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子业理解梅瑸的意思,稍微思考了一会儿才谨慎回道:“梅教授,这个课题我只打算要全职科研的。您可能不太适合。”
一般来讲,临床有一条既定的规则。
起病快的病,治疗起来也快。
发病慢的疾病,哪怕有了治疗的方案,起效也非常缓慢,甚至无法治疗。
周围神经退行性病变这类疾病,想要对其进行深入地研发,耗费的时间是很久的,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
梅瑸是个好的科研学者,但他也是个临床工作人员,梅瑸不可能有这么充裕的时间候着自己,所以才不适合。
这一次二人间的课题合作,其实是一种巧合,是方子业需要相应的人材,由王兴欢院长等人直接call了人过来帮忙的。
梅瑸略有些遗憾道:“看来方教授是打算做更大的课题了!”
“若是这样的话,那我还真没这种幸运。”
梅瑸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本行专业,从一个临床医生去方子业的专业组里当一个小小的科研助手。
“梅教授,希望以后还有合作机会。”方子业客气道。
神经内科的梅瑸教授,有一说一,是科研态度相对最严谨的团队成员之一了。
方子业并不是看不上对方的能力,而是评定对方着实不适合后续的课题,这才没打算合作。
“好的,方教授吃饱喝足后若能想起我,那我可就太幸运了。”梅瑸的语气呈略讨好状。
不管之前医院里如何传闻,他都亲眼见识到了方子业的恐怖之处。
一个全世界对其认知都非常苍白的脊髓损伤,就这么活生生地被方子业顶了起来。
与方子业之前进行的数个临床课题不同的是,脊髓损伤真的是从无到有。
比如说毁损伤的保肢术吧,毁损伤的保肢术其实就是清创术的优化版本,只是方子业研发的毁损伤保肢术的清创术更加细致,再掺杂了手外科已有的血管重建术等理论。
比如说功能重建术,功能健复术等,都是在已有的术式上进行了变革优化。
哪怕是后来的骨肿瘤的微创化疗方案,也只是对传统的治疗方式进行了革新。
这种革新非常有意义,对病人而言,是久旱逢雨。
但于医学的发展而言,其实就只是锦上添花,远不及雪中送炭这么有意义。
“方教授您,这份儿的。”梅瑸竖起大拇指,语气满是诚恳和真挚。
“谢谢梅教授夸奖。我看这边的功能优化相应的课题也进展得颇为顺利,我也就先走了。”
“隔壁还有人在等着我呢……”方子业道。
“好,方教授您去忙……”梅瑸站起来送行。
梅瑸同样知道,方子业除了是脊髓损伤的课题主要负责人,还有其他的课题在并行,但并不知道其中细节。
作为科研学者,不打听其他人的科研机密是职业基本操守,所以哪怕再好奇,他也没有多问。
方子业才出了动物试验室的门,就看到胡青元发来的信息:“师父,今天我又不陪您去疗养院了,我和宋毅大哥约定一起进了实验室。”
胡青元是方子业的爱徒,这一点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方子业基本上不管去哪里,都会把胡青元带着,哪怕现在胡青元的基本功水平很一般,也都会带着。
对比起冯俊峰等博士,方子业对胡青元的偏爱都更甚。
“好…你们慢慢玩。”方子业说。
宋毅那边的坑,方子业一时间都想不到很好的办法去填,只能等宋毅、胡青元两人捣鼓出来了点东西,给自己说明指点后,先把‘思路’、‘技能’固定在面板上。
然后自己再通过加点提升单项技能后,再往前进行推进。
这种模式,就是新研发术式的既有规律!
不能完全无中生有,但可以通过加点变得由少及多。
基础实验室里,董宁正在与王卫、戴工楚几人进行着探讨。
董宁道:“对比起原研药,我们目前生产工艺产出的药品中有效含量还是差了些,仅有百分之七十五。”
“原研药中相同份量下,有效物质含量平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所谓有效含量,即为某种药物物质说明书上的真实含量。
一般而言,这种有效含量越高,疗效就越好。
当然,也不能高太多,如果高太多,那可能就是另外一种药物了。
“董老师,你跟着的那个方教授简直就是个天才,他是怎么能做到仅凭看过了药品的制作工艺,就能够推测出那么多具体而微的细节的?”
“温度、湿度、持续时间,这些还能猜得出来?”董宁身侧,戴工楚的语气满是震惊。
董宁轻笑道:“所以人家是方教授,我只是个董宁小医生啊。”
“我要是知道方教授怎么能做到如此,你们就该叫我董教授了。”
“要不,我打个电话把方子业叫过来,给戴工您详细汇报解释一遍?”董宁忙久了,操着自己的播音腔开着玩笑。
董宁的声音很好听,很容易拉近人的距离。
哪怕是开玩笑,都让人听起来如沐春风。
戴工楚忙摇头,还没来得及讲话,方子业就跨步进来了:“董老师,戴哥,王工,我来了……”
戴工楚和王卫二人,都是广白集团负责药品基础研发的工程师,听说在公司内的职位不低,是姚广特派过来帮忙的。
方子业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那里接了课题,但课题不只会坐落在方子业的个人,方子业所在的汉市大学中南医院、疗养院,都会有“责任”!
而且,这种课题肯定也是会配备其他人手的,包括但不限于药剂学的相应人才。
当然,现在药剂学相关的人才还没过来,方子业与董宁几人也才处于仿制药品的初期探索阶段。
“方教授!”
“方教授…”
“方教授…我开玩笑的。”董宁最先站起来,最后开口,细声解释道。
他直接点名了方子业,真就是为了开玩笑。
哪怕方子业不是很牛,但身在教学医院里任副教授,社会地位都会比公司里的工程师更高。
方子业当然不会追究这么些细节,问道:“董宁哥,我刚刚听你说,自上次优化后,我们这一批仿制药的有效成分已经提升到了百分之七十五是吧?”
董宁闻言点头:“是的,方教授!~”
“您太厉害了,我给定的初步方案,有效成分还不足百分之三十,还得是您呀。”董宁笑得有些世故。
本来董宁是打算在方子业面前秀一把的,让方子业看到自己的真正能力。
董宁也的确这么做了,但似乎方子业这边没太多的反馈,反而是在得到了第一批样品结果后,叭叭叭地就开始进行指点起来。
董宁很确定,当时的方子业不是在装逼,而是真的没把百分之三十的第一次试验当回事。甚至方子业可能都不知道这个数据的概念。
一款药物的研发,哪怕是仿制药,都得投入几千万。
这些钱是怎么烧没的?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容错,大量的时间和物力成本的投入……
第一次就有百分之三十的有效成分,且药物能够被提纯包裹成市场上流通的模式,就已经很屌了。
然而,方子业的无视,还是有方子业的道理的。
“进口和国产万古霉素虽然主要成分相同,但是在制作药物的过程中会添加一些辅料,进口药物和国产药物添加的辅料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方子业道。
“这种添加的辅料,很难琢磨。”
“当然,万古霉素也是我们骨科比较常用的术中用药,不管是静脉注射还是局部应用面都挺广的。”
“目前,国产的万古霉素倒是也能用。就是疗效这一块,不太好评估。”方子业在看董宁等人提炼出来的数据。
方子业虽然要搞仿制药,肯定也不能随便选一种药就去仿制了,那是开玩笑的。
方子业是骨科专业的,自然优先选骨科比较常用,临床有一定需求量的药物作为起手靶点。
骨科中,关节外科的术后关节感染非常麻烦,术中应用万古霉素是必要的。
目前的临床现状就是,要用,也在用,但感染率没有以前好控了。
因为是集采,个人对遭遇患者的感染率微升上报是没有卵用的。
因为便宜,你就只能这么用,感染了就再治疗,至少大方向就是这么定下来的……
如果是术后住院期间就发生了感染,就是科室里自行贴补了!
现在的关节置换术,是一次性评分买断制,不管是否发生并发症之类的。
董宁道:“万古霉素是一种糖肽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引起的严重感染。”
“目前主要制备工艺主要依赖于微生物发酵和后续的分离纯化,属于典型的生物制药工艺。”
“万古霉素由东方拟无枝酸菌或类似放线菌产生。目前培养基、氨源、无机盐与前体物质的浓度我们都已经掌握得不错了。”
“倒是菌种改良这一块,可以再细节性地优化一下: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手段,筛选高产菌株(如提高耐药性、优化代谢通路)。”
方子业看了,点了点头:“其实发酵的条件还可以细致的控制,我个人觉得,溶氧量、发酵周期也是影响最后成量的关键因素。”
“成量与成品又是两种东西,分离纯化工艺,才是我们要着重研发的。”
“目前,我们通过质谱分析,可以确定有效物质就是万古霉素的结构式。”
“只是,我们可以在发酵液分离耦合这一步,就要进行优化了……”
“这是生物型药物,非纯化学合成类药物制备的大难题。”
“这些东西,你们可以去请教更加专业的人,我只是知道提纯的步骤,如何进行提纯结构优化,是否有已经成熟的设备等,我给不了更好的建议。”
“我毕竟是医学专业的。”方子业道。
用药和制药完全不一样。
方子业用药的时候,哪里管它怎么制备的,要知道的就是它的疗效,用上去就行了。
制药除了要制备效率,还要讲究制备工艺,每一处细节不同,可能就让最后的成品杂质变多。
或者是在提纯的时候,将杂质当做有效成分放进了药物里,导致最后的药效效力不够。
董宁点了点头,说:“方教授,你能在生物试验部分提供那么多的指点,就已经让我们的进度迅速了。”
“剩下的,当然是我们自己去想办法解决。”
“器械相关的东西,我们也都不是专业的。”
“方教授,这些样品,我们今天进行了浓度滴定测定法,最后测出发现还有不少的杂质。”
“也就是说,我们进行层析时,并没有找到特异性抗体的配基,目前市场上的这些,应该都不是好东西。”
“我怀疑,原厂药的公司,就没打算把这个配基的配方释放出来。”
“如果能够在亲和层析这一步达到突破,我们的纯化纯度至少可以达到95%以上!”董宁说道。
抗体、配基,这个与医学有一定关联性了。
“嗯,好,我也去查一下相应的资料。”
“董老师,辛苦你了,找了这么多资料和细节。”方子业很欣赏董宁的这种上进。
他不是把问题丢给你,而是把需要解决的问题丢给你,言之有物。
相当于就是一个学生,他直接问老师你这道题怎么做,而不是直接问你,我该怎么提升我的成绩。
以具体为导向,以具体步骤中的某个可能方子业帮得到的难点为导向,来请教方子业相关的问题!
“找特异性抗体配基这种事,我先想一想吧,到时候给你们答复。”
“反正你们也有基础科研的成熟团队……”方子业说。
“方教授,不着急的,我们还要在前期的菌种改良方面,再下一些工夫。”
“这种非化学法制造的药物,最看硬功夫了。”董宁跃跃欲试道。
方子业说:“对了,戴哥,之前我让您给我找的,这种药品的所有国家的说明书,您有找到吗?”
“我想把它们都搜集起来,看是不是有翻译出错,或者翻译不到位之处。”
“还有,万古霉素出产自米国,你们最好还要跨网去米国搜索一些非统计源的期刊,找一找上面有没有关于万古霉素的其他有用信息。”
“有可能,他们本国的其他仿制企业,在进行仿制的过程中,会通过发表论文的方式以获得仿制许可,申请新的专利等。”
“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借用的信息……”
“当然,其他国家仿制生产的也可以都买一些过来,我们看能否从不同仿制药中找到一些其他的捷径。”
“……”
方子业非常细致地也给董宁等人安排任务,全部都是直接指明要去做些什么!
这些前期准备之所以不一开始就做,是要让董宁几人先自己捣鼓一段时间,知道自己的薄弱项在哪里。
这般之后,他们才会有针对性地去提取相应的资料。
先知道自己的局限是知己,再知道别人的长处是知彼!
仿制药研发不是打战,可知己知彼也能节省很多时间与投入的费用。
“好的,方教授。”
“这些细节,我们都记下了,还有其他的指点吗?我发现我们几个商量几天甚至一个月,都顶不上方教授您给的一句指点。”戴工楚略讨好地说道。
方子业仿佛是开了挂一样,列举的很多客观条件,都能让他们的制备效率更高。
“暂时没有了,先做好这些,我觉得可能就够用了。”
“如果我们的发酵工艺和提纯工艺可以优化的话,那么产量和成本就会进一步被压缩,药效也能得到保证的话。”
“就有点含金量了。”
“万古霉素在全世界的市场份额并不高,也就是不到十亿美元,或者多一点。”
“能占一点是一点。”方子业说。
方子业刚这么说的时候,电话恰好响了起来。
董宁等人见怪不怪。
方子业如今的身份地位不一般,可不是默默无闻的小医生,除了上级和家人打电话,就没有外人叨扰。
现在找方子业求诊,甚至找方子业当导师的学生都很多,他们各自通过自己的人脉获得了方子业的联系方式。
“天罗!~”方子业问。
“师兄,23号出院的那个病人又来搞事情了。”兰天罗的语气烦扰。
“师兄,这次要怎么办?直接报警吗?”
方子业闻言,眉头稍稍一紧,转身离开了董宁等人几步:“还是老样子的办吧,如果科室内能解决就科室内解决,实在不行就司法解决。”
“或者,你就当着他的面,问他的诉求,要医院把我方子业怎么办?”
“停诊?停诊可以,把我的手术权限停了都可以,你让他随便去医务科举报吧?”
“要打官司就打官司……我们的态度不能弱了。”方子业的态度非常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