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朱樉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轻声回答道:“鞑虏未灭,何以成家?
既然我选择了与骠骑将军相同的道路,那么朱某自然愿意舍身报国,效仿先贤保家卫国!”
他的语气坚定而沉稳,仿佛早已将个人的婚姻大事置之度外。
紧接着,朱樉话锋一转,继续说道:“至于大人的好意,标下实在是心领了。”
这句话虽然说得客气,但其中的拒绝之意却再明显不过。
听到朱樉的这番话,马克用不禁捶胸顿足,满脸懊悔之色。
他懊悔的是自己竟然没有早点遇到如此出色的青年才俊,以至于错失了这样一个好女婿。
于是,马克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以长辈的身份对朱樉进行谆谆教导,让这个“迷途的羔羊”能够“幡然醒悟”,重新回到娶妻生子的“正道”上来。
就在朱樉被一个素不相识的人逼迫着成婚之际,他之前派遣出去的密使刘勉正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地赶路。
经过漫长的旅途,刘勉终于抵达了朝天门码头。
朝天门码头,位于嘉陵江与长江的交汇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这里曾经是明夏政权的都城重庆的门户,但在汤和与傅友德率领大军平定明夏政权后,旧的重庆城在战火中毁于一旦。
时光荏苒,到了洪武六年,重庆卫指挥使戴鼎奉命重新修筑新的重庆城。
这座新的城池雄踞在半岛山脊之上,宛如一头蛰伏在两江之间的巨兽,气势磅礴。
新的重庆城依山而建,城墙蜿蜒起伏,宛如一条巨龙盘踞。城墙高达两丈有余,通体由巨大的青石砌成,坚固异常。
远远望去,城墙犹如巨龙盘绕,又似鲲鹏垂天,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而在这十七座高大的城门中,朝天门尤为引人注目。
它宛如巨兽张开的血盆大口,面朝东方,正对着天子所在的方向,仿佛在等待着天子的旨意降临,因此得名“朝天门”,寓意着“面朝天子,承接圣旨”。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柔和的阳光洒在江面上,然而,江上的雾气尚未消散,给整个江面蒙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
在这雾霭之中,朝天门城楼宛如一座古老的巨兽,静静地矗立在那里,沐浴在金色的光芒之中。
这座城楼气势恢宏,三重檐的设计使得它看起来如同一顶华丽的冠冕,高高地悬挂在城门上方。
而悬挂在城门上的那块“古渝雄关”的匾额,更是用金漆精心描绘而成,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辉煌历史。
城门下的石阶从城门一直延伸到江面,共有一百零八级。
这些石阶被往来的行人踩踏得光滑如镜,在晨曦的映照下,泛着淡淡的青光,仿佛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江面上,舟楫如林,帆樯蔽日。一百余艘艨艟巨舰整齐地排列着,它们的规模宏大,气势雄壮。
朱漆的船舷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艳,而悬挂在船舷上的杏黄色的“朙”字旗幡,则在江风中猎猎作响,为整个舰队增添了几分威严。
这些巨舰在江心徐徐巡游,它们的存在让人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力量。
而江面上,还有许多往来的货船,它们吃水极深,显然满载着各种货物。
这些货物包括井盐、桐油、丝绸、茶叶和瓷器等等,都是这片土地上的特产。
货船上的船公们忙碌地吆喝着,他们的声音粗犷而有力,口中喊着川江号子。
这独特的号子声在江面上回荡,与江水的潺潺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宽阔的江面上,一艘艘客舟如箭一般疾驰而过。
这些客舟上满载着行商和读书人,他们或忙碌于生计,或沉醉于诗书,都在这波涛汹涌的江面上奔波着。
面对江上的官船,这些客舟唯恐避之不及,仿佛那官船是洪水猛兽一般。
它们在货船之间的狭窄夹缝中灵巧地穿行,船头上,各色衣衫的士子们或站或坐,或吟诗作赋,或指点江山,好不快活。
偶尔,会有一艘水路驿站的船只从旁经过。
那船只疾驰而行,速度极快,似乎一刻也不敢停留。
站在船头的,是重庆府衙的红翎信使,他身姿挺拔,腰间悬挂的铜铃被江风吹得叮当作响,仿佛是在催促着船只快些前行。
而在朝天门的码头上,更是呈现出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
数百名名为“棒棒军”的脚夫们,光着膀子,排成长长的队列,在人群中穿梭不息。
他们古铜色的背脊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仿佛是被阳光镀上了一层金色。
这些脚夫们肩上挑着用川竹做成的扁担,扁担两端的货物随着他们的步伐上下晃动。
他们口中喊着“嘿哟,嘿哟”的号子,声音洪亮而有力,在码头上回荡。这号子声不仅是他们劳动的节奏,更是他们生活的旋律。
在这热闹的场景中,货船缓缓靠岸,船上的货物被棒棒军们迅速卸下。
他们动作娴熟,配合默契,不一会儿,货船上的货物便被搬得干干净净。
棒棒们的脚步稳健而有力,仿佛与脚下的青石台阶融为一体。他们在陡峭的台阶上行走,如履平地一般,毫不费力。
每一步都显得那么轻盈、那么自信,仿佛这陡峭的台阶对他们来说只是小菜一碟。
重庆城内,商贾云集,热闹非凡。从各地慕名而来的客商络绎不绝,大街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
有来自西北的晋商,他们远道而来,只为购买自贡的井盐;也有从徽州赶来的商人,他们对成都的蜀锦情有独钟。
这些商人带着掌柜和伙计随行,在街边的商铺里讨价还价。
除了商人,还有那些手持折扇、衣冠楚楚的士子们,他们衣着光鲜,风度翩翩,尽显儒雅之气,或漫步街头,或驻足观赏,或与人谈笑风生。
而在街边,还有叫卖麻糖的小贩,他们敲着铁片,发出“叮叮当当”的催响声,吸引着路人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