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吕子乔穿越成三国吕布 > 郭嘉的考较

郭嘉的考较

    牢房中因吕布挑动关张而弥漫的紧张尚未完全散去,一阵轻微的咳嗽声自牢门外传来。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形略显单薄、面色带着几分病态苍白的文士,不知何时已悄然立于曹操身侧。他穿着朴素的青衫,眼神却异常清亮,仿佛能洞彻人心。

    正是曹操麾下首席谋士,鬼才郭嘉,郭奉孝。

    郭嘉对于现在发生的情形不断在内心进行复盘:听闻主公夜探吕布,嘉特来一观。此獠今日言行大异,竟能搅动刘关张之心绪,实非常人。需试其深浅,观其真伪。

    郭嘉先是向曹操微微颔首示意,随即目光便落在了吕布身上,那目光平和,却带着一种无形的、洞察一切的穿透力。他并未理会一旁兀自气愤的刘备与关张,只是轻轻拱手,语气舒缓却不容置疑:“吕将军方才高论,嘉在门外,偶闻一二,确令人耳目一新。”他话锋微转,如同弈者落子,轻描淡写却直指棋局核心,“然,空谈易,实干难。嘉有一问,想请教将军。”

    他顿了顿,清亮的目光锁定吕布:“若将军此时非阶下之囚,而是曹公座上之宾,为曹公谋。以眼下之势,曹公是当先举兵北上,与袁本初争锋于河北?还是该挥师南下,趁袁术新得传国玉玺、志得意满之际,先平淮南?”

    这个问题,看似是二选一的战略抉择,实则是一个极其凶险的陷阱。无论选择攻袁绍还是打袁术,都会暴露吕布的战略眼光层次,甚至可能被解读为好战逞勇,或者急于寻求脱身之机而胡乱献策。

    曹操内心不由得肯定:奉孝此问,大善!正可验其才之真伪,观其心之虚实。看他如何作答。刘备内心则不同:郭奉孝果然机深!无论吕布选哪边,皆难自圆其说!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吕子乔几乎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声音斩钉截铁:“打什么打?两个都不打!”此言一出,连曹操都微微动容。郭嘉清亮的眼中瞬间闪过一丝极致的惊诧。

    吕子乔无视众人的反应,语速加快,如同早已打好腹稿,一条清晰无比的战略脉络在他口中铺陈开来:“此时北上与袁绍决战?那是自寻死路!袁绍势大,根基深厚,仓促决战,胜负难料,即便惨胜,也必元气大伤,徒为他人做嫁衣!”

    “南下打袁术?更是得不偿失!袁术此人,志大才疏,刚愎自用,不过冢中枯骨尔!他如今僭越称帝,已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自取灭亡!何须曹公亲自劳师动众?只需一纸诏书,表奏那江东孙策为讨逆将军,令其出兵征讨,名为朝廷效力,实则可令其二人鹬蚌相争!孙策锐气正盛,必乐得此名正言顺扩张之机!我等坐山观虎斗,岂不美哉?”

    他目光炯炯,看向曹操和郭嘉,说出了那个石破天惊的核心战略:“当务之急,绝非四处树敌,盲目扩张!而是应当巩固兖、豫二州根本,精兵简政,积草屯粮,积蓄实力!同时,立刻遣一能言善辩、精明强干之心腹,西入关中,迎奉当今天子至许都!”

    “挟天子以令不臣!”这七个字,他咬得极重,如同洪钟大吕,震得牢房嗡嗡作响,“此乃王道!名正言顺,占据大义名分!届时,天子诏令出于曹公之手,封官许愿,分化拉拢,讨伐不臣,无往而不利!天下英才,亦将望风来投!”

    最后,他再次点明对北方大敌的策略:“至于袁绍?哼,外宽内忌,子嗣不和,谋士争权!我等只需静观其变,稳坐中原,他内部必生乱象!待其祸起萧墙,进退失据之时,再以天子之名,集结王师,雷霆一击,则河北可定,大事可成!”

    一番话,如行云流水,逻辑严密,格局宏大!不仅跳出了郭嘉设定的二选一陷阱,更是直接指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条最核心、最王道的战略路径!甚至对袁术、孙策的利用,对袁绍内部矛盾的等待,都分析得鞭辟入里,其前瞻性与透彻程度,远超常人想象!

    郭嘉内心感到非常不可思议:竟与嘉与文若(荀彧)近日所谋,不谋而合!不,甚至更为激进透彻!‘挟天子以令不臣’……他竟将此策说得如此赤裸裸,却又如此理所当然!此等战略眼光,岂是一勇之夫所能有?!此人……此人若能为主公所用……

    郭嘉脸上的病态潮红因激动而微微加深,他猛地转头,看向身旁的曹操,眼中再无半分疑虑,只剩下无比的凝重与一丝难以抑制的欣赏,他对着曹操,极其郑重地、微微点了点头。

    曹操如醍醐灌顶!奉孝亦首肯矣!挟天子以令诸侯……西迎天子……静待袁绍生变……此策,非大智慧、大魄力者不能言,不能行!这吕布,究竟是得了何方神圣点拨,还是……真乃天赐于我曹孟德?!

    曹操胸膛剧烈起伏,看着牢房中那个侃侃而谈、仿佛在指点江山的男人,之前所有的杀意、猜忌,在这一刻,都被这宏大而精准的战略蓝图冲击得七零八落。

    这已不是简单的求生。

    这是一场战略层面的降维打击。郭嘉的考较,非但没能难住吕布,反而成了他展现惊世才华的舞台。这一刻,曹操心中终于做出了决定。此子,绝不能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