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两千九百一十三章 古战场

第两千九百一十三章 古战场

    只可惜诸葛瞻能力太差,达到涪县后就盘桓不前,黄崇劝他抢占要路,不要放邓军前出到平原之地,他却只是不听,让黄崇悲忿痛哭,也让前锋轻易折损,被邓艾长驱直入,抵达了这里。

    不过此人倒是极有气节,当邓艾遣人来劝降的时候,声称只要归降就可以获封琅琊王,诸葛瞻大怒痛斥使节,将之斩杀,然后引大军与邓艾决战。

    邓艾先是派儿子邓忠为左军,师纂为右军攻打蜀军,均败回,声称蜀军难破,邓艾大怒要将二人斩首,声称:“生死存亡,在此一举,只能可以,不许难破!”命两人戴罪死战。

    当时的金牛古道杀声震天,血流成河,尸横遍野,蜀军将士大部为国殉难捐躯,而这段血染的古道,也因蜀汉将士的不断倒下,千年之后依然保持着“倒湾”这个名称。

    那一战诸葛瞻,张遵等人尽皆战死,诸葛瞻的长子诸葛尚在后军,听闻兵败后叹息道:“我父子二人受了国家这么多恩惠,却没能内除黄皓,外御强敌,还有什么面目活下去呢?”返身冲阵战死。

    “对于才能不足,气节有余的历史人物,中国百姓对他们的评价还是十分宽容的。”周至说道:“所以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评价此战‘苍天有意绝炎刘,汉室江山至此休。诸葛子孙皆效死,成都卿相尽添愁。智谋虽不扶危主,忠义真堪继武侯。古往今来多少泪,行人哀怨哭坟丘。’”

    “到了后来,这里更是享有了‘忠臣孝子纲常地’的美名。”

    来到了这里,这次旅游就算是抵达了终点,如今古战场的烽烟兵火已然消散千年,只留下了苍松翠柏,古道青苔,还有一路的鸟语虫鸣为伴,在周至的讲解中,四公里的来回路段不知不觉就逛完了。

    回程的时候大家又在罗江停了一次,采购特产。

    这里的特产是豆鸡,其原型最早为麻油豆皮,光绪年间有一个叫做袁通儒的人,早年在罗汉寺出家,跟着师父云游四海,学会了寺庙里各种素菜的做法,还俗之后,有一次袁通儒用房东送他的豆子,按照麻油豆皮的做法制作出很薄的豆皮,将之用麻油辣椒等香料烹制之后卷裹起来,达到了口感和香味都类似鸡皮味道的豆皮,大获好评,于是便将之命名为“素鸡”,做成了字号。

    “肘子你要带我们去哪儿?”采购完斗鸡,周至开着车在罗江小城中溜达,让安心表姐感到奇怪。

    “找一个人,连带找他爹。”周至神神秘秘地说道:“那人是我蜀中怪才,我小时候可是读着他的故事长大的。”

    “谁呀?罗江的?”

    “对,李调元,听说过吗?”

    “没有。这人很出名吗?”

    “到了到了,”县城很小,周至没开多远就转到了一栋红色的建筑面前,门口有个高三十多米,长七十多米的四人头像石雕,石雕下面写着“李调元纪念馆”六个字。

    “肘子你好像在追星哦。”李老三笑道:“这个李调元是什么四大天王吗?”

    “四大天王不是,但是有清三百年评价的‘蜀中三才子’,他是其中之一。”周至说道:“我对他熟悉,主要是我的国学启蒙是从对对子开始的,干爹给过我一本《李调元对联故事》,说得是这个少年才子的故事,让我对国学有了最早的兴趣。”

    “少年才子?和你一样吗?”麦小苗扭头问道。

    周至的脸是真红了:“小苗你这就算骂人了,和这位相比,我那点才气提鞋都不配。”

    “李调元生在书香世家,五岁开始便在父亲的严格指导下攻读《四书》、《尔雅》等经史,因为记忆力过人,看书大多过目不忘。七岁即能属对吟诗。”

    “他的第一首诗是七岁所作的《疏雨滴梧桐》:‘浮云来万里,窗外雨霖霖。滴在梧桐上,高低各自吟。’一时传抄乡里,被誉为‘神童’。”

    “他父亲曾指着屋檐上织网的蜘蛛出对:‘蜘蛛有网难罗雀’,当时小李调元信口对道:‘蚯蚓无鳞欲变龙’。对仗工整,足见其才思之敏捷。”

    “他爸爸大喜,又出一对‘曹子建七步成诗’,李调元面露难色,说道‘李调元一时无对。’他爸说道‘对不出可要用戒尺了。’李调元我已经对出下联了啊,他爸说那你倒是说啊,李调元说我已经说了啊,下联就是‘李调元一时无对’啊!”

    “哈哈哈哈……”李老三笑道:“这就是你小时候看的故事啊?这也的确有意思!那书还在吗?还在的话给我们铁蛋留着。”

    “纪念馆里肯定就有,咱们进去买去。”周至说道。

    李调元纪念馆是才新修几年的建筑,门口有旌阳石刻艺术家,也就是昨天大家看过的石刻公园的创作者罗平为李调元兄弟父亲雕刻的雕像。

    “这家人读书挺牛的,父子四进士,兄弟三翰林。”周至对着巨大的石像说道:“这是李调元的父亲李化楠,以及李调元,李鼎元,李冀元兄弟三人。”

    虽然是新修的纪念馆,但是纪念馆其实只是外围,核心是一座小山,叫做“玉京山”,可以和白马关所在的鹿头山遥遥相望。

    山上有座道观,最早修建于唐代武则天神龙年间,叫宝明寺,到了宋代改成道教的院观,改名景乐宫。

    九零年这里修好后改做了李调元纪念馆,成为了旌阳市的市级文保单位。

    现在这里除了古宫观建筑,太平古桥可供游客游赏外,馆内还陈列了历代文人墨客所作的关于李调元的书画作品。

    大家随着石阶一路向上,肘子笑道:“景乐宫室在乾隆年间,由两名道士重建起来的,老道士叫谭至正,以及他的弟子刘虚静,这个刘虚静也是进士出身,文化水平不弱,和李调元是挚友,李调元无事便要来玉京山与刘虚静谈诗论文,调琴论道,两人就好比传奇故事里苏东坡和佛印和尚的关系。”

    “现在玉京宫又成了李调元纪念馆,旌阳市政府也算是替这两位挚友圆满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