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王楚瑾宸凯旋归来的荣耀与声势,如同盛夏的烈日,灼灼耀眼,令整个帝都都为之侧目。永嘉帝毫不掩饰的倚重与赞誉,军中如日中天的威望,民间口耳相传的颂扬,都将他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光芒愈盛,投射下的阴影便愈发浓重。在这看似花团锦簇、一片祥和的表象之下,冰冷的暗流正在悄然涌动。
楚瑾宸与林微对此心知肚明。凯旋的兴奋过后,瑾王府很快便恢复了往日的沉静与警惕。府门依旧不轻易大开,谢绝了许多不必要的宴请与拜访,但府内核心的运转,却比以往更加高效和周密。
书房内,楚瑾宸正与几位心腹属官及墨羽商议政务。他虽获封“天下兵马大元帅”,但并未急于揽权,反而更加勤勉地处理兵部日常事务,对北境防务的后续安排条分缕析,展现出卓越的理政能力。
“王爷,如今朝中官员升迁考核,吏部周侍郎虽能照应一二,但终究力有未逮。尤其是一些关键位置,仍需陛下钦点或几位阁臣共议。”一位属官禀报道,“近日,关于都察院左都御史和户部尚书的人选,朝中争论颇多。”
都察院掌风纪,户部掌钱粮,皆是关乎国计民生的要害部门。
楚瑾宸沉吟片刻,道:“都察院需刚正不阿、持身以正者居之。户部则需精通经济、能为国理财之干吏。本王心中有几个人选,但不宜直接举荐。可将这些人的履历、政绩,‘不经意’地让陛下和几位阁老知晓。最终决断,还需父皇圣心独运。”
他采取了一种更为高明和稳妥的方式,既表达了自己的倾向,又恪守了臣子的本分,避免授人以“结党营私”的口实。
属官们心领神会,纷纷领命。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楚瑾宸致力于稳定朝局、梳理政务之时,暗处的冷箭已悄然而至。
这一日,一份来自江南的密折,被悄然送入了通政司。折子中弹劾瑾王府“恃宠而骄”,其名下产业(主要指“济世堂”及一些与王府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商号)“与民争利”,并隐晦提及瑾王妃林微以医术结交宫嫔、干预太医院事务,有“牝鸡司晨”之嫌。
这折子写得极为刁钻,并未涉及军国大事,而是从“德行”和“规矩”入手,攻击的正是楚瑾宸和林微如今最需维护的“贤王”、“贤妃”形象。且选择在楚瑾宸声望正隆时发难,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
消息很快通过墨羽的渠道传回瑾王府。
“王爷,弹劾的折子已经递上去了,虽未留名,但笔迹和行文风格,像是都察院那位素以‘清流’自居、实则与瑞王府过往甚密的刘御史的手笔。”墨羽禀报道。
瑞王,乃是永嘉帝第四子,生母份位不低,本人亦有些才名,在文人中颇有声望,一直是储位的有力竞争者之一。
楚瑾宸听完,脸上并无怒色,反而露出一丝冷笑:“终于来了。手段不算高明,却胜在恶心人。”
林微坐在一旁,正在翻阅太医院送来的一些关于南方瘴疠的医案,闻言抬起头,淡淡道:“‘与民争利’?‘济世堂’义诊施药,收购药材也皆按市价,何来争利之说?至于结交宫嫔……我入宫次数有限,每次皆有记录可查,皆为诊病或奉召,何来干预之说?这分明是欲加之罪。”
她语气平静,条理清晰,并未因污蔑而慌乱。
“他们不在乎事实如何,只在乎能否在父皇心中种下一根刺。”楚瑾宸眸光转冷,“看来,有人是见明面上无法撼动本王,便开始用这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了。”
“王爷打算如何应对?”林微问道。
“不必应对。”楚瑾宸摇了摇头,“此时若急于辩解,反而显得心虚。折子既然匿名,便是他们也不敢明目张胆。父皇并非昏聩之君,此类无根无据的攻讦,只会让其厌烦。我们只需以不变应万变,该做什么便做什么。”
他顿了顿,对墨羽道:“不过,也不能让他们太舒坦。去查查那位刘御史,还有瑞王府近日的动向,看看他们背后,是否还藏着些什么。”
“是!”墨羽领命而去。
楚瑾宸的策略果然奏效。那份弹劾折子呈上后,如同石沉大海,永嘉帝并未有任何表示,甚至在一次小范围议事时,还特意询问了“济世堂”防疫事宜,并给予了肯定。
然而,暗处的攻击并未停止。几日后的朝会上,另一位官员旧事重提,质疑楚瑾宸当初腿疾康复得“过于突然”,其中是否有“不为人知”的隐情,言语间暗指其可能使用了某些“禁忌”手段。
这一次,楚瑾宸没有再沉默。他出列,目光平静地看向那位官员,声音清晰地传遍整个大殿:“本王腿疾,乃多年前北境重伤所致。能得康复,一赖父皇洪福庇佑,二仗太医院沈院判等诸位太医尽心诊治,三凭自身毅力坚持。期间过程,太医院皆有脉案记录可查。不知这位大人所言‘隐情’与‘禁忌’所指为何?若有所指,不妨明言,也好让本王与诸位同僚,辨个明白!”
他语气不卑不亢,直接将问题抛了回去,坦荡的态度反而让那官员支支吾吾,不敢再深究。
经此一事,朝中那些想要借机生事的人,暂时收敛了不少。他们都意识到,如今的瑾王,已非昔日那个需要隐忍蛰伏的残疾亲王。他手握重兵,深得帝心,自身能力卓绝,更有那位沉稳睿智的王妃作为臂助,想要扳倒他,绝非易事。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但楚瑾宸与林微,一个以堂堂正正之势碾压,一个以沉稳睿智之姿化解,夫妻同心,将这来自暗处的冷箭,一一挡在了门外。
然而,他们都清楚,这仅仅只是开始。真正的狂风暴雨,或许还在后头。但他们已然做好了准备,无论面对何种挑战,都将携手并肩,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