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寒门状元:我的大脑通古今 > 第64章 院试将至,风雨欲来

第64章 院试将至,风雨欲来

    八月的沭阳,天气愈发闷热,

    知了在柳梢头没完没了地嘶鸣,

    搅得人心头莫名烦躁。

    但这份烦躁,

    远不及城中士子们心头那愈燃愈烈的焦灼

    ——院试之期,近在眼前了。

    院试不同于县试、府试,

    这是由一省学政亲自主持的“进学”之考,

    是真正决定能否脱下童生帽、

    穿上秀才青衫的关键一跃!

    跨过去,便是“相公”,

    是士绅阶层的一员,

    见官不跪,免役免税,光宗耀祖;

    跌下来,便仍是白身,

    之前所有风光都可能成为过眼云烟。

    整个沭阳县的目光,

    似乎都聚焦在了这场即将到来的考试上。

    一种无形的、紧绷的气氛弥漫在县城上空。

    苏惟瑾依旧待在族学那间僻静的厢房里,心无旁骛。

    超频大脑化身精密仪器,

    将最后梳理的知识点反复核查、优化、存储。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他这般淡定,却急坏了身边的人。

    七叔公苏正廉拄着枣木棍,

    几乎每日都要来族学转上一圈。

    这日傍晚,他到底没忍住,

    将苏惟瑾叫到院中那棵老槐树下。

    “惟瑾啊,”

    七叔公压低了声音,

    花白的眉毛拧成了疙瘩。

    “院试非同小可,万万大意不得。

    我瞧着…这几日族学外头,

    总有些生面孔晃荡…

    怕是有人见不得你好,

    想在这节骨眼上使坏!”

    他浑浊的老眼里闪烁着老一辈的警惕。

    说着,他朝墙角努了努嘴。

    那里,两个穿着短打的苏家后生立刻站直了身体

    ——这是七叔公从族里挑出来“保护”苏惟瑾的。

    “七叔公,不必如此…”

    苏惟瑾心下感动,却觉得有些兴师动众。

    “什么不必!”

    七叔公眼睛一瞪,

    枣木棍顿得地面咚咚响。

    “小心驶得万年船!…

    出门必须让他俩跟着!

    直到你安安稳稳考完出来!”

    苏惟瑾回到厢房,

    却发现苏婉不知何时来了,

    正安静地坐在他的书桌旁,

    小手小心翼翼地抚平他写废的稿纸边缘。

    见他进来,她立刻站起身,

    小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担忧,

    却又努力挤出一个鼓励的笑容。

    “哥哥,”

    她声音轻轻柔柔的,

    像怕惊扰了他的思绪。

    “七叔公说的…我都听见了。

    你别怕,哥哥最厉害了,

    一定能考好的。”

    她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小的、

    用红绳系着的平安符,

    塞到苏惟瑾手里。

    “这是…这是我前两天去观音庙求的,

    给哥哥戴着,保佑哥哥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那平安符针脚细密,

    却略显稚嫩,显然是她自己缝制的。

    苏惟瑾握着还带着妹妹体温的平安符,

    心中一片柔软,

    所有因外界暗流而产生的些许紧绷感,

    在这一刻都化为了更坚定的动力。

    他揉了揉苏婉的头发,温声道:

    “谢谢婉妹,有婉妹的平安符,哥哥一定没事。”

    苏婉用力点头,眼中是全然的信任。

    如今她在族中,因着哥哥的缘故,

    无人再敢让她做重活,

    脸色也红润了些,

    但那份对哥哥的依赖和关切,却愈发深沉。

    族学院子另一头,

    苏惟强和苏惟壮两兄弟正靠在墙根下,

    远远看着七叔公与苏惟瑾交谈,

    又看着苏婉进了苏惟瑾的房门,眼神复杂。

    自府试案首之后,

    他们在族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往日跟着他们混的几个年轻族人,

    如今都围着苏惟瑾转,

    对他们爱搭不理。

    苏惟壮用胳膊肘碰了碰苏惟强,

    压低声音,语气酸溜溜的:

    “强哥,瞧见没?

    七叔公把他当眼珠子似的护着,

    婉儿那丫头片子也跟着水涨船高…

    早知道…”

    苏惟强脸色阴沉,

    狠狠啐了一口:

    “早知道个屁!

    谁晓得那小子真能走了狗屎运!”

    他嘴上强硬,

    眼神却闪烁着不甘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悔意。

    看着那两位被七叔公指派来“保护”苏惟瑾的族兄,

    他心里更不是滋味

    ——这种重视,原本是他们这些长房子弟才配享有的。

    “那…院试…”

    苏惟壮迟疑道。

    “他要是真中了秀才…”

    “中了又怎样?”

    苏惟强打断他,

    语气带着一股破罐子破摔的狠劲。

    “秀才公也得讲族规!

    再说了,考场上的事,谁说得准?

    万一他运气用光了呢?”

    话虽如此,但他闪烁的眼神暴露了内心的底气不足。

    如今族中风向已变,

    大多数族人,哪怕是以前对他们父子趋炎附势的,

    现在见了苏惟瑾也都笑脸相迎,

    甚至有人开始偷偷议论他们父子当初霸占侄儿家产、

    卖侄求财的旧事,

    这让他们如坐针毡。

    无独有偶,翌日,

    赵教谕也借“检查族学功课”之名,

    亲自来了一趟。

    在那间小小的厢房里,

    赵教谕摒退了旁人,

    神色郑重地对苏惟瑾道:

    “惟瑾,你才学已足,

    院试文章只要稳扎稳打,

    取中当无大碍。

    然,考场之内,非止文章较量,

    尤需谨言慎行,留意细节。”

    他捻着胡须,声音压得更低:

    “学政周大人治学严谨,

    最恶浮华躁进之徒。

    昔年主政南粤时,曾力斥空疏之学,倡明体达用,

    其文风主张‘根柢经史,切中时务’,

    与白沙门下湛甘泉先生‘随处体认天理’之教一脉相承。

    今番主考,入场搜检必极为严格,

    万不可携带片纸只字,

    笔墨务求合规。

    答卷时,字迹务必修饬工整,切莫潦草。

    尤其是策问,虽需见解,

    但言辞不可过于尖锐,

    须合乎圣贤之道,稳重第一。”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更深沉的忧色:

    “此外…考场之内,人心难测。

    与你同考者,未必皆怀善意。

    有人或许自身无望,便行那损人不利己之事,

    需提防他人‘碰洒’砚台,‘误污’试卷等龌龊伎俩。

    座位号舍,皆由抽签而定,一切…唯有自己小心。”

    这是真正的金玉良言,来自过来人的经验,

    将考场内可能遇到的明枪暗箭一一指明。

    苏惟瑾肃然起敬,长揖到底:

    “学生谨记教谕教诲,定当万分小心。”

    赵明远扶起他,看着他清亮沉静的眼眸,

    心中稍安,却仍忍不住叹了一句: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惟瑾,你如今风头太盛,

    盼你好者众,嫉恨者亦不少。

    此番院试,于你而言,

    恐非坦途,好自为之。”

    就连远在书铺的陈芸娘,

    也感受到了这股山雨欲来的紧张。

    她不敢去打扰埋头苦读的苏惟瑾,

    便偷偷买了线香,

    在一个清晨,

    独自去了城西的观音庙,

    跪在蒲团上虔诚祈祷。

    而此刻,在孙家书房内,

    孙志远面对其父阴沉的目光,

    亦是惴惴不安。

    “此次院试,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孙父声音冷硬。

    “绝不能再让那苏惟瑾压你一头!

    若有必要…考场之内,

    亦可动用些非常手段…”

    在张府那弥漫着药味和颓败气息的后院,

    张诚醉醺醺地听着老管家附耳低语,

    眼中闪过一丝怨毒的光芒,

    含糊不清地嘟囔:

    “…不能…不能让他那么得意…

    给他…给他找点麻烦…”

    暗流,在闷热的沭阳城下悄然涌动。

    苏惟瑾站在族学小院的窗前,

    望着远处天际逐渐堆积起来的浓重乌云,

    一场夏日的暴风雨似乎正在酝酿。

    他轻轻摩挲着怀中妹妹给的平安符,

    眼底是一片沉静的自信。

    所有的魑魅魍魉,所有的明枪暗箭,

    在绝对的实力和温暖的守护面前,

    都将是徒劳。

    他轻轻握了握拳。

    院试,我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