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祸害大明 > 第 1177 章 江对岸

第 1177 章 江对岸

    不远处的茶摊边上,蹲着一群打着赤膊的苦力。

    他们用陶碗牛饮着茶水,虽然衣着朴素,但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清明上河图》,展现出人间百态。

    刘勉等人巧妙地打扮成了贵州来的客商,融入了这热闹的场景之中。他们登上了江边的一条小船,准备渡江前往江北。

    撑船的船夫是一位年近六旬的老者,他以打渔为生,对这一带的水路了如指掌。

    看到这群人的衣着打扮,老者心中不禁一紧,他打量着这些人,只见他们个个身着锦袍,气宇轩昂,显然不是普通百姓。

    老者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用他那蹩脚的西南官话,招呼道:“各位客官,要去哪里啊?”

    刘勉见老者主动搭话,便微笑着回答道:“老人家,我们要去对岸的官渡码头。”

    老者一听,脸色微微一变,他连忙说道:“客官,这可万万使不得啊!

    小老儿我只是个普通渔民,靠打鱼为生,与官府中人从无来往,实在不敢去招惹那群官兵。

    万一惹上麻烦,小老儿这小身板,可担待不起啊!”

    刘勉见状,心中有些诧异,他看了看老者,又看了看其他同伴,只见他们也都露出惊讶的神色。

    刘勉连忙解释道:“老人家,您误会了,我们并非官府之人,只是普通的行商过客而已。”

    老者听了刘勉的话,似乎并没有完全相信,他仍然连连摇头,说道:“客官,您别骗小老儿了。

    小老儿我虽然没什么见识,但也知道官渡码头可是官船停靠的地方,一般人哪能随便去呢?”

    然而,还没等老者把话说完,刘勉便突然打断了他。

    只见刘勉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然后迅速从怀中掏出了一锭银子。

    这锭银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其体积之大,令人瞠目结舌,足有拳头那么大,而且看上去分量十足,至少有二十两重!

    刘勉将银子轻轻放在桌上,然后不紧不慢地说道:“别废话,只要你送我们渡江,这锭银子就是你今天的报酬。

    怎么样,这笔买卖划算吧?”

    老者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着那锭银子,仿佛那锭银子已经变成了几亩上好的水田。

    他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的钱,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冲动。

    犹豫了片刻后,老者终于下定决心,他艰难地咽了一口唾沫,然后对着刘勉等人说道:“各位客官请坐稳了,接下来,小老儿我可要使出看家本领啦!”

    说罢,老者猛地抓起手中的长竿,用力一撑,只听“嗖”的一声,那小小的渔船就像离弦之箭一样,如疾风般朝着江心处疾驰而去。

    朝天门的官渡码头,其正式名称为“水马驿”,它位于江对岸,是官船停靠的地方。

    这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朱文正与邓镇、廖永忠所率领的这支水师,实际上是由鄱阳湖之战后收编的陈友谅残部、战船以及工匠们所组成的。

    这些人原本是陈友谅的部下,经过改编后,他们成为了福建备倭军水师的一部分。

    然而,这支原本属于官方的水师,如今却沦为了秦王一个人的私兵。这其中的原因,还要归功于秦王的师傅——陈汉太尉张定边,以及另一个人的努力。

    朝天门的水路前方,长江在这里拐了一个大弯,形成了一片宽阔的江面。

    江水在这里变得平缓,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天空和两岸的景色。

    这样的地形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天然的良港,非常适合船只停靠。

    此时此刻,北岸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福建水师的庞大舰队整齐地停泊在江面上,犹如一座水上城堡。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那为首的二十一艘艨艟巨舰。

    这些巨舰高大威猛,气势磅礴,仿佛是从古代神话中驶出的巨兽,让人不禁为之震撼。

    每一艘楼船都长达十余丈,其船体高耸入云,上下分为三层,犹如一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巍峨城堡。

    最上方的阁楼是整艘船的制高点,它的存在是为了让瞭望员能够清晰地眺望远方海平面上的敌情。

    站在阁楼上,视野开阔,敌人的一举一动都难以逃脱他们的法眼。

    中间的甲板则是楼船的核心区域,足有一丈多高。

    这里宽敞平坦,骑兵们可以骑着高头大马在甲板上自由穿行,展示着他们的威武和霸气。

    而最下层的船舱则是士兵们的栖息之所,它的空间巨大,可以容纳上千名士兵,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和舒适的环境。

    为了确保楼船的安全性,设计者们在厚重的舷板上包裹了一层浸泡过桐油的生牛皮。

    这种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还能有效地抵御敌人的攻击。

    此外,舷窗旁边还悬挂着用铁钉加固的坚实木排,这些木排犹如龙脊上的一片片鳞片,紧密排列,为楼船增添了一层坚固的防护。

    船首高高突起的撞角是楼船的一大特色,它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撞断封锁江面的铁索。

    当楼船全速前进时,这尖锐的撞角能够轻易地撕裂铁索,为舰队开辟出一条畅通无阻的航道。

    这种堪称海上“巨无霸”的楼船,是陈友谅倾尽全国之力打造的。

    然而,尽管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终也不过打造了两百多艘而已。

    而且,在鄱阳湖的那场惨烈的战火中,这些楼船中的大多数都毁于一旦,成为了历史的尘埃。

    如今,高耸的主桅上,那巨幅的船帆早已被收起,只留下了蛛网般密集的缆绳。

    取而代之的,是桅顶那面在江风中猎猎作响的日月军旗。

    这面旗帜以玄色为底,上面绣着一轮赤日,煌煌如日,耀眼夺目,它象征着大明水师的荣耀与威武。

    在这二十余艘艨艟巨舰的后方,是由一百余艘各类水师战船所组成的庞大阵仗。

    这些战船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但都排列得整整齐齐,宛如一座水上堡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