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贞观小闲王 > 第2269章 为太子讲解

第2269章 为太子讲解

    这场因为李慎的博弈终于以皇家胜出结束。

    西州惨案被定义为叛军的一次大规模报复记录在史册当中,留下的诸多悬念,就给后世的学者闷去猜测。

    历史本来就是如此,每朝每代都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

    历史往往都是由胜利者来书写,将真实所掩盖,千百年后又有几人知。

    事情圆满的结束,李世民达成了自己的目的,勋贵支持陛下太子,选择了妥协。

    而要想追究到底的世家士族在得到了一些补偿之后,虽然不愿,但最终还是选择罢休。

    因为他们知道,就算他们追究到底,也没有用处,陛下的态度坚决,无论如何也达不到他们想要的结果。

    只能等待时机,慢慢蛰伏。

    菜品上齐之后,李世民带头开怀畅饮,场面变得欢歌笑语。

    宫廷乐师吹拉弹唱,艺伎翩翩起舞,为这深秋的荒凉,增添了几分色彩。

    一场宴会持续了一个半时辰才结束,所有人都有了醉意,像程咬金这些老臣们更是喝的酩酊大醉。

    宴会结束之后,李世民吩咐王德派人将这些人送回自己的住处。

    他们在养老院都是有院子的,有少部分没有院子的则是被送出养老院,由他们的下人送回长安城。

    所有人都走了,只有太子留下来照顾李世民。

    “行了,你也坐下吧。”

    李承乾将李世民扶回卧房,正要替李世民脱靴的时候,李世民开口制止。

    王德立刻吩咐婢女过来给李世民更衣脱靴。

    “高明,今天的事看懂了么?”脱去外衣,李世民躺在卧榻上询问道。

    “回阿耶,看懂一点,阿耶先是稳住勋贵,然后再与世家士族的人谈判。

    世家士族虽然人数众多,但他们没有这些勋贵位高权重,所以最后也只能答应。”

    李承乾回道。

    李世民点点头。

    “嗯,表面上看确实如此,还有呢?你可知为何那些勋贵会同意。

    你没发现今日你那舅父可是非常的踊跃。

    要知道他的长孙府损失最为严重,根据朕判断,加上工坊至少二十万贯。

    损失如此巨大,他却轻易就妥协,你可知这是为何?”

    “这个,莫非是因为阿耶说十弟还年轻?赵国公也是忌惮十弟待他死后报复?”

    李承乾试探性的问道。这些勋贵年岁都大了,对于刚刚李世民提到的李慎还年轻都十分忌惮。

    以如今李慎得到的圣眷,再加上他与太子李承乾的关系,今后几十年内都会如日中天。

    甚至说有可能李承乾的下一代也会如此对李慎。

    若是这样,谁不害怕呢。

    “你只说对了一半。”李世民接过王德递过来的参茶。

    “还请阿耶赐教。”李承乾连忙行礼求教,这可是学习的好机会。

    今天的事情完全可以作为教材。

    “其一确实如你所言,他们害怕老十过后算计他们的子孙。

    不过他们有些多虑了,除非是死仇,不然老十不会去做那灭门之事。

    更何况无论是朕,还是你,都不会允许他这么做。

    不管怎么说,这些勋贵都是功臣,大部分都是开国的功勋,他们的子孙我们都要善待。

    若是允许老十去对付他们,我皇家还有何颜面?

    外人会说我李家忘恩负义的。”

    说到这李世民喝了两口参茶解解酒。继续说道:

    “他们之所以会如此妥协,是因为怕了。”

    “怕什么?”李承乾有些不解。

    “呵呵,当然是怕朕,朕老了了。”李世民呵呵一笑道:

    “朕继位以后没有学汉高祖,对他们这些功勋不但没有迫害,反而大肆封赏,

    那是因为朕相信他们的忠心,也相信朕可以镇住他们。

    朕手握百万兵权,大肆封赏又如何?

    可现在朕已老矣,这些年一直在为你铺路,他们怕朕为了你将他们铲除,

    所以他们必须要表现出自己的忠诚,无论是对朕,还是对你,他们要让朕放心。

    尤其是你那个舅父,年初被朕敲打了一番,又被你母亲说清了厉害。

    再加上老十对他家二郎做的事情,这才让他发生了转变。

    所以将来你继位之后一定要记住,兵权必须要在自己手里。

    老十说过,权利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弓弩的射程之内,而道理就在你的屠刀之下。”

    李世民喝的有些醉,所以说出来的话也有些多,更加比以往要狠。

    平时他自教导要如何运用计谋去对抗,可今日终于教导李承乾要拔刀。

    本来李世民准备以后找机会在教导李承乾的,毕竟计谋比武力重要。

    治国之道,不能一味用武力解决问题,这会变成一个暴君。

    今天喝多了,借着酒精说了出来。

    当年他没有学汉高祖杀功臣,因为他仁慈么?

    错了,君王哪有仁慈的,他连兄弟都杀了。

    主要是因为他年轻,他有信心可以压制住这些人。

    更何况就算是靠也能把这些开国功勋靠死。

    李世民十几岁就参军,十九岁开始跟着父亲起兵征战四方,作为主帅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

    那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玄武门之时,他才二十八岁,二十八岁做了皇帝,他手下那些开国将领都要比他大十几二十岁。

    他当时那么年轻,自信满满,除了因为相信这些人的忠心,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手握兵权。

    而且以他的年纪,他也不怕这些人为威胁到以后的继位者。

    汉高祖建立汉朝时,他都已经五十多岁了,为了不让这些功臣威胁到下一代的皇位继承,为了消除皇权的潜在威胁。

    也是为了防备诸侯王效仿自己反叛,汉高祖只能出此下策。

    这其中封王封地,手握兵权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两者身环境不同,结局自然也不一样。

    李承乾真的没有想过这一点,他想过是因为想要靠近他,毕竟他马上就要做皇帝了。

    但真的没有想到是怕自己老弟把他们带走。看来自己还是太年轻。

    “多谢阿耶教诲,儿受益匪浅。”李承乾真心的行礼道谢。

    “呵呵,你在说说,对定考补缺之事怎么看?”李世民笑着又考校道。

    (声明,这一段全都是个人查询过资料后的个人看法,若是不同意千万不要喷。

    本人看到杀功臣的角度是从皇帝的年龄来思考的。

    刘邦当年成事的时候就五十多岁,韩信他们封王封地手握兵权,所以他害怕影响皇权的传承。

    宋太祖赵匡胤称帝的时候才34岁,所以选择了温柔的办法,杯酒释兵权,给予丰厚的封赏和官职。

    朱元璋称帝的时候他都四十几岁了,完成领土统一都55岁了,当时他的年纪就大了,

    胡惟庸案是朱元璋52岁发起的,蓝玉案朱元璋65岁。

    个人观点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