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站河的战事,来得快去得也快。
哪怕是最激烈的交战,也不过持续了一天多的时间。
英联军的这次进攻,在事后看来,更像是对大明的一次试探。
不仅仅是试探明军的装备、火力,也是试探其布防和缺漏。
不过很显然,徐辉祖并没有留下什么明显的错漏,更没给对方可乘之机。
英军位于里海的指挥基地里,威尔斯的身影居然在这里出现。
看着眼前的战报,他的目光平静如水,似乎对这个结果一点都不奇怪。
得知苏谨居然没死的消息,他第一时间就将达米安逮捕审问。
可达米安言之凿凿的确认,苏谨的坐船都被自己炸飞了,绝无生还的可能,让他又陷入迷茫。
难道,这是大明放出来的烟雾弹?
可他放在大明的那些密谍,都给自己送来苏谨回京的情报,甚至有人亲眼看到他出现。
在威尔斯看来,他更倾向于苏谨还活着的消息。
无他,苏谨这家伙能和自己斗了这么久,绝不会那么容易被弄死。
不过这家伙有个很大的毛病,就是浪。
身为穿越者,威尔斯很清楚自己的命有多么金贵,重重保护还来不及,怎么会有他这种人,跑到敌营潜伏?
就为了救一个朋友?
以己度人,威尔斯不觉得苏谨是为了救房周,他压根就是一种莫名其妙的自信,,极其嚣张的自信!
徐辉祖猜测这次英军派军队进攻乞那思是为了试探,其实也没错。
除了他的猜测外,威尔斯其实是在寻找苏谨的踪迹。
虽然密谍说在大明看到苏谨的行踪,可后者进宫之后就几乎没怎么出过宫,谁也不清楚他现在的位置。
万一那个既嚣张且浪的家伙,无声无息的跑到前线来呢?
这不是没有可能。
不过这一次的试探,看样子是多余的了。
如果苏谨在乞那思一带,一定会露出蛛丝马迹。
看来这十年过去,这小子终于和自己一样,学会了如何低调的保命。
对于威尔斯来说,与其说大明是他的目标,不如说苏谨才是他最大的敌人。
征服大明只是第一步,他最终的目标还是消灭苏谨。
只有苏谨死了,他才能真正的安心。
这十年他不断发展军力却没有对大明用兵,不是他渴望和平,而是想将大明一举拿下。
在当时认为苏谨已死的情况下,威尔斯反而一点都不着急。
没有了穿越者的这层利器,大明凭什么和他争?
可现在看来,自己这十年的隐忍,却像是一场笑话。
尤其是从去年以来,自己派出舰队,对美洲进行试探航行的时候频频遇阻,现在想来,恐怕苏谨这些年就是藏在那里的吧。
居然还把那里经营的犹如铁桶一般!
威尔斯恨啊!
恨自己为什么不早动手?
恨他爹约翰,为什么早年不优先着手处理美洲,而是处处和大明较劲?
也许在当时的约翰看来,大明的威胁远胜于美洲。
不过这也不奇怪,毕竟他们父子当时也想不到,还有一个穿越者和他们一样来到这个时代,还比他们更早的盯上了那块大陆。
如今威尔斯再想对美洲用兵已是难如登天。
现在英国已经举全国之力在东欧布局,压根腾不出手和精力、资金再发动一场战争。
况且他心里隐隐有猜测,苏谨一定在那边有所布局,恐怕巴不得他派部队过去,好彻底把他拖进战争的泥沼。
“全力保证东欧和中亚战场!”
威尔斯下定了决心。
只要在东欧战场获得绝对的优势,等他们把大明吃干抹净以后,就可以腾出手来对付苏谨。
不过现在,最重要的是把苏谨这条鱼钓出来。
“传我的旨意,东欧、漠北、中亚的部队,马上往既定位置运动,等我命令。”
“那些倭国的矮脚骡子,已经从我这里拿到足够的好处,告诉他们,如果他们让大明舒服了,我就不会让他们舒服!”
......................
永乐十六年九月初十,重阳节的第二天,距离上次交火过去仅仅不到一月。
西域战场的硝烟骤然再起。
位于火站河南岸的撒马尔罕、乌剌秋别两个军事基地的部队倾巢而出,分别向乞那思、沙鹿海牙、火占城发起进攻。
这一次英军几乎将布哈拉和花剌子模海的空军调用一空,不间断对几座城进行轰炸。
看这势头,完全就没打算给明军留出反击的时间,生生想要把明军憋死在城里!
于此同时,漠北的三支坦克集团部队,犹如一道锋利的匕首一般,开始向大明的防线狠狠插了进去!
虽然这三支部队缺少空军的掩护,但在如此辽阔和大纵深的平原上,一路坦途的杀过了瓦剌堡垒。
但也就止步于此了。
大明在这里部署的部队并不多,除了瓦剌首领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几人的骑兵部队外,只有沿着纵深设置的数道防御线。
兵力也不多,除了瓦剌人的七八万人以外,就只有三个千户火炮部队。
这些火炮部队接到的命令也很简单,依托地形层层阻击,拖延敌军进军速度,把他们的战略纵深无限拉长。
倒不是大明轻视这些坦克集群部队,实在是威尔斯失算了一件事。
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季节、气候和地形。
现在的瓦剌堡垒一带属于西伯利亚气候,正好进入雨季。
再加上这边的土地极易吸收水分,地面早就如烂泥一般。
别说是坦克部队,就算是步兵和骑兵来了,也得陷进去。
威尔斯的同时推进计划是好的,但这支部队被拖延在这里,连推带拉的都走不出去,完全打乱了他的计划。
就在西域战场如火如荼的绞杀之时,这群坦克还在和烂泥较劲呢。
天气,就是大明最好的防线。
至于东北部的那支部队,就更别想进行什么有效进攻。
兴安岭此时都进入雪季,深可及膝的漫天冰雪,就是大明最好的屏障。
望着大雪封山的兴安岭,哪怕武装到牙齿的英国佬,也只能望山兴叹。
指望他们,还不如指望指望北冰洋的那支舰队,从海岸线突破大明的防线呢。
不过他们的指望还是有些道理的,至少那支舰队,真的给大明制造了不小的麻烦。