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太监无双 > 第一卷 第51章 群臣进表求立后!

第一卷 第51章 群臣进表求立后!

    亲眼见证了苏无忌大义灭亲、严惩贪官的百姓们,早已对苏无忌心悦诚服。此刻听闻苏无忌招人,那些备受压迫、心怀热血的青壮年顿时沸腾了!

    不过,众人还有一个顾虑,不禁低着头小声的冲着苏无忌问道:“苏公公。敢问加入这西厂,用不用……用不用割那一刀啊?”

    众人虽然心怀满腔热血,但若是要割那一刀,不再做男人,还是实在有些犹豫啊!

    虽说这大兴县当太监的不少,但也不是人人都想当太监啊。

    “诸位放心,我西厂收的是健全之人,无需经过宫刑!诸位身体越强壮越好!”苏无忌笑着回答道,打消了众人的顾虑。

    而没了顾虑的众人立马无比的踊跃报名:

    “那我愿加入西厂!”

    “苏公公,带上我!我这条命以后就交给您了!”

    “算我一个!跟着您这样的官,死了也值!”

    “我也要锄强扶弱,为老百姓伸冤!”

    应募者如潮水般涌来,场面热烈非凡。苏无忌看着这一幕,心中稍慰。东厂的毒计,反而成了他立威聚人、扎根民心的契机。

    这还真是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不过,这仇苏无忌记下了!等回京了一定要好好和东厂算账!

    最终,大兴县居然足足有五六千人报名,可以说满城的老百姓都来了。

    而苏无忌挑选了一批精壮,足足一千人,入选西厂!

    这下,他西厂终于是兵强马壮了!

    等把这一千人训练成熟了,可以再扩张招人!争取把这大兴县,从太监之乡变成他西厂的后花园!

    而解决完一切的苏无忌也没真的不给苏家四兄弟活路。他用自己的银两,给四兄弟每人置办了二十亩田,让他们老老实实的种田为生吧。

    只要他们踏踏实实过日子,不要天天想着娶这么多媳妇,一人二十亩田足够他们生活了。

    ……

    一天后,大兴县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般,迅速飞回了京师,传入了东厂提督衙门。

    端坐在太师椅上的东厂厂公汪直,听着心腹番子的详细禀报,那张白净面皮先是涨得通红,随即又转为铁青。

    “嘭!”

    他猛地一掌拍在坚硬的红木茶几上,震得茶盏叮当作响。

    “废物!孙有道这个蠢货!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点事都办不好!”汪直尖利的声音因为愤怒而更加刺耳。

    “还有苏家那群蠢猪!烂泥扶不上墙!只差一点!只差那么一点啊!就能让那苏无忌身败名裂,万劫不复!”

    他胸口剧烈起伏,眼中满是懊恼与不甘。精心布置的“捧杀陷害”之局,眼看就要收获成效,却被苏无忌用这种近乎自残的“大义灭亲”方式强行破去,不仅没能伤其分毫,反而让他在民间树立了威信,这让他如何不恨!

    作为曹德贵最爱的义子,他汪直对曹德贵可是一片忠心,真把他当亲爹对待,因此对苏无忌那是杀父之仇,必须除之而后快!

    因此,他在知道干爹之前居然布下了这么个陷害之局后,立马继续执行,务必要让苏无忌死无葬身之地,让太后娘娘都没法明目张胆的包庇他!

    可谁晓得,他的弹劾奏折都写完,正准备递上去了,事情却被苏无忌自己解决了。

    真是气煞他也!

    “督主息怒。”旁边一个干瘦的东厂档头小心翼翼地道,“那苏无忌不过是侥幸而已……”

    “侥幸?”汪直猛地转过头,眼神阴鸷道:“能在短短时间内,从浣衣局爬到慎刑司,再得太后青睐组建西厂!并且连义父这样的人都栽在他手上!这种存在,你能用‘侥幸’来解释?你们别太小看他了!不然很容易阴沟里翻船!”

    他深吸几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事已至此,愤怒无济于事。他眯起眼睛,寒声道:“不过,就算他过了这一关又如何?西厂草创,根基浅薄,想要跟咱家斗,还嫩了点!我东厂人员上万,更有数不清的暗子暗桩!他苏无忌要是来抢东厂的位置,倒是麻烦事。但他却不自量力的想要另起炉灶,搞个西厂,真是痴人做梦!”

    他像是想起了什么,嘴角又勾起一抹阴冷的笑意:“更何况,咱们的‘正餐’还没端上来呢。苏无忌……不过是个开胃小菜罢了。”

    他所指的“正餐”,正是帝党精心策划,并由东厂暗中全力推动的“立后”风波。

    曹德贵已死,汪直没有了靠山。而刚好他在西山和安亲王一起为太后修园子,关系不错。因此他便顺理成章的投靠了帝党!

    帮着小皇帝一起推动立后!

    一时间,京师的暗流变得更加汹涌。

    明面上,安亲王及其党羽,利用小皇帝从内库中“挪”出的巨额银两,四处活动,宴请同僚,许以高官厚禄,暗中串联,力求在立后一事上形成“众望所归”之势。

    而暗地里,东厂的番子们如同鬼魅般,拿着记录着百官大小隐私、过失甚至罪证的“黑账”,挨家挨户地“拜访”。

    他们没有威胁恐吓,只是“不经意”地提起某位大人某年某月收受的贿赂,或是某位御史在外豢养的外室,又或是某位尚书公子犯下的命案……轻描淡写间,便让那些原本还心存犹豫或忠于太后的大臣们面色惨白,汗出如浆。

    帝党的银子开路,东厂的把柄威逼,双管齐下,软硬兼施。在这巨大的利益诱惑和身家性命的威胁面前,绝大多数朝臣都选择了屈服。即便有个别耿直忠贞之辈,在这股看似无可阻挡的洪流面前,也显得势单力薄,难以发声。

    短短数日,原本还有些杂音的朝堂,竟奇迹般地“统一”了思想。

    次日,大朝会。

    金銮殿上,鎏金龙柱巍然耸立,百官身着朝服,分列两旁,气氛庄严肃穆,却又透着一股不同寻常的凝重。

    太后上官嫣儿端坐在珠帘之后,凤目扫过下方垂首的群臣,按照惯例处理了几件军政要务。

    就在朝会即将接近尾声,太后娘娘身旁的太监刚要宣布“有本启奏,无本退朝”之时,礼部侍郎李明辅率先出列,手持玉笏,高声道:“太后娘娘,陛下!臣有本奏!”

    “讲。”上官嫣儿清冷的声音从帘后传出。

    李明辅深吸一口气,声音洪亮,字字清晰道:“陛下冲龄践祚,仰赖太后娘娘垂帘听政,抚育圣躬,至今已逾数载。如今天子年已十四,圣聪日开,德器渐成。臣闻,‘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此乃人伦大道;‘天子立后,正位中宫’,更是国之根本,关乎社稷安稳,皇统延续!”

    他顿了顿,偷眼瞥了一下珠帘后的身影,继续道:“故,臣冒死恳请太后娘娘、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早日下旨,为陛下遴选贤德淑女,册立皇后,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此言一出,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

    李明辅话音未落,仿佛接到了某种信号一般,接二连三的官员纷纷出列,如同潮水般跪倒在地,异口同声地附和:

    “臣附议!恳请太后、陛下早定中宫!”

    “陛下大婚立后,臣等翘首以盼!”

    “立后以固国本,请太后娘娘恩准!”

    “臣附议!”

    “臣等附议!!”

    一时间,请求立后的声音此起彼伏,从六部九卿到科道言官,竟有超过大半的朝臣跪倒在地,声音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声浪,回荡在金銮殿内,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逼人气势!

    珠帘之后,上官嫣儿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她握着凤座扶手的手指微微收紧,指节有些发白。

    她料到曹德贵死后,帝党必会有动作,却没想到来得如此之快,如此猛烈!更没想到,他们竟然能在这短短时间内,串联起如此多的朝臣,形成这等“众口一词”,“万众请命”的局面!

    这已不是简单的提议,这分明是一场精心策划、势在必行的逼宫!

    而且竟比上一次构陷张巡来的还要猛烈!

    满朝文武大员,除了内阁首辅张巡等少数人外,几乎人人附议!

    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小皇帝赵如构坐在龙椅上,看着下方黑压压跪倒一片的臣子,听着那山呼海啸般的请命声,稚嫩的脸上难以抑制地露出一丝得色。他偷偷看了一眼珠帘后的方向,心中充满了报复性的快意。

    安亲王站在宗室队列前列,低垂着眼睑,嘴角却难以察觉地微微扬起。

    于是,他当即站了出来,大声的喊道:“百官群情汹涌,皆是为国本考虑,其心可鉴。陛下年岁渐长,立后之事,确也应提上日程了。不知娘娘……意下如何?”

    所有的目光,此刻都聚焦在了那一道珠帘之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