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红楼:我和黛玉互穿了 > 第28章 时机已到

第28章 时机已到

    大靖王朝,并不是李宸前世所熟知的历史,是一个完全根植于红楼梦的架空世界。

    除了版图相似以外,文化也是一脉相承,历史上唐宋时期的名人都有传颂。

    紧接着便仿佛有了历史的断层,明朝没能顺利建立,反而几十年后另一支地处江南的起义军携着当地的世族富商的支持,成功席卷整片华夏,建立汉人王朝,如今已经传下了三任皇帝。

    当今泰安帝年逾五十,已在位四十余载。他年少登基,平藩乱、征漠西、驱洋夷,亲手开创这泰安盛世。

    自负雄才的他,后宫充盈,子嗣繁盛,膝下皇子二十余,公主三十多,更特允所有皇子皆可参议朝政、协理军务。

    如此局面早年或可磨砺储君,如今自然而然酿成诸子相争,党同伐异的局面。

    所以这样的老皇帝,他能容忍孩子间的明争暗斗,但若是损坏了他执政的根基,他可会不顾一切的夺回权利。

    越是年老,越是孤独,就越害怕,越想要将权利攥在自己手中。

    与李宸设想的一般无二,这一次父亲再入宫面圣,便有所斩获。

    领了督查三军军需的差遣,与忠信伯,内宫宦官刘炳一同清查贪赃案。

    一切都在按照他既定的路线进行,只要父亲能把握住机会,此番立功以后,怕是能获赏个正式的官职了。

    也算从勋贵之门成功转型,不再靠蒙荫获官。

    而且父亲年仅四十,四零五零那正是拼搏的年纪,仕途刚刚起步都不算晚。

    没准他以后不靠林如海,也能过上全力依父的生活呢?

    镇远侯心情不错,李宸心情也不错,直至业师邢秉诚从军营归来。

    “今日看一看这课业少爷完成的如何。”

    “好,先生请。”

    李宸坦然将案前的书册尽数推到邢先生面前,便见他眼神从最初的欣赏,到惊叹,到错愕的三次转变。

    翻完最后一本,邢秉诚的手都不禁微微颤抖起来,一开口嗓音也变了调,“少,少爷,这些……这些都是您亲笔所书?!”

    李宸面不改色的点点头,“自然。”

    虽说身体里的灵魂是林黛玉,但林黛玉也是控制自己的身体,怎能不算他的努力呢?

    林黛玉和我,没差呀?

    邢秉诚自是看不出李宸的小心思,只是惊叹于这课业完成的质量。

    “这《大学》注解,‘在新民’一句,竟能从‘苟日新’引申至‘山河日月之新’,格局宏大,思虑深远!还有这首咏梅诗,‘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此等精妙构思,老夫……老夫都自愧弗如啊!”

    邢秉诚激动诉说着,又不禁暗暗思忖,“以少爷之才,莫说县试,便是直接去考府试,院试定也是榜上有名。”

    “先前藏拙,不应科举,莫非是不想过早引人注目?提防‘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邢秉诚越想,越觉得这缘由合理。

    见邢秉诚的神情近乎崇拜,李宸面上自是受用。

    “这些可都是靠我的努力和汗水换来的啊。”

    “老夫,自然能看出少爷的刻苦,这天资,再不入仕科举,是埋没了人才!老夫还以为能完成三成已是难得,如今一看还小觑了少爷……”

    渐渐听多了赞言,李宸面上添了几分不自然。

    “林黛玉呀林黛玉,你有必要这么较真,非得将每道题都答得面面俱到?别说这老先生了,就连我看了那飘花似的小楷,满本书册都没有一处涂抹,我也觉得惊艳呀。”

    “做这么好,一会儿要是这业师考教起来,我可怎么应付?”

    邢秉诚一面捧着书册欣赏,一面捋着胡须由衷叹道:“少爷对经义的理解已经到达了此等地步,老夫倒不知还有什么可教的。”

    李宸眸眼一转,当即开口,“先生过誉了,不过依我之见,还有两旬便是年节,府中前番又生事端,学生唯恐有宵小之辈迁怒于先生。”

    “不若……先生暂且归家,与家人团聚,共度新春。待年节过后,风波平息,学生再备束脩,恭迎先生回府教导,如何?”

    邢秉诚闻言,心中大为感动,他自己几乎没教什么,却有如此体贴入微的学生为他着想,甚至还拿了府上丰厚的束脩。

    “少爷天纵奇才,又如此体恤老夫,老夫感激不尽。”

    从怀中取出二两银子来,邢秉诚言辞恳切道:“这月余,老夫因为种种变故并未能尽心教导,实在受之有愧。自是没有脸面将束脩再收全了,分出半份,还望少爷收下。”

    李宸闻言一怔。

    果然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是有风骨的。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面前的先生不论学问,是个人品端正的好老师。

    李宸再三推辞,邢先生却态度坚决,只好暂且收下,相送他出离府去乘车,全了学生之礼。

    攥着白花花的二两银子,李宸以为有些烫手,这良心钱可不能留给自己,还是要禀明了父母。

    临近了年节,最是家中女眷忙着的时候,不但要置办年货,还要处理各家的人情往来,收礼送礼,不能差一分一毫,颇为讲究。

    李宸便在书房翻书,等着父亲李崇下衙。

    “宸儿,有事?”

    李崇脱下毡帽,挂起大裳,在炭盆前烤着手。

    李宸将二两银子摆在父亲面前,道:“爹,邢先生回乡了。牵扯了这大案,倒怕有人会对他不利,事情还未公开前出京,还能安全些。”

    “又是你的主意吧?”

    李宸不置可否的点点头,“这是先生留下的束脩,只说没授业几日,不愿拿走全数的束脩。”

    李崇拿起银子,在掌心掂了掂,叹道:“人与人之品性,果如云泥。你可知道,当初弃你而去的那位韩先生,如今王家的族学任教。”

    “是户部侍郎王大人家?”

    李崇颔首。

    父子相对默然。

    李宸脑中掠过了许多念头,但最要紧的,便是年关之前去荣国府上拜访一事了。

    算着日子,再有五日就到了换身之期,刚好让林黛玉看一出大戏,为此他可准备了很久。

    “爹爹,薛家此次出力不少,要不要在年节之前拜访一下?”

    李崇微皱眉头,“商贾之家,可用如此郑重?尤其据我所知,薛家还是住在荣国府上,这一来荣国府岂不是也要拜访?只怕陛下刚委以重任,我们便广结权贵……”

    李宸连连摇头,“父亲,让我去便是了,只当是晚辈间的寻常走动。”

    “你去?”

    “嗯,父亲放心吧,备些薄礼,七日后我再去。”

    “为何偏是七日后?”

    “时机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