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重返1992:从菜市场开始 > 第二十八章:第一次接触

第二十八章:第一次接触

    深秋的午后,太阳懒洋洋地挂在天上,将最后一点算不上温暖的光洒向江城。

    市工商行政管理所是一栋三层高的灰扑扑苏式小楼。楼前空地上,两棵高大梧桐树在寒风中抖落着最后几片枯叶。这里是整个江城所有商贩的“婆家“,一纸公文就能决定一个市场的兴衰,一个摊贩的生死。

    对西门菜市场的人们来说,这是个既敬畏又疏远的地方。

    今天,李谨诚就站在这栋小楼对面的马路牙子上。他穿着半旧蓝色中山装,里面是洗得发白的白衬衫,领口扣子一丝不苟,脚上黑色皮鞋擦得锃亮。整个人看起来不像终日与蔬菜打交道的摊贩,倒像要去参加重要会议的八十年代青年干部。

    他怀里揣着用牛皮纸包裹整齐的硬壳本。里面夹着的不是那本记录累累罪行的“秘密账本“——那是底牌,是最后的杀器,绝不能轻易示人。他带的是一份经过精心伪装的“不完整“材料。

    里面有从旧报纸上剪下的关于“搞活市场经济“、“维护公平交易“的社论,还有几页用工整钢笔字抄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和《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条款。在这些看似“积极上进“的学习材料中间,不经意地夹着一张纸——那是他根据这几天分析写下的直指“黑心秤“要害的字字诛心的“犯罪分析报告“。

    他将报告折叠成火柴盒大小,藏在抄写法律条文那页纸的夹缝里。

    今天他并不是要直接把报告交出去。他只是来“偶遇“一个人,来给那把沉睡在剑鞘里的“利剑“送去第一缕磨刀石的微光。

    他在寒风中站了足足一小时。手脚已经冰凉,但心却因紧张期待而一片滚烫。他在脑海里一遍遍预演即将发生的一切:要说什么,用什么语气说;对方可能有什么反应,又该如何应对。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要扮演的不是声泪俱下的受害者,也不是义愤填膺的举报人,而是一个对市场发展充满热情、对国家政策充满好奇、同时又对某些“不正常现象“感到困惑的“热心市民“。

    这是最高明的伪装,因为它最能卸下人的防备。

    下午五点,工商所大门陆陆续续走出下班的工作人员。他们三三两两说说笑笑,骑上自行车汇入街道人流。

    李谨诚目光像鹰一样锁定大门口。他看到了市场副主任赵光明——正满脸谄媚地陪着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走出来,两人勾肩搭背关系非同一般。李谨诚眼神冷了下去,但没有动。他的目标不是这些人。

    又过了约十分钟,当大院里人几乎走光时,一个略显单薄的身影才抱着一摞文件从楼里走出来。

    正是钱程!他依旧穿着笔挺却显宽大的蓝色工商制服,戴着黑框眼镜,脸上带着无法掩饰的疲惫和与周围格格不入的落寞。他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一个人默默走向自行车棚。

    就是现在!李谨诚心猛地一跳。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紧张,迈步朝工商所大门迎上去。他没有直接冲向钱程——那太刻意了。他走到工商所门口挂着“江城市工商行政管理所“牌子的墙边停下,仰头装作仔细研究牌子上的字。

    钱程推着半旧的二八大杠自行车从他身边经过。

    李谨诚仿佛才看到他,脸上立刻露出惊喜又不确定的表情:“请问……您是钱程钱同志吗?“声音不大,带着青年人特有的清朗质感,语气充满尊敬和恰到好处的试探。

    钱程停下脚步,疑惑地推推眼镜看向这个陌生却异常精神的年轻人:“我是钱程。请问你是?“

    “太好了!我总算等到您了!“李谨诚脸上绽放热情笑容,快步上前伸出双手,“钱同志您好!我叫李谨诚,是西门菜市场一个……卖菜的。“

    钱程愣住了。完全没想到会有一个小摊贩专程在这里等他,而且是用这种近乎“粉丝见面“的热情方式。他迟疑一下,还是伸出手和李谨诚握了握。

    “你好。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钱同志您别误会!“李谨诚立刻看出他的警惕连忙解释,“我不是来告状的,也不是来给您添麻烦的。我……我是来向您请教问题的!“

    “请教问题?“钱程更加疑惑了。

    “是啊!“李谨诚小心翼翼取出怀里牛皮纸包,像展示珍宝,“钱同志,我听市场里的人说您是政法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是咱们江城最有学问的文化人!我这人没什么文化就是喜欢瞎琢磨。最近国家不是一直在说要搞活市场经济要保护公平交易吗?我看了报纸也找了些书来看,可里面好多东西我都看不懂。“

    他一边说一边打开牛皮纸包,露出里面抄写得工工整整的法律条文和剪报。

    “您看,我就想向您请教请教,这个'不正当竞争'具体都包括哪些行为?还有这个'投机倒把',跟我们小商贩做的'正当生意'到底该怎么区分?我们这些做小生意的也想紧跟国家政策,也想做个知法懂法的好公民啊!“

    钱程看着那些剪报和手抄笔记,眼神流露出难以掩饰的惊讶。他参加工作这几个月接触过很多商贩:有哭天抢地撒泼打滚的,有提着礼物想走后门的,有满口谎言胡搅蛮缠的。但像眼前这样拿着报纸和法律条文一本正经来“请教学习“的,他还是第一次见到。

    而且对方的眼神那么真诚,那么充满对知识的渴望。这让钱程心中那份属于知识分子的优越感和责任感瞬间被激发出来。他脸上的警惕和疏离不自觉地消散大半。

    “你……你很不错。“他由衷赞叹,“能有这样的学习精神,很难得。“

    “哪里哪里,我就是瞎琢磨。“李谨诚谦虚地笑笑,顺势将话题引向真正目的,“钱同志,那我就不客气了啊。就拿我们西门菜市场来说吧,我一直有个问题想不明白。“

    他做出十分困惑的表情。

    “报纸上说市场经济要鼓励竞争反对垄断。可是在我们市场,卖冰块的只有一家。卖包装袋的也只有一家。他们的价格比别的地方贵好多。我们不想买还不行。您说这……这算不算'不正当竞争'啊?“

    钱程的瞳孔猛地收缩了一下。这个问题太精准了!精准得像把手术刀直接切中他这几天一直在暗中观察怀疑的那个脓包!

    他不动声色用官方标准口吻回答:“根据规定,利用优势地位排挤竞争对手,强迫他人接受不合理交易条件的,都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哦……原来是这样啊!“李谨诚露出恍然大悟表情。

    然后他又抛出第二个更尖锐的问题。

    “钱同志那我还想问问。我们做生意的都讲究一个'童叟无欺'。这秤就是我们的良心。可是我总听市场里的顾客抱怨说我们市场的秤不准。买一斤菜回家一称只有八两。我也听那些从乡下拉菜过来的菜农大哥说他们一车的菜拉到我们市场来卖,过完秤总要少个百八十斤。“

    他挠挠头一脸憨厚不解。

    “我就纳闷了。这秤不是有计量局管着吗?怎么还会出现这种大规模的普遍性的不准呢?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我不知道的门道啊?这要是让外面的人知道了不是给我们整个西门菜市场都抹黑了吗?我们这些想本本分分做生意的人也跟著受冤枉啊!“

    如果说第一个问题只是让钱程惊讶,那么第二个问题就让他的后背窜起一股寒意。

    大规模的、普遍性的不准!一头坑顾客一头坑菜农!这个年轻人不是在“请教“!他是在用一种极其高明隐晦的方式向自己揭露一个隐藏在市场平静表面下的巨大的系统的犯罪网络!

    钱程的心狂跳起来。他看着眼前这个一脸“憨厚“眼神却清澈如深潭的年轻人,第一次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和探究欲。

    他到底是谁?怎么会知道这么多?今天来找自己真的只是为了“请教“吗?

    钱程没有回答他的问题。沉默片刻反问道:“你说的这些情况你……有证据吗?“

    来了!李谨诚心中一阵狂喜。但脸上却露出更加为难无辜的表情。

    “证据?“他苦笑着摇头,“钱同志您太看得起我了。我就是一个卖菜的哪懂什么证据啊。我说的这些都是我平时听到的看到的。就是一些……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我也分不清哪些是违法的哪些只是……只是生意场上的潜规则。“

    他顿了顿用近乎自言自语的充满忧虑的语气说出了今天准备的最后一句也最致命的台词。

    “唉我就是瞎担心。我总觉得一个好的市场就像一片好的土地。要是这片土地被'黑心秤'、'独家生意'这些东西给污染了那就算我们这些庄稼再怎么努力生长最后也长不成什么好果子了。“

    “我一个卖菜的大道理不懂。就是觉得这土地要是病了得赶紧治啊。不然烂就烂到根了。“

    说完他仿佛也觉得自己说多了不好意思地笑笑。

    “钱同志不好意思耽误您下班了。我就是个粗人胡言乱语的您别往心里去。谢谢您给我解惑我明白了!我先走了!“

    说完他将牛皮纸包重新包好对钱程深深鞠了一躬转身快步汇入街角暮色之中。

    他走得干脆利落没留下任何名字任何联系方式。仿佛真的只是一个偶然路过心血来潮的“热心市民“。

    只留钱程一个人推着自行车呆呆站在工商所门口久久没有动弹。

    寒风吹动他额前头发。耳边反复回响着那个年轻人最后几句话:“土地要是病了得赶紧治啊。不然烂就烂到根了。“

    这句话像根针狠狠扎进他心里!

    他低头看了一眼怀里抱着的关于市场管理的枯燥文件,又抬头望向远处那片在暮色中显得愈发混乱嘈杂的西门菜市场方向。

    他的眼神变了。那份属于理想主义者、被日复一日枯燥工作消磨得所剩无几的火焰在这一刻被那个神秘的年轻人重新点燃了!

    他没有回家。将自行车重新锁好拉了拉衣领一个人朝西门菜市场方向走去。

    他要去亲眼看看。那片土地到底病到了什么程度。那条毒蛇的七寸到底藏在哪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