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石云峰的问题,老梁支支吾吾,这让石云峰疑惑不解,“梁工,你们课题组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该我们解决的问题,你可以随时提出来。”
老梁仍不肯正面回答,只是说:“石总,科研工作自有其规律,不好预测准确的时间。”
“既然是预测,当然不可能让你给出准确时间,但你起码得给我一个大致范围吧?哪怕前后误差三两个月也无所谓。”
但老梁还是拒绝做出预测,好在科技人员大多为人诚实,行就实行,不行也不乱开空头支票。见老梁为难的样子,石云峰不再追问了,但他心里已经有了大致的判断,决定再等一段时间。
一个月后,石云峰再次收到梁文建的书面汇报材料,跟上次的情况对比后,没有发现什么新进展,他对梁文建的课题组彻底失望了,如果继续等待下去,要是最终一无所获,投在华昌材料研究院的几十万科研资金是小事,关键是耽误一两年时间,浪费了很多精力,却无法实施永辉公司的产业转型升级计划,不仅让外人笑话,石云峰也断然接受不了那样的结果。
因为时间过了大半年,还没见到任何动静,魏盛发首先坐不住了,“石总,永辉公司产业转型,转变企业经营方向,全看你的了,你的稀土材料新产品什么时候开发出来?我们都等着呢。”
“石总,你可要抓紧时间呀!咱们的对赌协议,是有时间限制的,现在已经过去了半年多,到时候要用事实说话。”
“四通集团在永辉公司已经投入了将近四亿,现在搞稀土材料,又要投入不少吧?如果你输了,按照协议,你们四通集团投入的所有资产,可都要归我了。石总,你不心疼吗?”
“难怪你把四通集团做得那么大,我佩服你的勇气,以前不了解你,这回算是见识了,果然是艺高人胆大呀!哈哈哈!”......
这些议论中,充斥着讥笑、讽刺和幸灾乐祸,面对魏盛发的冷嘲热讽,石云峰并不在意,他平静地回应道:“不是还没到时间嘛,你耐心等待就是了。”
石云峰表面上淡定,其实内心比任何人都着急,根据他对所有书面汇报材料的分析,再结合上次实地考察梁文建课题组的所见所闻,石云峰果断决定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华昌研究院。
自从知道华昌研究院的现实状况,石云峰就着手考虑备用方案,四处寻找稀土材料领域有实力的科研机构,有人向他推荐了盛凯金属研究所,经多方查证,他发现这家科研机构虽然组建时间不算很长,也没有什么行政级别,但近些年在稀土材料的研发领域表现得很活跃。
打定主意后,石云峰立即动身,前去拜访盛凯金属研究所,有了上次的经验,他直接找到研究所负责技术的科室,技术科的陈科长亲自接待了他。
听了石云峰的自我介绍并知其来意后,陈科长不无遗憾地说:“石总,我们盛凯金属研究所倒是有不少技术成果等待转化为生产力,但没有你急需的钕铁硼永磁材料方面的成果。”
没有现成的技术成果,并未让石云峰失望,“陈科长,要是由我们出资,让贵所研发钕铁硼永磁材料,不知你们对这样的课题是否感兴趣?”
陈科长饶有兴趣地说:“你们出资,跟我们联合开发钕铁硼新材料?这不就是我们所说的横向科研项目嘛,这是好事呀!你想以什么方式跟我们合作?”
“既然你都说出横向科研项目了,在你们这里必然有章可循。如果贵所的规章制度没有特别不同之处,那就按你们习惯的方式进行合作吧。”
“石总是个痛快人。我也可以明确告诉你,盛凯金属研究所的对外合作原则,在同行中最透明最公平,我们追求的是长期合作,而不是一锤子买卖。”
随着交流的深入,共同话题越来越多,石云峰处处讲究效率,他认为既然双方对合作开发钕铁硼永磁材料都有兴趣,何不趁热打铁,尽快把事情定下来?“陈科长,咱们不能光在纸上谈兵呀!”
老陈恍然大悟,“你是说现在就签合作协议?”
“我对盛凯金属材料研究所已经做过多方面了解,并主动上门寻求合作,如果你们觉得有必要对永辉公司进行摸底考察,那就请抓紧时间进行。”
“面对主动上门寻求合作的客户,我们都会给予充分的信任,随着合作的开展,相互了解的机会很多,何必在乎一朝一夕呢?”
“既然如此,我希望尽快把合作事宜定下来,争取尽早开展研发试验。”
对这种送上门来的合作机会,陈科长求之不得,当然乐见其成,他很快起草了一份合作协议,让石云峰过目。
除了个别细节,科研机构的对外合作协议都大同小异,看了协议内容,跟华昌材料研究院的协议相比,盛凯金属研究所的科研经费构成更加简明,管理费收取比例更低,人工费方面,虽然人均工资高出百分之二十,因为同样的课题,涉及的人员数量更少,人工费总额并未增加。
虽然对协议内容没有多少异议,因为有华昌材料研究院的教训,石云峰当面提出三点要求,第一,在签订协议之前,乙方要把课题的开发团队确定下来;第二,乙方在确定开发团队的同时,需要提供主要技术人员,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科研履历和过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三,石云峰要求跟主要技术人员,尤其是课题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听取他们对稀土永磁材料的见解,以及对完成这一科研课题的决心和信心。
在陈科长看来,石云峰的这些要求都不是问题,毕竟要投入几十万科研经费,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甲方想通过多渠道了解科研团队的实力,也属人之常情。
下午上班后,陈科长带着石云峰来到研究所的会议室,并把一份名单交给石云峰。过了一会儿,从门外进来四个人,他们年龄不同,高矮胖瘦各异,在会议桌旁边坐下后,老陈依次介绍,并告诉石云峰,他们四个就是稀土永磁材料研发团队的骨干成员,其中那位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人,将担任课题组负责人。
随后,按照石云峰的要求,陈科长让每个人介绍自己的科研履历和过去取得的成果。对石云峰而言,了解这些人的过往经历,对他们是否有能力承担开发稀土永磁材料项目的重任,能有一个初步判断。
最重要的环节在第三部分,虽然石云峰不是材料科技方面的专家,但他有物理学的本科背景,通过跟对方的探讨交流,可以判断对方的专业素养。
陈科长征询道:“石总,是你跟大家共同探讨,还是你跟他们分别进行对话?”
“共同探讨吧,通过相互交流,我也可以从他们那里学到一些知识。首先,我想请大家谈谈对稀土永磁材料的看法。”
被大家称作小杨的年轻人,第一个发言,“稀土永磁材料是稀土材料中的重要分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永辉公司瞄准这一领域,石总眼光独到。”
“稀土永磁材料又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钐钴永磁体,在国内已有三十余年历史,但这种材料不仅受到原料的限制,在性能方面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二个人补充道。
“为了弥补钐钴永磁体的缺陷,后来开发了钕铁硼永磁体,也就是即将合作开发的稀土材料新产品。据国外资料介绍,钕铁硼永磁体性能优良,原料比较好解决,但其中有三四项关键技术,开发难度较大,需要技术攻关。”
听了三位同事的分析,那位被称作唐工的中年人直了直身体,朝石云峰和陈科长看了一眼,然后略带调侃地说:“石总要求跟我们面对面交流,实际上是考察我们对钕铁硼永磁体项目的了解程度和完成项目的信心,这完全可以理解,如果我是项目出资方,我也会这么做,甚至要求更多,毕竟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的投资打水漂,就像经人介绍的男女青年处朋友,一方在准备付出自己的感情之前,当然想知道另一方的真实状况。石总,不知道我这个比喻是否恰当?”
石云峰点头赞同,“唐工的比喻非常贴切。不瞒各位,永辉公司此前就吃过这方面的亏,我们盲目相信了一位资深教授提供的信息,未作任何考证,就跟业内一家科研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结果让我们大失所望,不仅浪费了投资,关键是耽误了宝贵的时间。那个教训让我们心有余悸,提前跟几位专家交流一下,就算是吃下一颗定心丸吧。”
唐工说话很随便,看来也是个开朗的人,“石总,你把这么机密的事都告诉我们,就不怕我们有别的想法?比如,将来我们也糊弄你?”
“就冲陈科长毫不犹豫地答应我的要求,还有你直接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就相信以唐工为首的科研团队,是一群说到做到的技术精英。”应付这种场面,石云峰游刃有余。
“哈哈哈!谢谢石总对我们的信任!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用行动和结果,证明我们值得你信任。好吧,咱们言归正传,接下来我谈谈对这个项目的看法。”
据老唐介绍,钕铁硼永磁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已经在工业化国家得到大力发展,但在国内还处于起步研究阶段,即使没有永辉公司主动上门寻求合作,他也计划把钕铁硼永磁材料的开发作为下一个科研课题。
老唐认为,永辉公司把稀土永磁材料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柱产品,不仅说明石云峰极具眼光,而且恰逢其时。作为一名科技专家,老唐既佩服石云峰主动离开稀土资源行业的魄力,又对他的决断能力感到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