粗暴、最有效的方式,砸烂一切旧的坛坛罐罐,推平一切阻碍前进的障碍!”

    “高育良负责在上面举旗,占据法理和道德的制高点,负责‘务虚’,统一思想。”

    “李达康负责在下面挥刀,用铁腕手段强力推行,负责‘务实’,打破僵局。”

    “一文一武,一上一下,一张一弛。这才是重建汉东的王道!”

    祁同伟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颗子弹,精准地击碎了赵华民心中的所有疑虑。

    赵华民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心中的震撼已经无以复加。

    他原本以为,祁同伟只是一把锋利无匹的刀,是用来冲锋陷阵的。

    直到此刻,他才惊骇地发现,自己错了。

    大错特错!

    这哪里是一把刀,这分明是一个运筹帷幄、布局天下的棋手!

    赵华民皱起了眉头,尽管内心已被说服大半,但作为省委书记的理智,让他必须考虑到现实的阻力。

    “高育良是个学者,没有主政一方的经验。李达康资历尚浅,脾气又臭。直接提拔到关键高位,阻力太大,程序上也说不通。”

    这话说得极有分寸,既点出了问题,又没有完全否定。

    祁同伟似乎早已料到他的顾虑,从容不迫地说道:“书记,我并非建议一步到位。”

    他的嘴角,勾起了一抹成竹在胸的弧度。

    “正因为是特殊时期,我们才要用特殊的办法。我建议,省委牵头成立两个‘临时高规格领导小组’。”

    “临时……领导小组?”赵华民的眼睛瞬间亮了。

    这五个字,在官场体系中,简直就是一剂包治百病的万能灵药!

    它既可以赋予极大的权力,又因为其“临时”的性质,可以绕开无数繁琐的组织程序和资历门槛!

    祁同伟伸出手指,开始在虚空中,为赵华民画出他那张惊世骇俗的权力蓝图。

    “第一个,成立‘汉东省政法系统教育整顿领导小组’。”

    “这个小组,由省委直接管辖,不归政法委,也不归公安厅。它的唯一职责,就是肃清高明远案流毒,对全省的政法队伍,进行一次彻底的、刮骨疗毒式的纪律与思想整顿。”

    “第二个,成立‘京州市经济社会秩序重建工作组’。”

    “同样,这个工作组也由省委直接授权,在非常时期,赋予其在京州市范围内,对人事、财政、重大项目审批上的特别干预权和最终拍板权!”

    祁同伟看着赵华民那张由凝重转为极度兴奋的脸,眼中闪烁着洞悉一切的光芒,抛出了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书记,高育良教授在法学界的崇高威望,正是‘整顿小组’组长的不二人选!他来坐这个位置,就是名正言顺,无人敢不服!”

    “而李达康同志那股不要命的铁腕作风,正是‘重建工作组’最需要的一把利剑!让他去当这个组长,去砸烂京州的旧秩序,还有比他更合适的人吗?”

    祁同伟的身体微微前倾,一字一句,都带着蛊惑人心的力量。

    “让他们先以‘组长’的身份,代行部分职权,去啃最硬的骨头,去趟最深的水。这不就名正言顺了吗,啊?”

    最后那个上扬的“啊?”字,如同一道惊雷,瞬间劈开了赵华民脑中所有的迷雾!

    妙!

    太妙了!

    简直是神来之笔!

    赵华民恍然大悟!

    用一个临时的、高规格的“小组”,赋予其“非常之权”,直接把权力精准地投送到了最合适的人手里!

    这完美地绕开了正式任命所需要面对的常委会博弈、资历门槛、舆论压力等所有障碍!

    这哪里是提拔干部?

    这简直是在凭空“创造”出两个权力核心!

    赵华民的脸上由凝重转为难以抑制的兴奋,他忍不住“蹭”地一下站起身,背着手在宽大的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手指在空中一下下地虚点着,仿佛在推演这步惊天妙棋的后续所有变化。

    他的呼吸,都变得粗重起来。

    祁同伟没有打扰他,只是静静地看着,然后在他最需要的时候,递上了最后一颗定心丸。

    “这两个小组,是‘试金石’,也是‘投名状’。”

    “他们干出成绩,证明了自己有能力驾驭这个位置,那后续的正式任命,就是水到渠成,谁也说不出半个不字。”

    “如果他们干不好,那也简单。”祁同伟的语气淡然,“省委一道命令,撤掉小组即可。所有的风险,都在可控范围之内。”

    进可攻,退可守!

    这条计策,简直完美得像一件艺术品!

    通过这次“曲线夺权”的惊天献策,祁同伟与赵华民之间的关系,瞬间发生了质变。

    不再是单纯的“刀”与“执刀者”。

    而是升华为了一种更加紧密、更加牢固的深度“政治合伙人”!

    赵华民在这一刻,才真正意识到,眼前这个年轻人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他能冲锋陷阵,更在于他那足以颠覆牌局的恐怖战略眼光。

    他下定决心,要将自己的政治前途,与祁同伟的方案,彻底绑定!

    “好!”

    赵华民猛地停下脚步,一掌重重地拍在自己那张巨大的红木办公桌上,震得茶杯都跳了一下。

    他眼中燃烧起前所未有的决断火焰。

    “就这么办!”

    “常规时期用常规手段,非常时期,就要用雷霆手段!”

    “我倒要看看,在‘挽救汉东’这面大旗下,谁敢螳臂当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