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北王,赵括。
这个名字,像一道惊雷,在苏云的脑海中炸响。
燕王赵构,谋逆失败,已被女帝赐死。
他怎么会还有一个亲弟弟?而且还成了草原部落的“天可汗”?
“这不可能。”苏云立刻反驳,“宗室玉牒上,明确记载,燕王一脉,单传。赵构,并无兄弟。”
“玉牒,是可以改的。”赵信的脸上,露出一丝讥讽的笑容,“尤其是在皇家。”
他缓缓道出了一个惊天的秘密。
当年,先帝还在世时,燕王一族,势力极大,隐隐有功高震主之势。
先帝为了制衡燕王,暗中扶持了另一位藩王,也就是后来的靖王。
同时,他用了一招釜底抽薪之计。
他秘密下旨,命人修改了宗室玉牒,将燕王刚刚出生的次子赵括,从玉牒上抹去,并对外宣称,次子夭折。
然后,他将这个婴儿,秘密送到了草原,交由一个与大周交好的部落抚养。
先帝的算盘,打得极精。
这个流落在外的皇孙,就像一把悬在燕王头顶的剑。
若是燕王安分守己,这个秘密,就将永远被埋藏。
若是燕王有不臣之心,他就可以立刻将赵括接回,以“正统”之名,废掉赵构,另立新君。
如此一来,燕王一脉,便会陷入内斗,再也无力威胁皇权。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赵信叹了口气,“先帝还没来得及用上这步棋,就驾崩了。而这个秘密,也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其中,就包括‘观星者’。”
苏云瞬间明白了。
“观星者”找到了赵括,将他扶持为草原部落的“天可汗”。
然后,他们利用赵括对大周皇室的仇恨,以及他手中掌握的草原兵力,来作为他们“换天”计划中,最重要的一枚棋子。
燕王赵构谋反,或许,都只是他们为了给赵括的登场,铺路而已。
好大的一盘棋!
苏云只觉得,后背发凉。
“观星者”的布局,从二十年前,甚至更早就已经开始。
环环相扣,步步为营。
若不是自己这个变数,横空出世,恐怕现在,他们的计划,已经成功了。
“赵括手下,有多少兵力?”苏云立刻问道。
“不下十万。”赵信的脸色,凝重起来,“他用了二十年的时间,统一了草原上大大小小数十个部落。那些草原人,将他奉若神明。他的弯刀,所指之处,无人敢不从。”
“而且,”赵信补充道,“他手下,还有一支三千人的精锐,名为‘苍狼卫’。这些人,都是由‘观星者’从小培养的死士,武功高强,悍不畏死。是赵括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刀。”
十万大军,三千死士。
再加上一个对大周了如指掌的“天可汗”。
这股力量,足以颠覆整个北境。
“你和他,有什么交易?”苏云盯着赵信。
赵信的脸上,露出一丝羞愧。
“他们找到了我。许诺,事成之后,让我裂土封王,世袭罔替。并且……并且把她,还给我。”
苏云知道,他口中的“她”,指的是林婉。
“所以,你就按兵不动,坐视平凉被围?”
赵信低下了头,没有说话。
算是默认了。
“愚蠢!”苏云毫不客气地骂道,“你以为,他们会兑现承诺?你不过是他们用来消耗大周国力的一颗弃子!等他们利用你,攻破了平凉,你的死期,也就到了!”
赵信的身体,微微一颤。
他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
只是,他被仇恨和执念,蒙蔽了双眼。
“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赵信颓然道,“赵括的十万大军,已经兵临城下。平凉城内,守军不过五万,而且军心不稳。不出三日,城必破。”
“谁说,城一定会破?”苏云的嘴角,却勾起了一抹冷笑。
“赵括是‘天可汗’,受草原人敬仰,对吗?”
“是。”
“那如果,这位‘天可汗’,一夜之间,从神,变成了狗。你觉得,那些草原人,还会听他的吗?”
赵信一愣。
“你……你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苏云走到窗边,看着关外那片苍茫的草原。
“打仗,不一定非要用刀枪。”
“有时候,生意,比刀枪,更好用。”
他转过身,看着一脸茫然的赵信。
“赵大元帅,你这北境的军粮,还够吃几天?”
赵信虽然不解,但还是如实回答:“省着点吃,还能撑半个月。”
“半个月?”苏云摇了摇头,“太久了。”
“三天。”
“三天之内,我要你把军营里所有的粮食,都给我集中起来。”
“然后,打开平凉城门。”
“开仓,放粮。”
赵信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苏云!你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