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后的第二天,天刚亮,王剑就揣着攒下的钱,在叶菲家小区门口等她。六月的晨光带着温柔的暖意,洒在路边的梧桐树上,叶子上的露珠还没干透,风一吹就滚落在地上,溅起细小的水花。叶菲穿着上次看中的白色连衣裙,扎着马尾,手里拎着一个小背包,远远走来时,裙摆随着脚步轻轻晃动,像一朵飘在风里的云。
“等很久了吗?” 叶菲走到王剑面前,从背包里拿出一瓶温豆浆递给他,“我妈早上刚磨的,你喝点垫垫肚子。” 王剑接过豆浆,指尖碰到她的手,还带着点清晨的凉意。“刚到没多久,” 他笑着拧开豆浆瓶盖,“咱们先去火车站买票,听说去青岛的火车票不好买,得早点去排队。”
两人并肩往火车站走,街上已经热闹起来,早餐店飘出包子和油条的香味,菜市场里传来商贩的吆喝声,偶尔有自行车从身边经过,叮铃铃的铃声清脆悦耳。叶菲看着路边的摊位,突然停下脚步:“你看那个糖画!” 她指着一个推着小推车的老人,车上插着各种各样的糖画,有龙、有兔子,还有孙悟空。
王剑顺着她的目光看去,笑着说:“想吃吗?我给你买一个。” 他拉着叶菲走过去,问老人:“大爷,能做一个蝴蝶吗?” 老人点点头,拿起勺子,舀起融化的糖稀,在石板上飞快地勾勒起来,没过多久,一只展翅的蝴蝶就做好了,翅膀上还带着细细的纹路,晶莹剔透。
叶菲接过糖画,小心翼翼地舔了一口,甜丝丝的味道在舌尖散开,她笑着说:“真甜!比上次在 KTV 吃的果盘还甜。” 王剑看着她的笑容,心里也甜滋滋的,他拿起手机,对着叶菲和糖画拍了张照片 —— 这是他昨天特意买的诺基亚手机,像素不算高,但足够记录下这一刻的美好。
到了火车站,售票大厅里已经排起了长队,大多是和他们一样高考结束去旅游的学生,还有带着孩子出门的家长。王剑让叶菲在旁边的长椅上坐着等,自己去排队。队伍移动得很慢,王剑站在人群里,时不时回头看一眼叶菲,见她正低头看着手机,嘴角带着笑意,心里就觉得踏实。
终于轮到王剑时,他赶紧说:“您好,买两张后天去青岛的硬座票。” 售票员在电脑上查了查,说:“后天的硬座票卖完了,只有硬卧了,一张一百八十块,两张三百六十块。” 王剑愣了一下,他原本只带了三百块,没想到硬卧票这么贵。他摸了摸口袋,想起上次派出所给的两万块钱还剩下不少,就咬咬牙说:“那买两张硬卧吧。”
拿到火车票时,王剑心里既兴奋又紧张 —— 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也是第一次和叶菲单独旅行。他拿着车票跑回叶菲身边,把车票递到她手里:“后天早上八点的火车,咱们得早点来,别误了车。” 叶菲接过车票,看着上面的 “青岛” 两个字,眼睛亮了起来:“太好了!我终于能看到海了!”
接下来的一天,两人忙着收拾行李。王剑从衣柜里翻出一件蓝色的 T 恤和一条牛仔裤,这是他去年生日时母亲给他买的,平时舍不得穿,这次特意拿出来。他还在背包里放了一把雨伞、一瓶防晒霜,还有几包饼干和矿泉水,怕路上饿。叶菲则带了两件连衣裙、一件外套,还有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说要把看到的风景都写下来。
出发那天早上,王剑的父母早早地起了床,母亲给他们煮了鸡蛋,还装了一袋自家种的桃子,塞到王剑的背包里:“路上饿了就吃,到了青岛记得给家里打电话,注意安全。” 父亲拍了拍王剑的肩膀:“照顾好叶菲,别让她受委屈。” 王剑点点头,心里暖暖的,他知道父母虽然舍不得,但还是支持他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叶菲的父母也来送他们,叶菲的妈妈拉着女儿的手,反复叮嘱:“海边风大,记得多穿点衣服,别感冒了。钱不够就给家里打电话,别委屈自己。” 叶菲笑着说:“妈,我知道了,您放心吧。”
火车缓缓开动时,王剑和叶菲趴在车窗边,向父母挥手告别,直到他们的身影越来越小,消失在视线里。火车驶出县城,窗外的风景慢慢变了,从熟悉的农田变成了陌生的村庄,再到成片的树林,阳光透过车窗洒进来,落在两人的身上,温暖而惬意。
硬卧车厢里不算拥挤,王剑和叶菲的铺位在同一个隔间,王剑在上铺,叶菲在下铺。放好行李后,叶菲拿出笔记本,开始写日记,王剑则坐在床边,看着窗外的风景,偶尔和叶菲聊聊天。旁边铺位的是一个去青岛出差的大叔,见他们是学生,就跟他们聊起青岛的景点:“你们去青岛一定要去栈桥,那里能看到大海,还有八大关,有很多漂亮的欧式建筑,适合拍照。”
大叔还跟他们推荐了青岛的海鲜:“你们可以去台东夜市,那里的海鲜又新鲜又便宜,还有烤鱿鱼、辣炒蛤蜊,都特别好吃。” 叶菲听得眼睛发亮,赶紧把这些记在笔记本上,王剑则在旁边笑着说:“看来咱们这趟旅行有的玩了。”
火车开了八个多小时,终于在下午四点多到达青岛站。走出火车站,一股咸湿的海风扑面而来,带着大海特有的气息。叶菲深吸一口气,兴奋地说:“这就是海的味道吗?好特别!” 王剑笑着点头,拉着她的手:“走,咱们先去酒店放行李,然后去栈桥看海。”
他们在栈桥附近找了一家小酒店,房间不算大,但很干净,推开窗户就能看到远处的大海。放好行李后,两人迫不及待地往栈桥走去。栈桥是青岛的标志性建筑,长长的堤坝延伸到海里,尽头是一座白色的回澜阁,海面上有几艘游船缓缓驶过,海鸥在天空中盘旋,发出清脆的叫声。
叶菲沿着堤坝慢慢走着,海风拂起她的头发,她张开双臂,感受着海风的拥抱,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王剑跟在她身边,拿出手机,不停地给她拍照,想把她此刻的快乐永远记录下来。走到回澜阁时,叶菲靠在栏杆上,看着远处的大海,轻声说:“原来大海这么蓝,比课本上写的还要美。”
王剑走到她身边,和她一起看着大海:“以后我们还可以去看更多的海,去三亚,去厦门,去国外的海边。” 叶菲转过头,看着王剑,眼里满是期待:“真的吗?那我们说好了,以后每年都去一个有海的地方。” 王剑点点头,轻轻握住她的手:“说好了,永远都一起去。”
傍晚时分,两人去了台东夜市。夜市里灯火通明,各种各样的小吃摊前挤满了人,烤鱿鱼的香味、辣炒蛤蜊的鲜味、奶茶的甜味混合在一起,让人垂涎欲滴。叶菲拉着王剑,从一个摊位吃到另一个摊位,烤鱿鱼外焦里嫩,辣炒蛤蜊香辣可口,奶茶甜而不腻,每一样都让她赞不绝口。
王剑看着她吃得开心的样子,心里也满是幸福。他给叶菲买了一个棉花糖,粉色的棉花糖像一朵云,叶菲拿着棉花糖,小口小口地吃着,脸上沾了点糖屑,王剑笑着帮她擦掉,叶菲的脸颊瞬间泛红,低下头,小声说:“谢谢你,王剑。”
在青岛的几天里,两人去了八大关,在充满欧式风情的街道上散步,看阳光透过树叶洒在红砖墙上,留下斑驳的光影;去了五四广场,看红色的五月的风雕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听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去了青岛啤酒博物馆,了解啤酒的制作过程,还品尝了新鲜的青岛啤酒,叶菲只喝了一小口,就被酒精度数呛得咳嗽,王剑赶紧给她递上矿泉水,笑着说:“你还是适合喝果汁。”
每天晚上,两人都会坐在酒店的窗边,聊起未来的计划。叶菲说想考上北师大,以后当一名语文老师,教孩子们读诗、写作文;王剑说想考上清华,学计算机专业,以后研发出厉害的软件,让人们的生活更方便。他们还聊起高中三年的点点滴滴,聊起肥仔的搞笑瞬间,聊起李荣万的嚣张,聊起周老师的谆谆教诲,每一件事都像是发生在昨天,清晰而温暖。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五天的青岛之旅很快就结束了。离开青岛的那天早上,两人又去了栈桥,看着大海,心里满是不舍。叶菲说:“下次我们还要来青岛,还要吃这里的烤鱿鱼。” 王剑点点头,拉着她的手:“一定会的,我们还有很多机会。”
回到县城后,两人开始等待高考成绩。等待的日子既漫长又焦虑,王剑每天都会去学校门口看看有没有成绩公布的通知,叶菲则每天在家里复习英语,怕成绩出来后还要准备志愿填报。肥仔偶尔会来找他们,一起去网吧查高考相关的资料,聊起未来的大学,肥仔说:“不管你们考上哪所大学,我都会去北京看你们,到时候你们可得请我吃北京烤鸭。”
七月中旬的一天,王剑正在家里帮父母干农活,突然接到肥仔的电话,肥仔在电话里兴奋地喊:“剑人!成绩出来了!你赶紧去学校查成绩!” 王剑放下手里的锄头,来不及换衣服,就往学校跑。路上遇到叶菲,她也是刚接到肥仔的电话,两人一起往学校跑,心里既紧张又期待。
学校门口已经挤满了学生和家长,公告栏上贴着高考成绩排名表。王剑和叶菲挤到前面,在排名表上寻找自己的名字。王剑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名字,总分 685 分,全县第一名!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转头看向叶菲,见她正在寻找自己的名字,脸上带着紧张的表情。
“叶菲,你看!” 王剑指着排名表上的一个名字,“你考了 652 分,全县第五名!” 叶菲看着排名表上的分数,眼睛瞬间湿润了,她激动地抱住王剑,哽咽着说:“我们做到了!我们都考上了!” 王剑紧紧抱着她,感受着她的喜悦,心里也充满了激动 —— 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他们终于可以一起去北京,一起实现梦想。
周围的同学和家长都为他们鼓掌,肥仔跑过来,拍着王剑的肩膀:“好小子!不愧是我兄弟!全县第一!叶菲也厉害,全县第五!” 王剑笑着说:“你考得怎么样?” 肥仔挠了挠头:“还行,考了 480 分,能上三本了,我爸说让我去省城的一所大学,学工商管理。” 王剑点点头:“挺好的,以后你就是老板了,记得带我们发财。”
晚上,王剑的父母做了一桌子好菜,庆祝他考了全县第一。叶菲的父母也来做客,两家人坐在一起,聊起志愿填报的事情。王剑的父亲说:“你考了这么好的成绩,肯定能上清华,就报清华的计算机专业吧,以后好找工作。” 叶菲的母亲说:“叶菲考得也不错,北师大的教育学专业肯定没问题,以后当老师,稳定又体面。”
王剑和叶菲对视一眼,都点了点头 —— 这是他们早就约定好的志愿,也是他们对未来的期待。
志愿填报的那天,王剑和叶菲一起去了学校。在电脑前,王剑郑重地填报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叶菲填报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提交志愿的那一刻,两人都松了一口气,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走出学校时,夕阳正慢慢落下,把天空染成了金黄色。王剑牵着叶菲的手,沿着校园的小路慢慢走着,路边的老樟树依旧枝繁叶茂,蝉鸣依旧清脆悦耳,只是他们即将离开这座熟悉的校园,去往陌生的城市,开启新的人生旅程。
“王剑,” 叶菲突然开口,“你说我们到了北京,会不会不习惯那里的生活?” 王剑停下脚步,看着她的眼睛,认真地说:“肯定会有不习惯的地方,但只要我们在一起,互相照顾,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叶菲点点头,脸上露出了笑容:“嗯,有你在,我什么都不怕。”
肥仔从后面跑过来,手里拿着一张录取通知书的复印件:“我被录取了!省城的 XX 大学工商管理专业!” 他兴奋地说,“以后你们去北京,我去省城,咱们常联系,放假的时候一起聚聚。” 王剑和叶菲都为他高兴,三人约定好,不管以后在哪里,都要保持联系,永远都是最好的朋友。
八月中旬,王剑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红色的信封上印着金色的 “清华大学” 四个字,格外醒目。打开通知书,里面夹着一张校园地图和入学须知,王剑看着通知书,心里满是激动 —— 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即将踏入中国最好的大学。
叶菲也收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她拿着通知书,跑到王剑家,兴奋地说:“王剑,我被录取了!我们可以一起去北京了!” 王剑看着她手里的通知书,笑着说:“太好了!以后我们在北京,就能经常见面了。”
离开学还有一个月,王剑和叶菲开始为开学做准备。王剑的母亲给他买了新的行李箱,还给他缝了一个护身符,让他带在身上,保佑他平平安安。叶菲则去书店买了很多教育学相关的书籍,准备在大学里好好学习。
开学前几天,肥仔请王剑和叶菲吃饭,为他们送行。在饭桌上,肥仔说:“你们到了北京,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别光顾着学习,也要注意身体。放假的时候记得回来,我请你们吃烧烤。” 王剑和叶菲都点了点头,眼里满是不舍 —— 他们知道,这次分别后,很难再像高中时那样天天见面,但他们的友谊,会永远留在心里。
开学那天,王剑和叶菲一起坐火车去北京。火车缓缓开动时,他们看着窗外熟悉的风景慢慢消失,心里既有不舍,又有期待。叶菲靠在王剑的肩膀上,轻声说:“王剑,谢谢你一直陪着我,和我一起努力,一起实现梦想。” 王剑轻轻抚摸着她的头发,说:“傻瓜,我们是一起的,以后我会一直陪着你,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一起面对。”
火车驶进北京西站时,王剑和叶菲激动地看向窗外 —— 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这座陌生而繁华的城市,即将成为他们新的家园,也即将见证他们新的成长。
走出火车站,王剑牵着叶菲的手,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充满了信心。他知道,未来的大学生活会充满挑战,但只要他们在一起,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就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属于他们的美好未来。
青岛的海风还在记忆里吹拂,志愿填报的星光还在眼前闪烁,而属于王剑和叶菲的故事,已经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在北京这座充满希望的城市里,继续书写着青春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